吳小怡
建筑是可以閱讀的。城市發(fā)展已邁入“閱讀理解”時代。在城市建筑中,大量商業(yè)建筑和景點矗立在人們的視線中,成為一個地區(qū)甚至一座城市的形象名片。迪士尼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迪士尼樂園已成為一種獨特的商業(yè)建設和運營模式,無論落戶何處,都能成為一張“區(qū)域級的名片”。迪士尼建筑設計將其特殊的結構形式(如城堡建筑)與建筑功能關聯(lián)起來,讓“布景化”的建筑在體現(xiàn)審美價值的同時也承擔起相應的功能。
本文通過研究迪士尼公司景觀研發(fā)部門沃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在全球各地的迪士尼主題公園的設計資料,揭示海外迪士尼樂園中最為常見的各類實景,解讀其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
城堡建筑
城堡建筑是迪士尼主題公園的象征和標志,城堡圖像也是迪士尼公司在廣告中最常用到的形象。在主題公園中的城堡建立之前,便先有了動畫中的城堡形象,1937年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1950年的《灰姑娘》、1959年的《睡美人》和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中都出現(xiàn)了細長的、有尖塔和雉堞狀的磚墻的城堡。這些城堡的形象激發(fā)了從事動畫工作的藝術家將其變?yōu)檎鎸嵔ㄖ臒崆椤?/p>
第一座真實的3D迪士尼城堡就源自于一股沖動:沃特·迪士尼在最初的迪士尼樂園設計中要求建一座城堡,于是這就被列入了工作計劃。這座城堡是法國城堡和巴伐利亞城堡的拼合,設計取自法國避暑勝地盧瓦爾河谷的法式城堡,如雪濃梭堡、香波堡、修蒙城堡,以及楓丹白露宮、凡爾賽宮和巴伐利亞黑森林的狩獵行宮。迪士尼的想象工程師參考了中世紀插畫,城堡設計符合沃特·迪士尼對于一座“童話般的、更傾向于想象的而非史實的”城堡的要求。原本這座城堡是為白雪公主而建造的,但1959年恰好迪士尼動畫電影《睡美人》上映,所以改名為睡美人堡,這座城堡成為了迪士尼主題樂園的標志性建筑。灰姑娘城堡坐落于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qū)神奇王國中,并在之后引進如東京迪士尼等樂園中。
巴黎迪士尼的城堡在設計過程中遇到過一些問題,因為城堡設計來源于真實城堡,而在巴黎,于塞城堡距離迪士尼樂園不到一小時車程,世界上最好的城堡范式就在近旁,迪士尼就另辟蹊徑,于是便有了迪士尼世界里最富想象力的城堡——睡美人城堡。設計者使用彎曲的樹形,使城堡猶如出于巖石之中,觀者看到會產(chǎn)生一種不現(xiàn)實的感覺。
酒店建筑
美國從來沒有真正的城堡,只有19世紀早期洛克菲勒和范德比爾特等建造的大廈可在規(guī)格上同城堡媲美。在美國,城堡就是為富人的社交季準備的大飯店。富有城堡氣息的大飯店有1879年始建于卡茨基爾的莫宏克山莊、1918年建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布羅德莫酒店、1829年波士頓的特雷蒙特酒店——最早的“宮殿式酒店”、紐約的Holt’s Hotel和利順德飯店,以及新奧爾良的圣查爾斯飯店和芝加哥的The Parker House等。此外還有西班牙式的The Ponce de Leon and Alcazar Hotels和1887年加州圣地亞哥的the Hotel del Coronado。主題度假酒店就是美國真正的城堡,也可以說是主題公園的先行者,它們是夢幻的終點站。這些大酒店大多是大企業(yè)家和資本家奢侈夢想的實現(xiàn)。
在迪士尼設計度假酒店時,這些19世紀的酒店(或者說是宮殿)在迪士尼建筑師設計度假酒店時給予了其靈感,正如想象工程師從歐洲城堡的藍本中創(chuàng)造了睡美人城堡和灰姑娘城堡一樣。
迪士尼佛州豪園酒店被評價為“美國的維多利亞時期式的,基本上帶有安妮女王時代的風格”。與許多當時世紀之交的酒店建筑一樣,豪園酒店并非只采用了一種風格和參照,它的設計參考了科羅納多大酒店和附近的佛州的其他酒店,如1897年的Belleview Biltmore、1887年的奧蒙德海灘飯店;它的大堂直接拷貝了1892年丹佛的布朗宮酒店。
在加勒比海灘度假旅館中,水景是一個特點。它看似出自海盜王國的廢墟,滿載著戰(zhàn)斗的故事;一艘沉船——早期迪士尼真人電影的主題,增加了場景的戲劇性。游艇與海灘俱樂部度假旅館也有一艘舊棄的帆船矗立于浪漫的新英格蘭。在設計游艇與海灘俱樂部度假旅館時,建筑設計師費盡心思設計與艾波卡特有關的各種主題,但最后都放棄了。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與想象工程師相比,不能創(chuàng)造出迪士尼主題那樣真實細致的主題場景,他們真正要去建造的是更小的和更安靜的場景。于是他們選擇了有世紀之交氛圍的新英格蘭俱樂部和海灘俱樂部,用其去營造大西洋兩岸的海灘旅館風情。
1994年的迪士尼野外洛奇酒店的設計取自諸多鄉(xiāng)村風貌旅館,如黃石公園的Old Faithful Inn、國家冰川公園的Lake Mcdonald Lodge和俄勒岡胡德山的Timberline Lodge。設計師Dominick在設計中融入了自己對美國西部的理解,也借鑒了加勒比海灘度假旅館的挑高大堂和游艇與海灘俱樂部度假旅館的水景設計。他還將許多美國傳說繪制在廊柱和地毯花紋上,營造了與上述兩家酒店截然不同的氛圍。
美國小鎮(zhèn)大街與米高梅影城
美國小鎮(zhèn)大街的設計理念是將美國小鎮(zhèn)的歡樂生活景致融合在這一景點中,創(chuàng)造出懷舊的氛圍。其原型是沃特·迪士尼童年時生活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Marceline,但其中添加了諸多想象成分,將美國人所希冀的美好生活場景都融入其中,如原型小鎮(zhèn)并沒有公共廣場和電線桿。迪士尼的美國小鎮(zhèn)大街精致、色彩斑斕、略帶感傷性而觀賞性更強,引發(fā)游客對往昔的回憶。迪士尼美國小鎮(zhèn)大街十分成功,以至于在80年代掀起了建造懷舊風格建筑的浪潮。歷史學家Francaviglia說這條大街集合了美國人共同的過去,似乎在全國各地都曾見過它,但它實際上卻出生于迪士尼的想象之中。
與小鎮(zhèn)大街一樣,迪士尼米高梅影城也是以真實地方為藍本創(chuàng)作出的更理想的形式,它紀念的是從未真正存在過的好萊塢場景。想象工程師從洛杉磯各處取材:1927年好萊塢的中國戲院變成了經(jīng)典電影巡演,同年好萊塢的布朗德比飯店成了一家旅館,1938年的暗室攝影店被重新創(chuàng)作成一家照片和攝影商店。想象工程師看到了美國小鎮(zhèn)大街與好萊塢(或好萊塢這個概念)的共同點,它們都是美國的象征。電影世界與電影制作是美國樂觀希望的焦點,特別是在大蕭條時期,去市中心看一場好萊塢大片是挽救苦惱心情的良藥。迪士尼米高梅影城也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影城建設的裝飾藝術風格在洛杉磯盛行一時。這種風格運用多種有活力的造型——大轉角、高塔、尖頂、豐富的裝飾物,這些造型在美國經(jīng)濟最為脆弱的時候傳達了一種樂觀精神。
對熟悉建筑的再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普通的后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美國小鎮(zhèn)大街以及裝飾藝術風格的米高梅影城,都顯示出了迪士尼是如何創(chuàng)造了值得紀念的象征性建筑,它們甚至比其原型更有價值。小鎮(zhèn)大街設計者Hecnch稱其為“模型的真實”。
歐洲迪士尼建筑設計
進駐歐洲,迪士尼想象工程師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他們不僅要復制在加州和佛州的迪士尼樂園,還要獨樹一幟。這個大企劃包括酒店、高爾夫球場、會展中心和一個水景主題公園。經(jīng)過來自歐洲、日本和美國建筑設計師和事務所的角逐后,有五位建筑師被選中,其中只有一位歐洲設計師。
這位設計師Grumbach設計的Sequoia Lodge是棟“生態(tài)建筑”,四周綠樹環(huán)繞,使用了大量的木、石、銅等自然材料,這與迪士尼許多建筑不同。這座建筑相對來說更嚴肅、更實誠、更開放,其設計理念源自20世紀早期美國西部樣式。
建筑師Stern負責的是紐波特灣俱樂部酒店和夏延酒店的設計。前者是巴黎迪士尼最大項目,設計理念基本來自奧蘭多他設計的游艇和海灘酒店。為了適應法國的陽光,它上色更豐富。夏延酒店模仿了美國舊西部小鎮(zhèn),帶有好萊塢影片中西部流行文化風采。它的主題是模仿西部牛仔影片的外景,這樣的建筑風格在美國西部邊域是很常見的。夏延酒店部分的設計是巴黎迪士尼中造價最低和風格最隨意的,設計師更注重建筑物的形式和在視野中的相對位置,而不是細部描畫。
Predock設計的是圣塔菲酒店,他在設計中融合了自己對美國西部的理解,“傳奇式的、里程碑式的、無限的空間、水景和人工制品”。他希望他的設計更像1984年德國電影《巴黎,德克薩斯》中對美國西部的描繪。這座酒店參考了最早的東西高速公路66號公路景致,它從新墨西哥城通往南邊的圣達非,現(xiàn)在這條公路上飛馳的游客通過此道去往拉斯維加斯,再租車去大峽谷。設計中還包括形似普韋布洛印第安人村莊的遺址、沙漠植物、祖尼人首飾等。他還將兩輛車半埋在地里,像是廢棄的樣子。他希望營造出穿越沙漠時的無限空間感。他需要一個特別的標志,同時迪士尼也需要熒屏宣傳造型。所以,最后設計師豎立了一塊巨大的電影海報式的廣告牌,上面是電影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背對著沙漠。
Graves也負責設計大項目,他的任務是設計一座酒店來體現(xiàn)標志性的美國城市生活,于是就有了紐約酒店。設計參考了曼哈頓宏偉地標和無數(shù)大眾熟悉的紐約象征,如“大蘋果”(紐約昵稱)。設計師稱,建造這座酒店的理念是建成一座城市的樣子,所以其外觀看似一排樓宇,像一座都市的外景,前庭的院子是一個大水池,池底是曼哈頓地圖,水池在冬季可用作滑冰場。
迪士尼樂園酒店由迪士尼公司負責設計。想象工程師將其定位為“城堡式酒店”,且是進入巴黎迪士尼的入口,它是故事性的、浪漫的、粉色的,與建筑另一側的美國小鎮(zhèn)大街完美結合,其透視圖具有學院派建筑風格。
Baxter,迪士尼最受歡迎的兩處景點大雷山和飛濺山的設計者,他自告奮勇地擔當巴黎迪士尼主題公園部分的設計師。Baxter以富有內(nèi)涵和復雜的主題公園設計理念享譽盛名。他的設想是在這高度發(fā)達的、復雜的城市——巴黎,挑戰(zhàn)這個城市所有的藝術和建筑樣式。當時,巴黎迪士尼的設計面臨諸多問題:一年中有156天是灰霾天氣,更麻煩的是在與不同文化族群的歐洲人溝通時產(chǎn)生的無數(shù)問題。為了跨越文化溝壑,景點設計必須更加富有觀賞性。于是幽靈大廈變成了腐朽的淘金潮時期的鬼屋;加勒比海盜景點設計成了西班牙堡壘;小鎮(zhèn)大街的設計維持維多利亞時期風格,但其中的內(nèi)容更加現(xiàn)代和具有突破性;發(fā)現(xiàn)樂園是巴黎迪士尼版本的“明日世界”(Tomorrowland),它的設計有了很大的改變,其在文化和時空上的跨越更大;“邊境地帶”是最容易設計的,它的設計參照西部電影;冒險樂園參照迪士尼1992年電影《阿拉丁》而設計,當時電影正在上映,其設計也符合歐洲人對異域的印象。某種程度上,巴黎迪士尼的建筑也承認了法國文化。比如樹籬迷宮就是法國貴族花園的傳統(tǒng)形式。
重新創(chuàng)作的迪士尼建筑
在世界各地的迪士尼樂園中有許多主題相同的景點和建筑,有的一模一樣,有的卻大相徑庭。因為想象工程師會重新調整設計,以適應當?shù)夭煌膶嶋H情況和不同的承包商,這些調整有時也與當?shù)氐耐恋?、鄰近的建筑以及游客群體的文化背景有關。原因有技術性的、文化性的或創(chuàng)造方面的,但當想象工程師“重新創(chuàng)作”一個景點時,他們的重點會落在“創(chuàng)作”上,而不是“重新”上。
美國小鎮(zhèn)大街在世界各迪士尼樂園都各不相同。最初迪士尼樂園的小鎮(zhèn)大街以小型的兩層建筑為主,描繪了20世紀初中西部小鎮(zhèn)風貌。佛州神奇王國的小鎮(zhèn)大街帶有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筑風格,描繪的是東海岸風情;東京迪士尼樂園則建造了一座玻璃頂棚來保護小鎮(zhèn)大街建筑,以防御雨雪和惡劣天氣給建筑帶來的破壞,取名為“世界市場”;巴黎迪士尼同樣面臨時常出現(xiàn)惡劣天氣的問題,同時法國人對于美國音樂有著相當大的興趣,因此其設計以美國爵士樂時期的風貌為主,取名為“爵士樂時期美國大街”。
“小小世界”是迪士尼景點中“游歷最廣”的,迪士尼首度于1964—1965年在紐約世博會上推出,后建于迪士尼樂園。其后,沃特·迪士尼世界、東京迪士尼、巴黎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都建起了“小小世界”景點,而每一個“小小世界”都有所不同。
迪士尼樂園建筑類型豐富,充滿了想象、模仿和回憶。在建筑可閱讀的時代,了解迪士尼建筑的文化意象,能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迪士尼所承載的異域文化,讀懂作為城市新名片的迪士尼與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融合點,在欣賞和暢游的同時與自身的經(jīng)驗相結合,形成自己獨有的解讀。
參考文獻
[1]楊震,劉歡歡.當代中國城市建筑的“迪斯尼化”:特征與批判[J].建筑師,2015(05):69-74.
[2]軒利楠.簡析迪士尼樂園建筑的布景化設計[J].漢字文化,2018(05):125.
[3] The Imagineers, Marty Sklar, Bob Iger, Jay Rasulo. Walt Disney Imagineering: A Behind the Dreams Look at Making More Magic Real, New York : Disney Edition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