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鴨綠江流域跨國界地區(qū)水土保持功能時空格局研究

      2022-04-11 05:53:10常馨悅董禹麟包廣道苗正紅任志彬馮恒棟胡楠林
      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產水量產水旱地

      常馨悅 董禹麟 包廣道 苗正紅 任志彬 張 達 馮恒棟 胡楠林

      (1. 延邊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吉林 延邊 133002;2.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濕地生態(tài)與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吉林長春 130102;3.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4. 吉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31;5. 吉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長期的無序開發(fā)利用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由結構退化向功能紊亂轉變,導致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態(tài)問題,直接威脅著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1]。水土資源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基礎,水土流失、水資源短缺是當前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面臨的重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2]。近幾十年來,鴨綠江流域內中朝兩國面臨著不同的水土資源問題。例如,我國東北地區(qū)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造成了較大的水資源壓力[2];朝鮮則為確保糧食供應而大量開發(fā)坡耕地,加劇了土壤侵蝕、削弱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水源涵養(yǎng)能力[3]。社會經濟發(fā)展直接改變著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與質量,不同社會經濟背景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具有一定的異質性。在鴨綠江流域,近30年來中國和朝鮮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大,兩國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開發(fā)、利用、保護的程度也不同[4-5]。針對鴨綠江流域內中朝兩國開展水土保持功能變化的對比研究,發(fā)掘不同的驅動機制,可以為鞏固我國東北的生態(tài)和邊境安全、加強東北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提供科學參考。

      生態(tài)系統(tǒng)具備多功能的特性,不同的功能之間存在著協(xié)同或權衡的關系[6-10]。研究表明,在不同海拔、坡度等地形地貌特征下,產水能力和土壤保持能力的空間差異明顯[11]。然而,二者間的共生關系是不明確的,這制約了相關科研、管理等從業(yè)人員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管理方案和措施。特別是,鴨綠江流域屬于跨國界地區(qū),通過識別、對比水源涵養(yǎng)和土壤保持功能間的共生關系,對于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國際合作機制是重要的。本研究以鴨綠江流域為對象,定量分析1988—2018年鴨綠江流域中國、朝鮮兩側的產水、土壤保持等功能的時空演變特征及其共生關系,并探討驅動機制,為建立鴨綠江流域跨國界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途徑奠定基礎。

      1 研究區(qū)概況

      鴨綠江以長白山天池為源頭,沿中朝邊境流向西南,于遼寧省丹東市匯入北黃海。河流全長795 km,流域面積6.45×104km2,有渾江、虛川江、禿嚕江、璦河等多條支流,其中我國境內流域面積3.25×104km2,朝鮮境內流域面積3.20×104km2。鴨綠江流域位于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全區(qū)地勢由東向西傾斜,中國地勢較為平緩;朝鮮整體海拔相對較高。

      作為巨大的生態(tài)水庫、生態(tài)肺及木材等林副業(yè)產品的主要產區(qū),中朝兩國對鴨綠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發(fā)利用。中國一側主要集中于渾江流域中下游,以中低海拔丘陵山地為主,地處我國遼東-吉南成礦帶核心區(qū);朝鮮一側據(jù)統(tǒng)計大型水庫有8座,另有多處跨流域引水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12]。由于人工設施的興建,加之洪水沖刷及泥沙堆積的影響,鴨綠江流域水土流失問題長期以來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2 材料與方法

      2.1 數(shù)據(jù)來源及處理

      2.1.1土地利用數(shù)據(jù)

      土地利用數(shù)據(jù)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臺,應用Landsat地表反射率的TM、ETM+、OLI傳感器遙感影像,空間分辨率30 m,影像行列號分別為116/031、116/032、1 170/31、117/032、118/031、118/032。

      本研究定義的土地利用類型包括林地、草地、水體、旱地、建成區(qū)、濕地、水田7類。在GEE中,應用基于JavaScript語言的Multilevel Decision Rule分類器進行土地利用分類[13],選取歸一化植被指數(shù)(NDVI)和改進歸一化植被指數(shù)(MNDVI)等光譜指數(shù)對土地利用類型進行提取[14],為了避免NDVI數(shù)據(jù)的飽和,采用由NDVI計算得到的植被覆蓋度(FVC)來提取植被,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R、G、NIR和SWR1分別為傳感器中紅、綠、近紅外與短波紅外1波段;N DVIsoil與NDVIveg分別表示裸地與植被的N DVI指數(shù)。

      通過在Google Earth中隨機選擇驗證點。由于高分辨率影像缺失,在2004年、2009年和2018年影像中收集了677個驗證樣本?;诜謱硬蓸拥姆椒╗15],驗證了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土地利用數(shù)據(jù)精度,結果表明,總體精度為0.85±0.14。

      2.1.2氣象數(shù)據(jù)

      氣象數(shù)據(jù)來源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環(huán)境信息中心(https://www.ncei.noaa.gov),選取鴨綠江流域及鄰近地區(qū)18個氣象站點獲得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降水數(shù)據(jù),進行反距離權重(IDW)空間插值,得到流域年降雨侵蝕力柵格圖。

      土壤數(shù)據(jù)來源于世界土壤數(shù)據(jù)庫和全球土壤理化性質網格數(shù)據(jù)(ISRIC),(http://isric.org/explore/soilgrids),選取砂粒含量、粉粒含量、粘粒含量、有機質含量;土地利用和數(shù)字高程模型(DEM)數(shù)據(jù)來源于Google Earth Engine?;谝陨蠑?shù)據(jù),本研究采用InVEST模型3.9.0版本開展鴨綠江流域跨境地區(q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2.2 產水生態(tài)功能評估

      InVEST模型在不同土地利用場景下,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及其價值變化進行模擬、分析和評估,為決策者權衡人類活動的效益和影響提供科學依據(jù)。研究選取模型產水子模塊模擬鴨綠江流域的產水功能。產水模塊的基礎是水量平衡法,結合氣候、地形和下墊面土地利用類型計算得出每個柵格的產水量?;贐udyko曲線和年降水量的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Yxj為土地覆被類型j上柵格單元x的年均平均產水量;AETxj是土地覆被類型j在柵格x上的年實際蒸散量;Px是柵格x上的年降水量。

      2.3 土壤保持生態(tài)功能評估

      研究選取InVEST模型泥沙輸移比子模塊模擬鴨綠江流域跨國界地區(qū)的土壤保持功能,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 RKLSx是基于地貌和氣候條件下柵格x的潛 在 土 壤侵蝕量(t); USLEx和 USLEy分別是考慮了管理、工程措施后柵格及其上坡柵格y的實際侵 蝕 量(t);Rx、Kx、 LSx、Cx、Px分 別 為 柵格x的降雨侵蝕力因子、土壤可蝕性因子、坡長坡度因子、植被覆蓋管理因子和土壤保持措施因子。

      本研究采用章文波等[16]提出的逐月降雨量數(shù)據(jù)估算降雨侵蝕力模型;利用侵蝕—生產力模型(EPIC)中提出的計算方法計算土壤可蝕性因子[17];植被經營管理因子和土壤保持措施因子參考了相關研究成果[18-19]和InVEST模型使用手冊中的建議數(shù)值。

      3 結果與分析

      3.1 鴨綠江流域土地利用時空演變

      1988—2018年鴨綠江流域跨國界地區(qū)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面積和及其變化率分別見圖1和表1。

      由圖1a和表1可知,林地與旱地是鴨綠江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1988—2018年,水體、水田、旱地、建成區(qū)面積呈增—減—減變化,林地和濕地呈增—減—增變化,草地呈增—增—減變化;林地、濕地、水田、建成區(qū)面積增加,草地、水體、旱地面積減少;7種類型中水田面積變化最為明顯,增加了211.846%。其中,1988—1998年,7種類型的面積均出現(xiàn)增長,其中水田面積變化尤為明顯,增長了494.756%;1998—2008年,除草地面積增長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少,濕地面積減少最明顯;2008—2018年,濕地面積增長、草地和水田面積減少均較明顯。

      由圖1b和表1可知,1988—2018年中國流域林地、濕地、水體、建成區(qū)面積呈增—減—增變化,水田和旱地呈增—減—減變化,草地呈減—增—減變化;林地、水田、建成區(qū)面積增加,草地、濕地、水體、旱地面積減少;7種類型中水田面積變化最為明顯,增加了127.517%。其中,1988—1998年,除草地面積減少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水田面積變化尤為明顯,增長了593.837%;1998—2008年,除草地面積增長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少,濕地面積減少最明顯;2008—2018年,濕地面積增長、草地和水田面積減少均較明顯。

      圖 1 1988—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變化率Fig. 1 Change rate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from 1988 to 2018

      表 1 1988—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空間分布Table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from 1988 to 2018 km2

      由圖1c和表1可知,與中國一側存在明顯差異,1988—2018年朝鮮流域林地、草地、水體、建成區(qū)面積呈增—減—減變化,濕地、水田、旱地面積呈增—減—增變化;濕地、水田、旱地、建成區(qū)面積增加,林地、草地、水體面積減少;7種類型中濕地、水田面積變化尤為明顯,分別增加了131.61%和330.63%。期間,1988—1998年,7種類型的面積均出現(xiàn)增長,其中濕地、水田面積變化尤為明顯,分別增長了131.615%,330.628%;1998—2008年,7種類型的面積均出現(xiàn)減少,其中濕地面積變化最明顯;2008—2018年,濕地面積增長、水體面積減少均較明顯。

      3.2 水土保持功能時空分布變化

      3.2.1產水功能時空分布變化

      1988—2018年鴨綠江流域跨國界地區(qū)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產水量及其變化率分別見圖2和表2。

      圖 2 1988—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產水功能變化Fig. 2 Changes of water yield function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from 1988 to 2018

      表 2 1988—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產水功能空間分布Table 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yield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from 1988 to 2018 108 mm

      由圖2a和表2可知,1988—2018年,林地、濕地、水體、旱地、建成區(qū)產水量呈增—減—增變化,草地呈減—增—減變化,水田呈增—減—減變化;除草地和旱地產水量減小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產水量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水田產水量增加最明顯,增加了243.609%。其中,1988—1998年,除草地產水量減小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產水量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水田產水量增加最明顯,增加了389.386%;1998—2008年,除草地產水量增加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產水量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2008—2018年濕地產水增加,草地產水減少較明顯。

      由圖2b和表2可知,1988—2018年中國一側林地、濕地、旱地產水量呈增—減—增變化,草地和建成區(qū)呈增—減—減變化,水體呈增—增—減變化,水田呈增—增—增變化;7種類型產水量均出現(xiàn)增長,其中水田產水量變化尤為明顯,增長了387.476%。其中,1988—1998年,7種類型產水量均出現(xiàn)增長,其中水田產水量變化尤為明顯,增加了351.689%;1998—2008年,除水體產水量增加,其余土地利用類型產水量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少;2008—2018年濕地產水增加,水體產水減少較明顯。

      由圖2c和表2可知,1988—2018年朝鮮一側濕地、水體、建成區(qū)產水量呈增—減—增變化,林地產水量呈減—減—增變化,草地呈減—增—減變化,旱地產水量呈減—減—減變化,水田呈增—減—減變化;林地、水體、水田、建成區(qū)產水量增加,草地、濕地、旱地產水量減少,濕地產水量減少最明顯,減少234.157%。其中,1988—1998年,7種用地類型中水田產水量變化明顯,增加了414.597%;1998—2008年,除草地產水量增加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產水量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少,濕地產水量減少最明顯;2008—2018年,濕地產水量增加、草地和水田產水量減小均較明顯。

      3.2.2土壤保持功能時空分布變化

      1988—2018年鴨綠江流域跨國界地區(qū)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保持量及其變化率分別見圖3和表3。

      表 3 1988—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保持功能空間分布Table 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functions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from 1988 to 2018 108 t

      圖 3 1988—2018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保持功能變化Fig. 3 Changes of soil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from 1988 to 2018

      由圖3a和表3可知,1988—2018年林地、建成區(qū)土壤保持量呈增—增—增變化,草地呈減—減—增變化,濕地呈增—增—減變化,水體呈現(xiàn)增—減—增變化,水田呈現(xiàn)增—減—減變化,旱地呈現(xiàn)減—減—減變化;除草地和旱地土壤保持量減少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保持量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7種用地類型中水田和建成區(qū)土壤保持量變化最明顯,分別增加了319.441%和518.820%。其中,1988—1998年,除草地和旱地土壤保持量減少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保持量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水田土壤保持量增加最明顯,增加了571.311%;1998—2008年,濕地和建成區(qū)土壤保持量增加較明顯;2008—2018年,除濕地和旱地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保持量變化均較明顯。

      由圖3b和表3可知,1988—2018年中國一側林地、水體、水田、旱地土壤保持量呈增—減—增變化,草地呈減—增—增變化,濕地呈增—增—減變化,建成區(qū)呈增—增—增變化;除草地土壤保持量減少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保持量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建成區(qū)土壤保持量增加最明顯,增加了91.151%。其中,1988—1998年,除草地土壤保持量減少外,其余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保持量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建成區(qū)土壤保持量增加最明顯,增加了424.607%;1998—2008年,濕地土壤保持量增加、旱地土壤保持量減少均最明顯;2008—2018年,僅草地土壤保持量減少。

      由圖3c和表3可知,1988—2018年朝鮮一側林地和建成區(qū)土壤保持量呈增—增—增變化,濕地和水體呈增—減—增變化,草地呈減—減—增變化,水田呈增—增—減變化,旱地呈減—減—減變化;林地、水體、水田、建成區(qū)土壤保持量增加,草地、濕地、旱地土壤保持量減少,水田土壤保持量變化尤為明顯,增長了477.801%。其中,1988—1998年,水田土壤保持量變化尤為明顯,增長了1 069.325%;1998—2008年,林地土壤保持量增加、濕地土壤保持量減少較明顯;2008—2018年水田土壤保持增加,草地土壤保持減少最明顯。

      3.3 鴨綠江流域不同高程下水土保持功能權衡/協(xié)同關系

      3.3.1全流域

      根據(jù)1988—2018年鴨綠江流域產水與土壤保持功能評估結果,按100 m間隔將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依照高程進行劃分,得出1988—2018年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垂直梯度變化圖(圖4)。由圖4和表4可知,流域產水、土壤保持功能均隨海拔變化先增加后減小,表現(xiàn)出協(xié)同關系,2008年相關性較弱。相關系數(shù)為0.953~0.964,相關性極顯著(P<0.01)。對比圖4a、4b、4c、4d能看出,當位于海拔500 m以下時,產水、土壤保持功能協(xié)同增加,林地面積比重增大;海拔500~2 200 m,產水、土壤保持功能隨海拔升高協(xié)同減小,林地面積存在小幅波動;海拔2 200 m以上,各功能變化趨勢不明顯,總量處于低值狀態(tài),受海拔影響較小,此時林地面積明顯減小,草地和旱地為此時主要用地類型。產水功能受土地利用變化影響較土壤保持更明顯。

      圖 4 1988—2018年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垂直梯度變化Fig. 4 Vertical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from 1988 to 2018

      表 4 1988—2018年鴨綠江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相關關系隨海拔變化Table 4 Chang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with altitude in the Yalu River Basin from 1988 to 2018

      3.3.2中國一側

      從圖5和表5可知,1988—2018年產水與土壤保持功能隨海拔變化先增加后減小,表現(xiàn)為明顯的協(xié)同關系,2018年相關性較弱。相關系數(shù)在0.965~0.972,相關性極顯著(P<0.01)。對比圖5a、5b、5c、5d能看出,林地、旱地、水田和草地受海拔變化影響較明顯;海拔低于500 m,產水、土壤保持功能相關性強,且高于流域總體相關性,此時林地、旱地比重隨海拔升高逐漸擴大;海拔500~1 500 m,二者表現(xiàn)為協(xié)同減小,林地面積波動減小。對比圖5c、5d,2018年產水、土壤保持功能峰值處林地比例明顯高于2008年;海拔1 500 m以上,產水、土壤保持功能總量整體減小,此時旱地、草地為主要用地類型。

      表 5 1988—2018 年鴨綠江流域中國一側水土保持功能隨海拔變化關系Table 5 Chang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with altitude in China part of the Yalu River Basin from 1988 to 2018

      圖 5 1988—2018年中國流域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垂直梯度變化Fig. 5 Vertical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from 1988 to 2018 in China

      3.3.3朝鮮一側

      從圖6和表6可知,與中國一側不同,1988—2018年朝鮮一側水土保持功能在不同年份隨海拔變化差異較大,且出現(xiàn)權衡關系,2008年相關性較弱。相關系數(shù)在0.938~0.964,相關性極顯著(P<0.01)。對比圖6a、b、c、d能看出,林地、旱地和水田受海拔變化影響較明顯;海拔低于700 m,產水、土壤保持功能協(xié)同增加,此時林地和旱地比重隨海拔升高逐漸擴大;海拔700~1 000 m,二者表現(xiàn)為協(xié)同減小,相關系數(shù)處于0.990~0.998,僅2018年通過0.05水平的顯著性檢驗;海拔1 000~1 300 m,除1988年外,產水、土壤保持功能隨海拔變化呈現(xiàn)權衡關系,相關系數(shù)處于-0.945~-0.879,林地和旱地仍為主要用地類型,且旱地表現(xiàn)為小幅減?。缓0? 300 m以上,產水、土壤保持功能協(xié)同減小,林地、旱地和草地為主要用地類型,且草地隨海拔升高不斷擴張;1988—2018年朝鮮一側流域產水、土壤保持峰值逐漸向海拔低處偏移。

      表 6 1988—2018 年鴨綠江流域朝鮮一側水土保持功能隨海拔變化關系Table 6 Chang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with altitude in North Korea part of the Yalu River Basin from 1988 to 2018

      圖 6 1988—2018年朝鮮流域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垂直梯度變化Fig. 6 Vertical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from 1988 to 2018 in North Korea

      4 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鴨綠江流域跨境地區(qū)水土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時空變化及權衡協(xié)同關系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林地、旱地為流域內主要用地類型;2)1988—2018年鴨綠江流域跨境地區(qū)水土保持總量增加。中國一側產水量增加79.29%,土壤保持總量增加14.24%,朝鮮一側產水服務總量增加14.36%,土壤保持服務總量增加60.59%;3)流域整體水土保持功能在不同海拔高度處均表現(xiàn)為明顯的協(xié)同關系,與中國一側流域變化相同。朝鮮一側水土保持功能隨海拔變化表現(xiàn)為協(xié)同—權衡—協(xié)同轉化的過程。

      建國初期,我國東北地區(qū)作為一個木材生產基地,為全國提供糧食和木材等產品,導致植被嚴重退化,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等生態(tài)問題[20]。1998年,中國將生態(tài)恢復和保護作為森林經營的重點,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森林分類管理新制度,而后中國東北地區(qū)木材采伐水平下降,森林面積和蓄養(yǎng)水平緩慢增加[21]。1999年,國家開始提出并實施退耕還林(草)、荒山造林等一系列大規(guī)模生態(tài)修復工程,至2018年,中國一側流域耕地面積已低于朝鮮一側。由于欠缺對濕地價值認識,長期以來,我國未能正確處理社會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農田水利建設等活動破環(huán)了濕地補給水源[22],因此中國一側濕地面積退化較為嚴重,從而應該著重濕地保護。與中國一側流域不同,朝鮮由于在90年代末期經濟主要靠與中國的貿易支撐[23],修建水電站和大型水庫意圖發(fā)展電力打開經濟困難的局面,破壞了耕地、林地和居住地,這造成朝鮮一側流域耕地、林地和居住地在1998—2008年大幅下降。由于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蒸散能力、土壤含水量、枯落物持水量以及冠層截留量均存在差異,且受到世紀洪澇災害的影響[24],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明顯的產水能力差異[9-11],同時,不同類型土地面積變化及類型轉換影響著泥沙輸出量,而泥沙輸出量影響區(qū)域土壤保持能力。自然條件及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因素推動土地利用變化[25],而土地利用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26-27]。

      本研究中1998—2018年間鴨綠江流域中國一側水土保持峰值總體向低海拔處移動。由此可見,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變動會導致其功能發(fā)生相應轉變[28]。朝鮮面臨糧食短缺、經濟困難等問題,需要加強農業(yè)現(xiàn)代化和推進工業(yè)化、城市化來改善自然環(huán)境[25],這些進程加劇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26],水土保持總量低迷。在一定的閾值內,產水量增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土壤保持以及固碳等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發(fā)揮[27-28]。流域水土保持功能呈現(xiàn)明顯的協(xié)同關系,一方面由于海拔和土地利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產水量隨之呈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海拔的人類活動強度不同,土壤保持能力隨之變化,也呈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

      本研究利用海拔與土地利用將水土保持功能的垂直空間分布進行表達,探究產水、土壤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間相互關系,這與Liu等[29]發(fā)現(xiàn)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隨海拔變化呈現(xiàn)的相關性類似,但對于不同海拔處相關性變化的驅動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相關系數(shù)法能夠定量表達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權衡/協(xié)同的關系,但無法充分反映內部機理和作用機制,因此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對其進一步探討。有學者認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之間的關系隨時間的變化表現(xiàn)出階段性和差異性[30-33],本研究雖討論了1988—2018年水土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隨時間變化的特點,但由于僅考慮到4年間的變化,更長時間序列連續(xù)時間段的研究可提高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間關系的可靠性。產水、土壤保持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過程決定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表現(xiàn),其關系客觀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有關注到人的需求,將這些功能與人類福祉相聯(lián)系,最終才能形成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34],這也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猜你喜歡
      產水量產水旱地
      旱地麥田夏閑期復種綠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續(xù)生產力
      基于INVEST 模型的資水流域產水量及其對環(huán)境響應的評估分析
      贛江流域產水功能對土地利用變化的響應
      雅魯藏布江下游產水量時空演變及對氣候和土地利用變化的響應
      旱地冰球運動開展價值的研究
      冰雪運動(2020年6期)2020-07-21 03:28:16
      旱地冰球運動推廣及發(fā)展策略
      冰雪運動(2019年5期)2019-08-24 08:04:48
      A case report of acupuncture of dysphagia caused by herpes zoster virus infection
      煤層氣井長沖程、大泵徑排采設備的研究及應用
      膜蒸餾模塊
      石油化工(2015年11期)2015-08-15 00:43:05
      產水凝析氣井積液診斷研究
      河间市| 额济纳旗| 临武县| 天长市| 衡山县| 杨浦区| 库车县| 汕尾市| 陇南市| 禄丰县| 五常市| 佛山市| 南涧| 东丽区| 兰考县| 克拉玛依市| 琼海市| 南皮县| 连云港市| 德格县| 会同县| 册亨县| 丰顺县| 林西县| 连城县| 潮州市| 华阴市| 镇赉县| 德江县| 兖州市| 玉林市| 雅江县| 陆丰市| 巩留县| 青田县| 黄山市| 那坡县| 信丰县| 微山县| 绵阳市|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