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彬
無論是在提升幼兒教育的實效方面,還是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方面,家園共育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是決定家園共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正因如此,幼兒教師要想方設法促成自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因“事”溝通,能讓溝通更加奏效;多“點”溝通,能讓溝通更加密切;借“機”溝通,能讓溝通更加適恰。
家園共育是提升幼兒園教育質(zhì)量的一條必經(jīng)之路。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則是家園共育的必要前提。有效溝通有利于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目標一致、步調(diào)一致、節(jié)奏一致地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有效溝通,是相對“拉家常”式的低效溝通,以及“漫無目的”式的無效溝通而言的一種溝通方式。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的溝通,不應該是“拉家?!笔降牡托贤?,也不應該是“漫無目的”式的無效溝通,而應該是有清晰目標的精準溝通,有具體抓手的高效溝通。通過溝通,既要能切實解決幼兒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棘手問題,也要能全面優(yōu)化培養(yǎng)幼兒的方式方法等。筆者以為,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應該是因“事”溝通、多“點”溝通以及借“機”溝通。
一、因“事”溝通,讓溝通更奏效
在家園共育的路上,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總是會遇到一些需要彼此配合、互相協(xié)作解決的事情。在解決這些事情時,為了配合得更加默契,協(xié)作得更加有效,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應該進行因“事”溝通,即應該本著解決某一問題的目的,有的放矢地溝通。相比漫無目的、隨心所欲的溝通而言,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因“事”溝通,會更加奏效。
(一)因個體之“事”溝通
個性化教育、差異化教學等,是提升教育教學效益的有效舉措。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同樣如此。不同的幼兒在發(fā)展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不同發(fā)展需求、出現(xiàn)不同的發(fā)展困境等。鑒于此,幼兒教師應該本著滿足幼兒個性發(fā)展需求之目的,擺脫幼兒個體發(fā)展困境的目標,因幼兒的個體之“事”,與幼兒教師深入溝通。
舉例來說,筆者班上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女孩,她既不愿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參與一些妙趣橫生的區(qū)域活動,也不愿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聊天、做游戲,只喜歡一個人“獨處”,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發(fā)呆”……在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后,筆者首先鼓勵這個小女孩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起游戲,但是效果并不明顯。一開始,在筆者的勸說、鼓勵下,這個小女孩會嘗試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起游戲。然而,過不了多久,這個小女孩又會一個人坐在那里“發(fā)呆”。因為這件“事”,筆者與該小女孩的家長進行了溝通。當筆者描述該幼兒在幼兒園中的不佳表現(xiàn)時,她的媽媽對此也有同感。不僅如此,該幼兒的媽媽還敞開心扉、打開話匣子,向筆者細致入微地描述幼兒日常在家中的具體表現(xiàn)等。面對幼兒媽媽滔滔不絕的訴說,筆者并沒有打斷她,而是仔細地聆聽。當幼兒媽媽倒出一肚子苦水后,筆者進一步詢問幼兒媽媽平常與幼兒是怎么交流的,經(jīng)常會陪幼兒做些什么。通過溝通,因為小女孩的父母共同經(jīng)營一家理發(fā)店,所以很少帶幼兒去公園、游樂場玩耍。同時,他們也很少帶幼兒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一起玩耍。在得知這些情況后,筆者將這名小女孩在幼兒園中的具體表現(xiàn)告訴了她的父母,并建議他們抽空帶著孩子與其他小孩交流、與其他小孩玩耍。不僅如此,當幼兒在幼兒園期間,筆者也會盡可能地鼓勵、引領她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交流……沒過多久,這名幼兒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與以往相比,這名幼兒很少獨處了。在其他小朋友的盛情邀請下,她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同時,這名幼兒臉上也洋溢著快樂、自信的笑容。
從上面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因個體之“事”溝通,不僅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家園共育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問題,還能顯著提升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的實效性。
(二)因集體之“事”溝通
在開展一些幼兒教育教學活動時,往往需要幼兒家長的鼎力支持與積極配合,在這樣的時候,幼兒教師就需要與全體幼兒家長進行溝通?;蛘哒f,幼兒教師因集體之“事”,需要與全體幼兒家長溝通。在這個時候,幼兒教師可以依據(jù)溝通事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溝通。
例如,當幼兒園需要開展親子活動時,需要每一位幼兒家長的積極參與。為了調(diào)動幼兒家長的積極性,以及讓每一位幼兒家長都能全程參與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策劃、開展與評價等,幼兒教師可以借助一些信息化渠道,與幼兒家長深度溝通。比如,在親子活動策劃階段,幼兒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釘釘群、QQ群等信息化渠道,廣泛征求幼兒家長的意見與建議,在此基礎上,確定親子活動的內(nèi)容、形式與時間等。當親子活動的計劃初步確定后,教師可以把該計劃分享到班級網(wǎng)絡空間中,邀請家長對這份計劃進行再打磨、再修改、再優(yōu)化等。在親子活動開展階段,幼兒教師可以通過班級信息化平臺,提前發(fā)出邀請函,以方便幼兒家長調(diào)整時間,準時參加班級親子活動。在親子活動評價階段,幼兒教師可以通過班級信息化平臺,廣泛征集幼兒家長對親子活動開展方式、成效的意見與建議等?;谛畔⒒脚_的評價,能讓更多的家長更為細致地評價親子活動,據(jù)此為幼兒教師進一步優(yōu)化親子活動游戲指明方向、奠定基礎等。
實踐證明,幼兒教師因集體之“事”與幼兒家長深度溝通,不僅能有效解決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難點問題,還能與家長之間更加緊密地配合,更為有效地開展各項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等。
二、多“點”溝通,讓溝通更密切
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的溝通應該是多“點”溝通,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某一個“點”。這個“點”,既包括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的 “接觸點”,也包括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的“時間點”。依據(jù)不同的溝通需求,本著相同的溝通目的,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可以選擇不同的 “接觸點”,在不同的“時間點”,進行密切有效的溝通。
(一)選擇不同的“接觸點”溝通
在與幼兒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如果幼兒教師自始至終選擇單一“接觸點”溝通,那么勢必會造成更多的低效溝通,甚至無效溝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單一“接觸點”具有時空局限性,不能確保每一位幼兒家長都能準時到達溝通“接觸點”。相反,多個“接觸點”溝通,能有效彌補單一“接觸點”溝通的不足,能確保幼兒教師與每一位家長都進行深度且有效的溝通。
例如,家長開放日是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的一個“接觸點”,但并不是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的唯一“接觸點”。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還可以通過班級信息化管理平臺,如班級微信群、班級釘釘群等,與幼兒家長進行多“點”溝通?;蛘?,幼兒教師也可以在釘釘軟件中與某個幼兒家長進行單點溝通。家長開放日溝通,是一種線下溝通;信息化管理平臺中的溝通,則屬于一種線上溝通。線下溝通與線上溝通相融合,就是多“點”溝通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形式。
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接觸點”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依據(jù)實際溝通需求,進行隨機組合、隨機調(diào)整的。如此一來,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就會更加趨于緊密。
(二)選擇不同的“時間點”溝通
溝通的“時間點”,也是提高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實效的一個關鍵因素。倘若幼兒教師選擇不當?shù)臅r間與幼兒家長溝通,那么,這樣的溝通要么無法實現(xiàn),要么即便是實現(xiàn)了也會“草草了事”。因此,為了提升溝通的實效性,幼兒教師應該基于溝通需求,選擇在不同的“時間點”與個別或部分幼兒家長進行密切溝通。
在選擇與幼兒家長溝通的“時間點”時,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也可以根據(jù)需求、實際等,在多個“時間點”有效溝通。比如,在工作日,幼兒家長可以通過微信、釘釘?shù)刃畔⒒?,以留言的方式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或者可以在接送幼兒上下學的時候,言簡意賅地與幼兒教師溝通等。當然,溝通的目的,不僅在于共同了解問題、一起面對問題,還在于共同分析問題,一起解決問題等。在周末,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或在班級釘釘群以“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等。
實踐證明,歸因于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能基于不同的“接觸點”,在不同的“時間點”,彼此多“點”溝通,所以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也會更加密切。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多“點”密切溝通,能將幼兒教育路上的各種問題,及時有效地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三、借“機”溝通,讓溝通更適恰
準確把握溝通時機,也是提升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有效性的關鍵所在。相比不合時宜的隨意溝通而言,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抓住時機的借“機”溝通,更加有助于解決問題、更加有助于疏通障礙。因此,借“機”溝通,能讓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更加適恰。借“機”溝通,重在把握溝通時機、抓住溝通契機。
(一)從幼兒教師的視角,借“機”溝通
在開展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必須通過家園融合的方式才能有效解決。此時,教師就迫切希望與幼兒家長溝通,而這也是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的一次時機、一種機會等。
從幼兒教師的角度分析,當幼兒家長基于班級網(wǎng)絡平臺,或利用接送幼兒的時機主動與幼兒教師溝通時,幼兒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抓住這一時機、契機,與幼兒家長進行深入溝通。在借機溝通時,教師和家長都應該一語中的、就事論事,應該本著解決問題、促進成長的目的進行有效溝通。毋庸置疑,幼兒教師在以這樣的時機、契機與幼兒家長溝通時,不僅僅要解決幼兒家長提出的相關問題,還應該將自己在日常觀察中發(fā)現(xiàn)的、與該幼兒相關的問題提出來,與家長一起交流、一起探討。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探討、交流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提出幼兒發(fā)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更在于通過彼此配合、互相商量,一起尋找有效解決這些有礙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各種問題的方法、路徑等。
如此一來,幼兒教師的這種借“機”溝通,就能有效解決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幼兒教師對幼兒也就會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就能結(ji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等,采取更為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從幼兒家長的視角,借“機”溝通
事實上,不僅僅是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需要家園配合、家園共育的棘手問題,幼兒家長在培養(yǎng)和教育幼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并且,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讓幼兒教師適時介入、適度干預。因此,從家長的視角來看,他們也有借“機”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的實際需求。
從幼兒家長的角度來看,當幼兒教師或通過家長開放日,或通過信息化平臺主動與自己溝通時,家長既要積極配合幼兒教師本著解決問題的目的,有序、有效地做好相關工作,也要向幼兒教師咨詢、請教一些自身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困惑、面臨的問題等。比如,幼兒在家里不聽父母、長輩的勸阻,長時間看動畫片,長時間玩手機;幼兒在家中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不喜歡洗澡,飯前便后也很少洗手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為家長提出一些科學、合理、有效的建議與意見,為家長居家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指點迷津。當然,幼兒教師在向幼兒教師描述幼兒的居家表現(xiàn)時,應該要盡可能地做到言簡意賅、簡潔明了,以便幼兒教師更為全面、更為深入、更為細致地了解每一名幼兒。
此外,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還可以借助幼兒園開展的一些活動進行深度溝通。比如,在“慶六一”活動期間,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可以在表演親子類節(jié)目的過程中借“機”溝通。溝通的內(nèi)容既可以是幼兒近期的表現(xiàn),也可以是培養(yǎng)幼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還可以是幼兒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策略等。此外,本著培養(yǎng)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防溺水、防火等安全意識的目的,幼兒園通常會向每一名幼兒下發(fā)一些“致家長書”“致家長的一封信”等。事實上,幼兒教師發(fā)放“致家長書”“致家長的一封信”的過程,也是他們與幼兒家長溝通的一次有利時機。以此為契機,幼兒教師可以與幼兒家長溝通更多的關于“幼兒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火等安全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有效策略、方式方法等。
顯而易見,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借“機”溝通,不僅能極大地提升溝通的實效性,還能讓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及時解決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或通過因“事”溝通,或通過多“點”溝通,或通過借“機”溝通,就可以讓整個溝通過程變得更加有效。與此同時,家園共育的實效性也會節(jié)節(jié)攀升。隨著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實效性的逐漸提升,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就會形成的一股巨大的教育合力。在這股教育合力的作用下,幼兒教育工作也會蒸蒸日上,幼兒的各項能力也會得到全面發(fā)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