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文 ○趙天 繪
大街上的烤鴨店飄來一陣陣香味,香得讓人都有點反胃。憑感覺就能猜到,老板多半在烤鴨里加了東西。在外就餐的人也會發(fā)現(xiàn),餐館做出來的菜特別好吃,在家就是做不出那味道。其實這往往是食用香精香料的作用。
這些東西安不安全?為啥一定要用呢?
管理部門常說,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安全可靠的。真是這樣嗎?
要批準一種食品添加劑,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證據(jù)保證其安全性。
首先,科學家用最敏感的實驗動物(比如小白鼠、大白鼠)進行測試,找到一個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的劑量,然后除以100倍。這個100倍包含兩層意思:從動物推算到人要除以10倍,這可以抹平不同物種間的差異;再除以10倍,可以抹平男女老少和人種間的差異。這樣就得到了 “每日容許攝入量”(ADI),也就是對人類安全的劑量。
接下來要看你能吃進去多少食品添加劑。
在估算攝入量的時候,也會有3層保險。
首先科學家一般是按吃貨的食量估計,一般人是吃不到這么多的。
其次食品添加劑的含量都按上限值計算,而實際上我們吃到的絕大多數(shù)食品里沒那么多添加劑。
另外,這個估算還是按終生每天都這么吃,顯然現(xiàn)實中不可能。
如果這么吃都比“每日容許攝入量”少,那么就認為是安全的,可以批準使用了?;谶@樣的原因,可以說你就算敞開肚皮吃,食品添加劑也傷不到你。
但即使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在使用的時候有一些基本原則,并不是真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以食用香精香料為例,你不能用它來掩蓋食品的不良品質,如果肉不新鮮,用食用香精來壓味就是違法行為。
你也不能用它來摻雜使假,比如用牛肉香精腌制豬肉做成“牛肉干”那就是欺詐行為。消費者需要警惕的是那些特別“物廉價美”的食品,別為貪圖便宜而受到假冒偽劣的侵害。
假如符合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食品生產者會不會超量(超標)使用食用香精香料呢?
說起來你也許不信,食用香精香料在我國及很多發(fā)達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中都是可以不限制使用量的一類食品添加劑。也就是說,無論用多少也不會超標。
這是由于香精香料有很強的“自限性”,也就是說用多了反而不好。
這類似于在家里燒肉,你放點八角、桂皮可以提味,但如果放多了,味道太重就不好吃了。比如在餐飲業(yè)使用比較多的復配咸味香精,只要加一丁點就香得不得了,但加多了根本沒法聞。前文提到的烤鴨味道香得讓人反胃,很可能是使用的復配香精在烤制過程中揮發(fā)出來,在局部形成較高濃度,但真正買回去吃的時候就不會有這么濃郁的味道了。
在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法規(guī)中,還特別強調了它的“工藝必要性”,也就是“有必要才使用”,但這個“必要性”和普通人理解的“必須”是不同的。
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食品添加劑是必須要用的,比如做豆腐,鹵水就不是必須的,因為你完全可以用石膏。香精香料當然也不是必須的,因為吃原味的也可以嘛。
但是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如果你就是喜歡吃鮮香襲人的東西,不加點香精香料還真不容易做出來。就算用天然原料五味調和,真的做出來了,不菲的時間成本和原料成本也會讓你望而卻步。食用香精香料是最廉價、最省事的解決方案,它讓你在安全的前提下,用較少的錢滿足口腹之歡。
其實,食品添加劑是消費者和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你的消費需求決定了食品生產的方向。如果大家都不買香過頭的食品,誰還會使勁加香精呢?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食品添加劑沒有好壞之分,它們都是食品工業(yè)的好伙伴,只有使用它的人才有好壞之分。無論違法添加(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還是濫用食品添加劑(比如染色饅頭)都應該嚴厲打擊。
如果你遇到了可疑食品,請向當?shù)乇O(jiān)管部門投訴舉報,電話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