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課題<基于農(nóng)村學校閱"/>
羅啟艮
摘要:2018年12月,我校申報《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大規(guī)模推廣的群文閱讀理論與實踐深化研究>子課題<基于農(nóng)村學校閱讀現(xiàn)狀下群文閱讀與“三重六環(huán)”高效課堂模式的深度融合>》以來,在研究小組成員的領導下,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以豐富的閱讀活動,組織全體語文教師參與研究與實踐,取得階段性成果。如何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提高閱讀時效性是語文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而閱讀方式的轉(zhuǎn)變尤為重要。接下來,我將整理出我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群文閱讀方法與策略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們積極順應新一輪教學改革的趨勢,積極探索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一些不足和弊端。特別是對于我國農(nóng)村中小學來說,隨著高考語文閱讀量的增加,為了增強學生在高考中的核心競爭力,在新的高考中獲得一席之地,我們只有順應這一趨勢,扎實開展語文讀寫教學,特別是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閱讀需求。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勢在必行,而群文閱讀方法的指導尤為重要。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創(chuàng)建班級圖書角,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班級圖書角是學校圖書館閱讀的有效補充。我們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圖書角。有圖書角文化,包括名人閱讀故事、閱讀名言等。有豐富的藏書,一般情況下,每個班級角落的圖書數(shù)量不少于班級數(shù)量的三倍,包括雜志、名著、名人書籍、詩歌等;圖書主要由學生和家長捐贈,圖書館統(tǒng)一借閱等。這樣,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語文自學課等時間自由閱讀,滿足不同學生、不同時期、不同愛好的閱讀體驗。
2.計劃閱讀時間,確保學生的閱讀機會。
我們的總體計劃是:在寒暑假閱讀整本書,既可以閱讀教材要求的名著閱讀書目,也可以學校推薦的閱讀書目,為“名著推薦會”做準備;每周閱讀課,閱讀精美散文、雜文,閱讀主題和表現(xiàn)手法、寫作方法相似文章,準備“讀書報告會”;在自習課上,閱讀學生優(yōu)秀習作。學生作品貼近學生生活和寫作實際。每次主題作文后,收集本班優(yōu)秀作品,制作班刊,讓學生閱讀體驗;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雜文、散文、美文,為“美文分享”做準備。這樣一來,學生的帶著閱讀任務去讀書,閱讀效果自然是不同的。
3.豐富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是激活學生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們開展的閱讀活動主要有:每節(jié)語文課前進行“美文分享”,一般用時5分鐘,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閱讀的精美散文、雜文等進行分享,或朗讀,或朗誦,由其余小組進行點評,談收獲、談感悟;每學期進行一次“名著推薦會”,一般用時2節(jié)課,主要展示課本要求閱讀的書目或自主閱讀名著,分小組展示,設評委打分,進行獎勵,激發(fā)學生名著閱讀興趣,分享名著閱讀經(jīng)驗,掌握名著閱讀的基本要求等;利用拓展服務時間,每周進行一次“讀書報告會”,一般用時1節(jié)課,分小組報告,主要分享本周小組閱讀書籍及內(nèi)容、閱讀體驗、分享經(jīng)典語段、精彩情節(jié)、人物形象等。
4.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鞏固學生的閱讀成效。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寫作實踐活動。每次群文閱讀教學之后,我們都開展了作文片段寫作,要求學生運用在群文閱讀中獲得的表達方法、表達方法、文章結(jié)構和語言風格來實際運用。同時,我們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推到班刊上,利用語文自習課的時間進行閱讀,不僅讓優(yōu)秀學生獲得成就感,也讓其他學生從中學習、體會、收獲。同時,學校每學期還舉辦作文比賽或組織學生參加創(chuàng)新作文比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鞏固學生閱讀成效。
二、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一般情況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有大量的閱讀,閱讀速度需要快。因此,學生需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更好的閱讀方法。例如提取和篩選信息、記憶、推理、比較、整合、分析、判斷和創(chuàng)作。當然,最重要的是有特殊的閱讀技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nèi)何拈喿x中教給學生的閱讀策略是:
1.求同?!扒笸娈悺本褪钦页鰩灼恼碌墓餐c。根據(jù)群文閱讀的要求,我們可以在一組文章中去體會相同的主題、相同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方式、相同的作者經(jīng)歷和觀點、相同的體裁和相同的經(jīng)驗和收獲。例如,在邊塞詩的群文閱讀中,我選擇了三首古詩詞: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和王維的《使至塞上》組文閱讀。讓學生去閱讀體會其中相同的手法、情感等,從而讓學生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
2.比異?!氨容^差異”就是找出幾篇文章之間的差異。同樣,根據(jù)群文閱讀的要求,我們可以在一組文章中獲得不同的主題、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作者的情感等。比如,以表達父母之愛為主題,我選擇了《母親的故事》、《打鼾》、《父愛安全網(wǎng)》和《秋思》四篇文章組文,讓學生感受到《父愛安全網(wǎng)》中父愛的溫暖,感受《鼾聲》中父愛的深沉,感受《母親的故事》中母愛的無私,感受《秋天的懷念》中母愛的博大,體會其中的差異。
3.整合與判斷。整合判斷就是對組文中的信息進行篩選、整理、重構和判斷的過程。例如,在許多文章中,都有對魯迅先生的描述和描繪。不同的文章對魯迅先生有不同的觀點,有些文章認為魯迅先生的語言尖酸刻薄,有些文章認為魯迅先生純屬吃貨,有些文章認為魯迅先生善良隨和。為此,我選擇了三篇文章:止庵的《文如其人說魯迅》、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和二毛的《螃蟹、茴香豆和山陰美食》組文閱讀,以豐富學生對魯迅的理解。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探索群文閱讀教學的路上。我們應該認識到,群文教學有助于豐富我們的語文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我們的語文課堂,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效益。只要我們聚集學校和教研組的力量,努力探索群文教學的方法和策略,我們的群文閱讀教學將逐步得到推廣,語文教學的效益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