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
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占現(xiàn)行教材篇目的四分之一,約占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并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但在有無必要“嚴格區(qū)分”古今字、通假字和異體字的問題上,歷來眾說紛紜。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必要嚴格區(qū)分。理由如下:
一、基于“三字”本身
?古今字、通假字和異體字是漢字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漢字形體結構的變異,是古漢語中不同的用字現(xiàn)象。它們的來源不同,含義不同,功能也不同,(這里就不做具體區(qū)別了)。教學時若不嚴格區(qū)分,勢必給初學古漢語的中學生們帶來很大的疑惑,導致學生產(chǎn)生一種錯覺,即:這些字都是同一類字。但事實上,它們卻是截然不同的古漢語用字現(xiàn)象,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混為一談的。
二、基于學風問題
也許有人認為,中學階段的古漢語知識應以簡單為宜,這樣便于學生掌握。但我認為“簡單”和“困難”是針對一知識的掌握程度而言,“講”還是“不講”就是“質(zhì)”的問題?;蛟S“嚴格區(qū)分”講解三字問題,學生很難掌握而收獲“甚微”;但最起碼知道了相關概念,在感性上有了印象;并且吸收知識本來就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如若不區(qū)分,我想他們連表面的認知都沒有,更別說“甚微”的收獲了。
更為重要的是,學術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假,知識應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這樣才能體現(xiàn)其嚴肅性。而不能是中學課本里叫通假字,到了大學課本里叫古今字了,那樣就是明顯的突兀式畸形知識。所以我倡導科學嚴謹?shù)膶W風,端正中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健康地吸收祖國文化的精華。
三、基于文言知識的整體性
試想,若教師在教學時隨意地處理三字,就會讓學生感到漢字的使用無定則,那么古今字、通假字和異體字是沒有辦法分清楚的。但是,在閱讀文言文時,解決重點字詞,翻譯重點句式,進入探究、研讀文本,又是一個連貫的過程;“三字”在期間又起著橋梁的作用。試想,若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勢必會解釋不通或者解錯句意,再想研讀文本內(nèi)涵更是渺茫。即能否識別出通假字直接影響到對文本的解讀,所以對中學生來說,確切識別出通假字,積累相應的文言知識是必要的。
四、基于語文教材
初高中課文所選的文言文無一不是典范中的典范,它們難易適中,短長適度,非常適合初學文言文者。所以,有必要對文中的“三字”進行清楚地辨識。從而讓學生從這些課文中體會到文言文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領略中國古代文化深遠的內(nèi)涵,激勵他們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從繁瑣的翻譯課文中解脫出來,定能提高他們學習文言的興趣,陶冶他們的情操。
并且,近年來,教材逐漸地發(fā)展完善,已告別了隨意的態(tài)度,漸漸確立起了嚴謹?shù)恼路w例。如高中教材的編寫者們,已經(jīng)認識到這一點,在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包括讀本的古文注釋上,用術語“同”和“通”來區(qū)別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語文教材這樣注釋,對古漢語教學和學生了解漢字的歷時和共時的復雜現(xiàn)象以及理解古代文學作品很有幫助,可見其力圖向教學雙方傳授正確的知識。所以學生在學習古代作品時,理應對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等漢字異形有所認識。
五、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還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作為課前預習作業(yè)的一大組成部分,除了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使課堂上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局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在教學之前,讓學生預習課文,布置學生搜集文中一詞多義、特殊句式以及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的現(xiàn)象。在上課的時候,當提到的時候,學生馬上能說出。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跟上老師的步驟,能和老師進行良好的對話。而師生的步驟若是一致,教師的預設就極能得到良好的生成,那么課堂也就不再是教師的一人堂,而是師生合作的課堂,課堂的效率自然是不用說了。
小結:如果教學中完全忽視古今字、通假字和異體字的區(qū)別,講解含糊、前后矛盾,勢必會使教師和學生無所適從。所以,本人認為有必要對教材所注釋的古今字、通假字和異體字加以辨析,以便更好地完善文言文的注釋,更好地指導文言文教學。
同時,我想說明一點,在“教”與“不教”即“嚴格區(qū)分三字”的問題上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怎么教”,怎樣基于學生的階段性認知水平來教授三字內(nèi)容,怎樣讓學生掌握他們應學的“區(qū)分的程度”——何時教授(中學的幾年如何分階段教學適合的內(nèi)容)、教授的方法等值得我們再去深入探討。我想其需要我們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總結經(jīng)驗,探索規(guī)律;我們?nèi)沃囟肋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