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太生
一個村莊有多大?方圓幾里?有多少間房舍,多少座橋?數(shù)字概念是模糊的,讓一架無人機飛升到村莊上空,傳回的圖片輪廓清晰,一目了然。
友人陳老大這幾年迷上了無人機攝影,透過小小的視窗,從高空看地面,拍到的東西,與我們平時看到的不太一樣。
廚房屋脊上升騰起的一縷炊煙,有多美?平時在地面上看,炊煙是裊裊上升的?,F(xiàn)在從空中往下看,炊煙亂,亂成一團煙花:濃煙、淡煙,粗煙、細煙,亂成狂草書法,以藍藍的天幕做襯托,最后被風吹散。
在這樣的距離,無人機抓拍到的場景,既有點,又有面,清晰客觀,甚至有人的面部表情。
有一次,去水鄉(xiāng)古村采風。無人機在村子上空“嗡嗡”地飛,幾個閑著的老人好奇地走出家門,站在自家的田地,仰著脖子朝天空張望,像幾個站立在風中的稻草人。
從傳回來的圖片看,古村分三塊,翡翠綠玉般漂在水面上。被分割的地塊由細繩狀的小橋串聯(lián),水中垛田上站著好些高大的柳樹,幾個人高高低低地走在田埂上。
古村有寺廟,這樣的建筑是獨特的。從高處看,它宛若一朵盛開在田疇之上的青素蓮花。鄉(xiāng)間阡陌,南一條,北一條,東一條,西一條與它相連。鄉(xiāng)人跨過高高的門檻,進寺廟燃一炷香,祈禱風調(diào)雨順。
在湖蕩深處,女子坐在小木盆中,素手采菱。她們頭上扎著遮陽的紅頭巾、綠頭巾,一行木盆,排成鳥的一對翅膀。隨著手起手落,小木盆慢慢地在田田菱葉間移動。畫面上,菱草青碧,木盆輕盈,映現(xiàn)靈動的人間大美。
離迷人的人間煙火最近的地方,也是鳥兒經(jīng)常飛行的高度。一只鳥的角度,能看到什么?
看見一頭牛,被農(nóng)人牽著,走過村頭古樹。逆著光的背影周圍,是千絲萬縷的光線,宛若透明的綠蝴蝶,在光影里翻飛。
看見萬畝荷田,接天蓮葉無窮碧。以前,拍荷田是爬到樹上,現(xiàn)在,無人機在高空,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水蕩。荷花密密匝匝,像巨大的屏風,將水面嚴嚴實實地遮罩。風拂過,碧葉翻卷,荷花仙子翩翩欲飛,起舞弄清影。
看見一個水汊河灣,河流拐彎往遠處流。河岸麥苗青青,流勢蜿蜒,映顯一川大水,浩浩蕩蕩,鼓涌而歌,相互扶攜在趕路。一波水涌著一波水,天風浩蕩,那些趕路的水,步調(diào)老邁,仿佛是涼風吹開了額角,聚起皺紋,涌向時間之外。
看見村外的彩色水稻田。稻田畫,你在地面上無論怎么東奔西跑,都不如在空中看得真切,看得涇渭分明,看得立體。稻子們在風中站立,沉默不語,站出一幅多彩的畫。
看見十幾只麋鹿,以天光云影做背景,在泅水渡河。我們這地方,是古麋鹿的故鄉(xiāng)。在祥云縫隙篩下的千萬縷光線中,帶頭的那只跳進水中,其余的也紛紛跳入,清亮的水激起浪花四濺。它們用四蹄刨水,奮力地游向彼岸——必要的高度,拉開了天地的開闊度,有縱深感,能看清楚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從容相處的空間。
有些東西,要隔著一段距離看,才能產(chǎn)生美,才能看出一種韻致,一種氣勢。
那是鄉(xiāng)村的底片。
土地是人類的母親。母親的苦難與幸福,荒涼與美麗,兒女感同身受。土地的至美,是水彩畫般的明媚,也是煙火里的氣息。本文字里行間洋溢著溫馨、喜悅的氛圍,反映了當下中國鄉(xiāng)村平淡而美好的幸福生活。
本文與《土地的誓言》最大的不同,是主題上的差異?!锻恋氐氖难浴繁磉_的是“抗戰(zhàn)者”的憤慨,而《鄉(xiāng)村的底片》披露的是“主人翁”的自豪。時代不同,見聞迥異,但兩位作者心中燃燒著同樣的愛國情懷。
1.對比閱讀本文和《土地的誓言》,說說你更喜歡哪一篇,并簡要闡述理由。
2.說說本文和《土地的誓言》在感情基調(diào)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