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恒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這是詩人王維寫的著名詩篇《使至塞上》。
這首詩中最精彩的句子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币粋€“圓”字刻畫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使整個畫面顯得雄奇瑰麗。這兩句話不僅文字很美,而且對一些科學(xué)知識描述得也很恰當。
例如,為什么會形成一個煙柱呢?我們知道,物體在燃燒時,產(chǎn)生的熱量會把周圍的空氣烤熱,并使之膨脹變得稀薄??諝饷芏茸冃?,浮力增大,帶著煙的熱空氣就會徐徐上升。熱空氣上升就是因為地球引力和空氣的浮力兩種力相互作用造成的。熱空氣的密度小于冷空氣的密度,熱空氣就會受到一個向上的浮力,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熱空氣就會向上移動,形成上升氣流。熱空氣上升后留下了空缺,冷空氣就從四面八方不斷地流過來補充……這樣周而復(fù)始,就形成了一股上升的氣流,如果沒有風,就會形成一條白色的煙柱。
再如,很多人對“長河落日圓”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落山時的太陽不是圓的而是扁圓的。落日為什么是扁圓的呢?這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所造成的。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把筷子斜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筷子看起來像被折成兩段似的,這就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質(zhì)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質(zhì)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氣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上傳播速度突然改變,造成光線曲折。
那么在空氣中,光線會不會曲折呢?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產(chǎn)生這樣的現(xiàn)象。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空氣的密度不是均勻的。地球表面大氣密度大,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密度越小。太陽光在到達地面前,先要穿過大氣層,受到大氣折射的作用,會稍稍向下彎曲。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當太陽落山時,陽光斜著通過大氣,穿過的距離增大,產(chǎn)生的折射可以使人明顯地感覺到。落日的上端光線和下端光線曲折得不一樣,太陽看起來就有些扁了。
這樣一來,王維的“長河落日圓”似乎有些不正確。不過,這個結(jié)論下得還太早了。
我們的眼睛在正常的情況下,對物體形象的判斷有很高的準確度。但是在特殊的條件下,眼睛對物體形象常常會做出某種錯誤判斷,這是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現(xiàn)象,稱為“錯覺”或“幻覺”。很多人都知道,人的衣著會引起身材胖瘦的錯覺,比如衣服上有橫條紋可以令人產(chǎn)生矮胖的印象,人穿帶豎條紋的衣服就顯得瘦長,所以胖的人穿豎條紋的衣服可使人感覺不是太胖,瘦高個的人穿橫條紋的衣服又可使人覺得較為豐滿。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看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果大漠的孤煙正好聳立在落日前面,這時被人們看扁了的落日在孤煙的襯托下又會變得圓了。
太陽是圓的,只不過因為光線的折射,我們看見的落日是扁圓的,但在孤煙的襯托下,因為我們的“視錯覺”,扁圓的落日又被“拉”成圓形。看來,王維觀察到的落日的確是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