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霞
【摘 要】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一堂精彩的信息課,不僅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基本技能和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教師深入思考,精心設計教學語言,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提高課堂的實效。本文從規(guī)范準確、幽默生動、聯(lián)系生活、積極評價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巧用語言點亮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言 教學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那么,它首先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教學語言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其作用可見一斑。
一堂精彩的信息課,不僅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基本技能和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教師深入思考,精心設計教學語言,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掌握所學內(nèi)容的核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那么如何巧用語言,點亮信息課堂呢?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規(guī)范準確,體現(xiàn)學科專業(yè)性
亞里士多德曾說:“語言的準確性,是優(yōu)良風格的基礎?!毙畔⒓夹g課是一門有著較強專業(yè)性的學科,信息術語、定義、原理相較其他學科也比較多。如果教師不能給出準確解讀,勢必會影響學生的認知效果。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形成語言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的語言必然會對學生的語言表達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所以,為了給學生傳遞更為準確的信息,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常用術語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給予學生良好的示范。
例如,蘇教版三年級“操作計算機”一課。本課是學生初次學習鼠標的基本操作,并認識桌面和圖標。很多學生會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把“單擊”說成“點擊”,“拖動”說成“移動”,“圖標”說成“程序”或者“文件”。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糾正,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先入為主”的認知基礎。在拓展部分使用“七巧板游戲”鞏固鼠標的幾種操作時,可以引導學生一邊操作,一邊說一說自己的操作步驟,如“我先雙擊七巧板圖標,打開游戲,單擊選擇想要拼的圖片,再單擊開始,拖動圖形到相應位置,右擊進行旋轉,最后拼搭完成,單擊‘關閉’按鈕退出游戲。”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自然地對這些術語再次進行了復習,起到了很好的鞏固效果。
又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 “初識Scratch”一課時,本課是學生首次認識這個軟件,教師要特別注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如專業(yè)術語“控件”不可以說成“積木塊”,而“搭建腳本”不可以說成“編程”,工具欄中的“按鈕”不可以說成“圖標”。俗話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些經(jīng)常使用的專業(yè)術語,學生往往會銘記于心,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斟字酌句,注意措辭用語,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反復推敲教學語言,力求做到重點突出、條理分明。
二、幽默生動,激發(fā)學習主動性
信息技術課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可一旦教師的用詞太過專業(yè),學生就會聽不明白,其學習的積極性勢必會受到影響。如果教師能運用風趣的語言、恰當?shù)谋扔骰蚺c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復化為簡潔,沉悶化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追求豐富性,恰當?shù)剡\用幽默,有效渲染課堂教學氣氛,將較為復雜深奧的信息原理進行形象解讀,使學生在談笑中學到知識,形成重要課堂教學契機。正如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所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p>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操作計算機”一課時,在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計算機是由主機、顯示器、鼠標、鍵盤、音箱等基本設備組成。接著,為了讓學生明白鼠標器是最重要的一種輸入設備,教師進一步追問:“這些設備中,如果讓你去掉一個,你會去掉哪一個?再去一個呢?最后還要再去一個呢?”當音箱和鍵盤相繼被去掉后,學生思考了好久,不知如何作答。教師引導說:“其實一定要去的話,大家還可以去掉鼠標器,不過這樣,計算機就不再叫計算機了,而是變成電視了?!睂W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學生體會到了鼠標器的重要性,在之后的鼠標器基本操作的學習中也更加主動。
又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機器人行走”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機器人轉彎如何設置電機參數(shù)。教師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首先請所有學生面向講臺,教師站在講臺上背朝同學們,同時說道:“大家想象一下,假設我們?nèi)嗾谝粭l大船上,老師的位置就是船頭,我們的船左右兩側都有船槳,現(xiàn)在想讓船直行,應該怎么辦?(左右同時劃)那如果老師讓我們的船轉彎呢?(只劃一側的船槳)那么假設老師只劃左側的槳,船會向哪個方向轉彎?(右側)那老師想讓船向左轉彎,應該怎么劃?(只劃右側的槳)”學生恍然大悟,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充滿了興趣,課堂氣氛也空前活躍。
三、聯(lián)系生活,突出信息實用性
信息技術不是“高高在上”的,它的核心價值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的應用中,一直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限制,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乏對課程與生活關系的解析,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材、課堂,甚至技術本身上,而缺乏向生活中延伸的意識。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術,也無法靈活地應用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習不應該局限于教材與課堂知識,還應該延伸到課下的生活中,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并從更廣闊的視角體會信息技術的價值。因此,教師應該深入分析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利用通俗的語言,為學生構建一個貼近生活、體現(xiàn)生活的情境,促進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初識物聯(lián)網(wǎng)”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對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了解大多來自身邊的應用,且這些物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是分散的,因此對物聯(lián)網(wǎng)這一新技術本身并不了解。于是教師運用通俗的語言,構建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同學,他叫小明,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小明來了解他的一天。早晨,小明要去上學了,他來到了公交站臺,看到了什么?小明來到了學校,他爸爸的手機上立刻收到了他到校的短信。這是怎么實現(xiàn)的?在學校里,小明還來到了智能農(nóng)場看到了什么?小明放學回到了家又做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有關物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這樣從學生親身經(jīng)歷引發(fā)對物聯(lián)網(wǎng)的好奇和思考,更好地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讓學生能靈活地應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又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小貓出題”一課時,結合學生生活中購物的經(jīng)歷,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購物小達人”的情境,首先,筆者請學生借助Scratch軟件編寫腳本,計算出所購文具所需的總價;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判斷所帶的錢是否能夠買到相應數(shù)量的物品,并讓小貓說出結果;最后,筆者進一步提升難度,根據(jù)商家的不同優(yōu)惠方案,編寫腳本判斷選擇哪種方案更加優(yōu)惠。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信息的實用性,而且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人入勝,學生躍躍欲試,學習積極性高漲。
四、積極評價,注重語言激勵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評價中,教師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接收效果,信息技術操作的掌握能力,還能夠獲得及時的教學反饋,對后面的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設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要注重語言的激勵性,莎士比亞曾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笨梢?,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力。激勵可以讓一個精神萎靡不振的人瞬間擁有自信的力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語言無疑會助力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的評價必須感情充沛,富有激情,伴之自己的眼神、笑貌、手勢、嗓音等體態(tài)語滋潤學生的心田、感染學生的情緒。
但同時也要注意,激勵性語言必須實事求是。只有對學生的激勵合情合理、貼近實際,才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改進。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插入圖片”一課時,有些學生雖然能熟練地使用各種方法插入了圖片,但教師不能一味地贊美,忽略學生的不足,而應該在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的同時看到其不足之處,如插入的圖片內(nèi)容是否與文字配合,位置、大小是否合理,是否因為圖片過多而影響了文字的閱讀,這些都可以作為評價的內(nèi)容;否則,純粹地表揚會讓學生感到不夠真誠,或導致其沾沾自喜、盲目自大。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激勵性語言要避免內(nèi)容空洞。對學生的激勵,如果僅用“很好”“很棒”“真不錯”等表揚性詞語,盡管短時間內(nèi)會起到激勵作用,可長此以往學生會感到激勵的廉價,有可能還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說明,激勵需要內(nèi)容到位,不可以太過簡單,不可以采用沒有任何實質性評價的語言。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插入表格”一課時,教材中的表格制作教學并沒有安排美化表格的環(huán)節(jié),但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了如何給文檔表格美化的方法。為此,筆者是這樣激勵他的:“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也善于思考,勇于嘗試,學習信息技術就要有你這種精神、這種學習態(tài)度,同學們好想請你來教他們?!币环钪螅@名學生心里美滋滋的,迫不及待地想上臺演示。由此可見,在激勵學生時,教師應該堅持正確的方法(客觀公正,內(nèi)容豐滿),這樣才能給學生以信心,才能讓學生正視自己,從而讓語言的激勵藝術發(fā)揮出理想的作用。
總之,在信息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科特點,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準確,并利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加以闡述,對專業(yè)知識進行生動、形象化處理,有效渲染課堂教學氣氛。針對學生具體的學習實際,利用通俗的語言,為學生構建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同時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促進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罢Z言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弊屛覀兦捎谜Z言這只手,它必能給我們的信息教學增色不少,讓信息課堂鮮活起來!
【參考文獻】
[1]王世枚,劉先覺.教師教學語言藝術探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9(4).
[2]司瑞敏.淺談計算機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價值工程,2014(22).
[3]楊清柏.如何優(yōu)化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