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涌杉
摘要: 城市的發(fā)展離不開必要的公共設施,城市公共設施配套健全與否,對城市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五小設施”作為城市公共設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城市美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影響人們的生活,我們需要通過美化五小設施來為城市形象添彩。北海市作為濱海旅游城市,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城市發(fā)展迅速,但城市“五小設施”形象設計的美化略顯滯后,有待提升。本文以北海市地域風俗,濱海絲路文化為設計靈感,明確形象創(chuàng)作思路,準確傳達城市的特色內涵,使得游客更好地了解北海,并激發(fā)北海本地市民對北海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地域文化;五小設施;形象設計
一、公共設施產品設計概況
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對本地人和外地人不可磨滅的印記,而北海市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fā)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重要組成城市,自然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北海市“五小設施”公共設施在北海街頭隨處可見,主要用途還是以實用性為主,無強烈的裝飾性,而作為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北海,沒有將文化和人文很好的進行融合,當前情況下這便體現了美化“五小工程”等公共設施的必要性。
二、 北海城市“五小設施”公共設施問題
北海城市當中的公共設施在滿足人們基本實用性需要時,在人們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下,城市規(guī)劃和人性化設計上,還是存在的一些不足,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發(fā)現了現階段內北海市“五小設施”形象樣式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 具有北海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產品較少
現有的公共設施產品大部分是城市都通用的款式,雖然在展示了當代的一些社會文化內容,卻并不能很好地傳達北海這座城市獨特的特色內涵和文化底蘊。城市公共設施產品的美化必須與當地文化習俗相結合,進行美化升級才能體現一個城市獨特性。北海具有獨特的蛋家文化和其他城市所沒有的名勝古跡,如:北海老街、潿洲島、銀灘等景點,這些都為設計創(chuàng)作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調研北海市內一些公共設施產品后,發(fā)現很多公共設施款式單一,且大部分設備裸漏出本身的金屬材質,非常影響市容市貌。
(二)城市建筑物、街道整體協調性不足
公共設施與城市建設息息相關,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時應該考慮放置的位置,考慮到與周邊的街道、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否相協調。通常來講,設計時通常會參考周邊環(huán)境的色調,在不破壞整體色調的情況下,適當添加周邊環(huán)境的特有顏色,使環(huán)境與設計建筑之間和諧統(tǒng)一渾然天成。在設計過程當中也是應當以不干擾公共設施的實用性為導向,這樣設計美化才能更好的服務大眾市民。
(三)對人性化的考慮缺失
城市的公共設施產品是為大眾市民服務的,在使用過程中應該更注重市民的使用體驗,增強產品的舒適度。而美化的載體則是城市內隨處可見的“五小設施”,縱觀北海公共設施產品建設上,雖然每年都在更新部分公共設施產品,但是就現狀來看,大部分的公共設施產品僅滿足最基本的正常使用功能,在文化創(chuàng)意的體現上以及人性化設計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三、“五小設施”公共設施設計策略
(一) 以北海城市發(fā)展定位為前提
在北海公共設施的設計過程前,要深入理解認識北海的特色文化,北海作為具有特色文化產業(yè)的旅游城市,一直將自身的人文思想和文化融入進城市的發(fā)展當中,而探索北海文化內涵適當地將文化與公共設施相結合,充分考慮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協調人、環(huán)境與公共設施產品之間和諧共處的關系。在設計中提煉出北海的地域特色元素,并運用到公共設施產品中,使北海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讓北海任命增強對當地文化的認同感。
(二)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形象宣傳為理念
城市公共設施是提供給城市居民的公共使用的產品,它不但可以滿足城市公民的日常使用,同時也具備宣傳城市形象的功能。因此,北海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重點,就是要提煉出北海的獨特文化元素,運用這些文化元素在公共設施上進行造型、功能和結構上進行“再設計”,使得五小設施看上去不再只是滿足居民基本使用功能需求,作為城市市容的載體,同時需要將其進行美化,而這種美化不應該是簡單的裝飾,而是要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形象宣傳理念,同時也能樹立新時代的社會文化發(fā)展觀等內容,城市形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可以從公共設施的設計中體現,達到美化、宣傳和教育的作用。
(三)應將現代文化與北海特色文化相結合
為了使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體現為城市文化,公共設施的建模應選擇具有北海區(qū)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結合設施的功能要求,利用現代元素的特點抽象、簡化、變形等,展示內部精神與外部風格之間的關系,最終完成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在設計方案的具體實施上,采用系統(tǒng)性的步驟,使設計完整統(tǒng)一。
四、“五小設施”的設計應用
本項目采用插畫的形式進行設計應用創(chuàng)作,首先,插圖的基本價值在于輔助用戶輕松理解文字內容,延伸價值在于情感化表達品牌內涵,在拉近用戶之間的距離的同時,加強形象在用戶心中的獨特記憶,達到形象傳播最大化的效果;其次,插畫隨著發(fā)展已經和品牌形象密不可分,它是一種形象傳播形式和表現手法,同時插畫創(chuàng)作作為文化表現的重要展示手段之一,在公共設施的美化設計當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采用插畫的創(chuàng)作形式結合北海市的喜聞樂見重點特色形象內容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更能傳達出北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
在快速發(fā)展的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在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化都市中保存城市曾經的記憶,如何將本城市的地域特色文 化現代化,都是今天城市規(guī)劃者和設計者應該考慮的課題。在項目實施過程當中,對設計形式有了準確目標后,在結合北海文化的相關內容,在主題上,形象造型元素上,色彩搭配上進行系統(tǒng)性的分析。
在主題上:作為我國西南地區(qū)旅游城市之一,海洋文化已經成為北海市典型的地域文化,在海洋文化作為主基調的同時,也可將蘊含著北海城市記憶的歷史傳說、人物、器物等通過抽象,提煉事之成為可視化的視覺符號,將其融入主題當中;例如,北海蛋家文化作為北海市獨有的趕海文化,北海人民無人不知,它是北海本地古老的,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特色元素,在設計中運用此類文化主題元素,經過再設計,運用于“五小設施”當中,從而延續(xù)和發(fā)展這種古老的民俗活動。而在北海市的公共設施設計上也可考慮北海主打的潿洲島主題,潿洲島是火山噴發(fā)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巖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島內景區(qū)包括鱷魚山景區(qū)、滴水丹屏景區(qū)、石螺口景區(qū)、天主教堂景區(qū)和五彩灘景區(qū)等,這些元素的運用可以重符號要素的關聯性,調動造型、色彩、肌理等要素,從外在形態(tài)到內在精神來構建契合主題的創(chuàng)意設計,達到與整體區(qū)域風貌要素的協調。
形象造型元素上:設計在創(chuàng)作時進行社區(qū)公園公共設施設計時就可以將具有鮮明海洋特征事物符號化,并巧妙運用在具體的公共設施設計中。例如把貝殼造型抽象、凝練,并運用重復變形的手法進行再設計,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設施;把具有海洋元素的浪花和海鷗等要素進行抽象解構并重組并與公共休息座椅造型進行結合,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座椅,讓市民在欣賞或使用 這些公共設施時,自然想起浩瀚的海洋。
色彩搭配上是公共設施產品設計的亮點,產品本身最先吸引眼球的就是色彩,可以通過色彩實現城市整體形象的設計。合理進行色彩設計,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給市民一種視覺感官上的美好體驗。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到北海來游玩。因此,在公共設施產品的配色方案上,要更加側重于環(huán)境的搭配,考慮視覺的舒適度,考慮等北海等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作為一座沿海的濱海小城,具有潿洲島這類著名景點,在顏色上主要聯想到藍色作為主基調,以環(huán)境的健康舒適綠色作為輔基調,因此在公共設施設計上,大多還采用特色的配色設計,能強化北海的文化特點,在輔助顏色上,色彩上則是采用了暖色例如橙色紅色等,作為點綴,為畫面提供了色彩,增強了畫面的豐富程度。
城市地域文化被認為是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的靈魂,在插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看到它的插畫視覺上的形式以及它特有的文化內涵。根據北海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城市發(fā)展的需要,在對北海公共設施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的挖掘了城市自身的文化脈絡以及特有的文化資源,通過視覺上的元素變換,并采取恰當的設計手段及設計理念進行五小公共設施設計,從而使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得以傳承和發(fā)展,并與當代文化相與融合。
五小公共設施作為地域文化的傳播手段,在美化設計的同時,既能完善了公共設施適宜地域民情的實用功能,又體現了城市文化特征,延續(xù)了地域的民俗傳統(tǒng),公共設施集中體現了整個城市的整體形象和品位,對市民的生活、旅游宣傳、城市文化的傳承以及新時代城市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北海在旅游業(yè)上逐步向前推進,但其公共設施在數量、分布、外觀美、節(jié)能與功能多樣化以及人性化方面仍較為欠缺,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提高設計和建設水平,從而提升北海的城市形象。
參考文獻:
[1]莫紅蕾,馮碩,黃偉凡.廣西柳州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現狀分析[J].智能市,2020,6(01):37-38.
[2]王曉航.城市社區(qū)公園 設計理念探析——以廣西欽州市為例[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6,18(01):66-68.
[3]何畔.北海旅游形象塑造研究[D].導師:劉伯賢;李慶林.廣西大學,2017.
[4]張杰.城市家具設計的地域文化運用研究[D].導師:趙鄖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5]陳照國.城市主題文化導向下的公共設施設計研究[D].導師:劉木森.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