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之友
魔方的外觀設計在保持車型基本的動感姿態(tài)的基礎上,著力圍繞“鉆石星辰”的設計主題展開。星光飛翼前燈和車身色漸變矩陣格柵給整車的前臉帶來豐富的未來感和自信感,側面通過純粹的曲面設計營造了如時空穿梭一般的戲劇化光影流動效果。并且完全摒棄了對環(huán)境有害的鍍鉻工藝,轉而采用免噴涂高亮黑工藝的裝飾件,盡管開發(fā)費用高昂,但整體的視覺效果更年輕運動,也對環(huán)境更友好。
內飾設計給用戶帶來了乘坐太空艙穿梭于“鉆石星辰”中的感覺。造型風格上很多靈感來源于科幻電影中的太空飛船。使用超纖(superfiber)和PVC材料來代替真皮,同時提供超越真皮的舒適感和透氣功能。四塊顯示屏加AR-HUD實景導航加智能語音助理營造了全方位的智能座艙體驗。
作為中國品牌首次應用電子外后視鏡的產品,這一細節(jié)設計既解決了內部的復雜的攝像頭和轉向燈布置,還考慮到了多個特殊功能帶來的硬件要求,同時還避免了極端條件下的攝像頭炫光。而內飾的后視顯示屏布置也經過無數輪人機校核和結構優(yōu)化。在樣車測試中我們發(fā)現電子后視鏡的使用體驗遠遠好過傳統(tǒng)后視鏡,尤其是在夜間和惡劣天氣情況下,可以大幅提升駕駛安全。
整車燈光設計用統(tǒng)一的圖形語言詮釋了“Crystaldust”的主題,參數化的矩陣光點用三維切割的形式展現了如水晶般的剔透感。
智能語音助理設計在IP上方居中的位置,動態(tài)的燈光設計除了可以通過呼吸效果展示整車狀態(tài),也能夠根據用戶語音的方位做出不同的反應。這一設計可以帶給用戶“這輛車是有生命力”的感覺,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前格柵設計擺脫了傳統(tǒng)的有邊界的格柵設計,通過參數化設計手段設計了一個無邊界格柵,車身色和傳統(tǒng)格柵進氣區(qū)域有機漸變結合。
這一設計給用戶帶來一種類似電動汽車的視覺效果,展現了北京汽車品牌的創(chuàng)新性進而提升了品牌形象。此次,負責魔方產品所有造型設計的副總監(jiān)徐明,以及內飾和交互的主設計師來到現場為大家介紹北京汽車魔方的設計等情況,并回答了各位媒體的問題。
徐明:有人問我為什么一款燃油車產品,設計的像電動車?在過去幾年,電動車的品牌,已經被幾個頭部品牌將產品設計拉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現在我們再去看電動車的設計,很多時候,大家認為是代表了一種科技感,而我們在面對市場時,在做很多調研的時候,會發(fā)現用戶永遠對外型的科技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們認為將燃油車設計的有科技感和電動化的感覺,并不是錯誤的方向,反而能夠帶給消費者更加新穎的感受。有消費者不明白,這個車是一個油車,發(fā)動機進氣怎么辦?可以負責任告訴大家,我們實驗跑了很多,進氣是沒有問題的。從內部一開始有數據的時候,工程上會做數據方面的分析,真正的模擬實驗都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前臉設計和工程的角度磨合的一個故事。
徐明:我們看到這個外后視鏡,一開始這個車打算做電子外后視鏡,融合了雷達和攝像頭在里面,最終量產和那個稍微有一點不一樣。量產之后,這個后視鏡比那個要大很多。從我設計的角度來說越小越有科技感,風阻也低。工程跟我說,里面的攝像頭就大,還有很大的一個機構,縮不小,為什么不用一個小的攝像頭?外面的結構為什么這么粗笨?因為攝像頭周圍有一個東西給攝像頭加熱,為了雨雪天氣,把攝像頭烘干,造型上不可避免要把這個東西做大,換來得是用戶體驗的提升,從設計的角度,這個是我可以讓步的。電子外后視鏡去年9月份廣州車展之前也做過一次,第一次給大家看,就問這個東西是否可靠,是否好用,是否有安全的問題,是否看上去會需要適應,對我個人來說非常容易適應,因為視野的成像效果真的特別好,完全解決了傳統(tǒng)的后視鏡那種有雨雪天氣看不清的問題。
周爾立: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內飾的設計理念。走到內飾,最吸引大家的點就是電子外后視鏡的車內顯示器,最開始做這個東西的時候,也會在市面上參考一下別的車是怎么做的。有幾個位置可以選,奧迪的e-tron,大概在三角窗的外邊,人們看后視鏡的時候,就會看一下窗戶外邊馬路上的情況??闯上瘢@個成像效果比傳統(tǒng)的后視鏡范圍大,成像效果好,同樣人們也會看一眼外邊的情況。像雷克薩斯會放在A柱上,那個位置我們前期也做過分析。第一這是一個7英寸屏幕,所有車內的屏幕都是車規(guī)級的,要滿足碰撞測試以及其他的法規(guī)要求,如果放在A柱上會凸出來很大一塊屏幕,效果不是很好。第二,這個屏幕放在A柱上會擋A柱的視野。我們也考慮過放在儀表板的上面,同樣會擋前風擋的視野,最終還是覺得這個位置是最適合的,在當下成本條件下,不會破壞整體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