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鑲嵌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民間工藝大師李成者等人耗時3年,制作巨幅彩石鑲嵌作品《清明上河圖》,重現彩石鑲嵌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在瑞安市陶山鎮(zhèn)霞林村的陶峰工藝雕刻廠,彩石鑲嵌藝人李成者等人完成了彩石鑲嵌作品《清明上河圖》其中一部分。各色各樣的彩石流光溢彩,在工藝師傅的手中雕刻或拼接成一座座富麗堂皇的院落建筑,街道上絡繹不絕的車輛,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人物、場景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
李成者介紹道,彩石鑲嵌作品《清明上河圖》長20米、高1米,內含3000多個人物,用的石頭來自全國各地,比如青田石、雞血石、壽山石等。完整的作品由六大塊拼接而成,目前已制作完成五塊。
“制作這件彩石鑲嵌作品要有很深的功底,特別是對人物臉部細節(jié)的處理,要想做到3000多個人物神態(tài)逼真,難度非常大?!崩畛烧哒f,有的人物只有米粒大小,要拿著放大鏡雕刻,對師傅的手藝要求非常高。
據了解,彩石鑲嵌是采用石雕、浮雕與花板雕刻相結合的技法,根據題材內容和色彩要求,配石成圖,精制成多種工藝美術品,在溫州地區(qū)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據中新社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