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糖化學研究領域,54歲的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俞飚是一個代表人物。他的“俞氏糖苷化反應”被國際上100多個同行實驗室所使用,為中國在國際糖化學領域打出了名氣。
糖與核酸、蛋白質(zhì)一起被并稱為三大生命物質(zhì)。然而,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在該領域研究力量還相當薄弱。1996年,在美國紐約大學完成一年博士后研究的俞飚,遵從導師惠永正教授之命,回到上海有機所,在國內(nèi)開始了糖化學合成領域的開拓。
20多年來,從中草藥中的糖類開始,俞飚帶領研究團隊不斷探索糖合成的捷徑。2011年,由于在復雜天然糖綴合物上的一系列領先世界的研究,他代表團隊領回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8年,他發(fā)明了“俞氏糖苷化反應”,使得很多復雜糖分子的合成都從“不可能”變成“可能”。而他們2001年發(fā)表的糖苷化方法迄今已被國際上100多個糖化學實驗室使用。
迄今為止,俞飚實驗室已經(jīng)成功合成出了中草藥和海洋生物中大多數(shù)主要類型的糖苷化合物。2020年,其實驗室創(chuàng)造了一項世界紀錄——線性合成出了128個單糖的聚合物,將糖合成拓展到了多糖范疇。
這些令人眉飛色舞的成就背后,是整個研究團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實驗室枯燥實驗、反復受挫的積累。“有一個糖苷分子,前后四位博士生、經(jīng)歷20年,最近終于合成出來了!”俞飚說,只有堅信和熱愛才能堅持下來。
2021年11月18日,俞飚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數(shù)月前,他被國際碳水化合物組織授予2022年惠斯勒糖化學獎。這一獎項由國際碳水化合物組織于1984年設立,每2年授予1位(偶爾2位)科學家,以表彰其對糖化學和糖生物化學作出的杰出貢獻。自獎項設立以來,共有23位杰出糖化學家獲得該殊榮,而俞飚成為迄今唯一獲得該獎的中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