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雨竹
路行千里,方曉前途遙遠;書讀萬卷,才知人間百味。
西方學者伽達默爾曾這樣感嘆:“當今時代是一個烏托邦精神已經死亡的時代,過去的烏托邦一個個失去了它們神秘的光環(huán),而新的、能鼓舞和激勵人們?yōu)橹畩^斗的烏托邦再也不會產生。這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悲劇?!睆V而觀之,沉醉于形而下的卑微愉悅中的當代人,很少對精神、價值、真理、美善、終極關懷等超越性價值發(fā)生興趣,這著實是可悲的。因此,那本曾在20世紀30年代因其“小野蠻一樣”的天真爛漫的游戲精神,作為理想范式而備受推崇的《安徒生童話》,即使在現在,也影響深遠。
那個于寒冷的圣誕夜,三次擦亮火柴的小女孩,成為人們心中悲憫憐惜之人。殊不知,這個無依無靠、饑寒交迫的姑娘,是安徒生聽完母親幼年時流落街頭卻無人相助,只能飲水解餓的心酸遭遇后,對那時滿街人海卻都步履匆匆,無人心懷善意,無人愿為街頭的女孩送去溫暖與善良的批評與譴責而塑造的形象。這是安徒生用自己充滿浪漫主義及童話色彩的筆調,對那冰冷嚴酷的世界的批判。故事不長,卻字字珠鞏,動人心弦,成為萬般苦難下迸發(fā)出的希望之光,成為百草枯黃下破土而出的一抹新綠,成為灰飛煙滅后再起的燎原之火,燃起世人心中的大愛,喚醒沉睡已久的人性光輝。
書里的故事,簡單純粹;書外的世界,紛繁復雜。
書里始終相信,“朝著太陽生長,做一個溫暖的人,清澈善良”便是歡喜的結局。可書外,遠非如此。
書外,總是比書里多了現實的鞭打,“成年人的世界,是一汪苦水,你我都身處其中,悲歡皆需自渡”,你永遠難以體會。如果書里一切之努力的盡頭是得償所愿,那么書外的努力,卻往往是鞭長莫及,又只能馬不停蹄。書里是童話,書外是生活,我們向往童話的單純,卻逃不開現實的冷酷。烏托邦成了幻影,童話也是書外人得不到的桃花源。
書里的底色是生活,而生活不是書,不是輕描淡寫記下幾行字句便是生活,生活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困境。噢,原來這才是書里和書外的差異。
不過,書外的我們,可以盡己所能地追求真美善,不管道路多么崎嶇,都比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點評:本文緊扣“書里書外"主題,以“書讀萬卷,才知人間百味"勾連起書里與書外的生活。作者善于思考,文章充滿哲思,散發(fā)著理性的光芒,“書外,總是比書里多了現實的鞭打"“書里是童話,書外是生活”……這些雋永的語言,使文章深刻而又意蘊深長!
(指導教師王廣清
編輯彬彬)5A4DE0FE-4BD9-4E1A-BB3F-C0EB0726B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