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地球以赤道為界,分南北兩個半球。以緯度劃分南北的位置,北緯30度(±5度)所覆蓋的地理范圍,是一個特別的地帶,有旖旎風(fēng)光,有文明古國……
大船停泊在地中海的亞歷山大港,辦好埃及海關(guān)的入境手續(xù),我第一次踏足非洲這片神奇的土地。古代馬其頓名將亞歷山大,于公元前332年占領(lǐng)了埃及,建了亞力山大港。
我們轉(zhuǎn)乘大巴去開羅,開羅是埃及的首都,橫跨尼羅河,北距地中海200千米,東是阿拉伯沙漠,西是撒哈拉沙漠,公元641年由阿拉伯人創(chuàng)建,開啟了伊斯蘭的歷史。開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包括開羅省、吉薩省、蓋勒尤卜省,人口高達(dá)2 200萬,占埃及人口的1/4,有歷史古跡600多處。
到達(dá)市中心的解放廣場已是中午,非常炎熱,我們首先參觀國立埃及博物館。宏大的埃及博物館面積很大,展品數(shù)量很多,歷史悠久。時間只夠我們逛一圈,看了很多展品,留個遺憾,便一起前往酒店。
經(jīng)過開羅舊區(qū),街上的男人戴著小白帽,身著寬袍大袖;女人穿長衫、蒙臉,只露出一雙黑眼睛。馬路上人群熙熙攘攘,騎駱駝的、趕驢子的、馬拉大板車的、頭頂籮筐叫賣水果的,都擁擠在一條路上,汽車?yán)软憘€不停。
路邊商店門牌上都蒙了厚厚的沙塵,只看到阿拉伯字和英文字的下半部分,街上一間賣礦泉水和可樂的雜貨零食店,是汗·哈利里市場街的開頭第一間,再往里面走還有幾千家小店,分布在幾十條小街小巷里。許多店鋪設(shè)于公元14世紀(jì)。此處道路狹窄擁擠,主要出售金銀首飾、銅器、石雕、皮制品、傳統(tǒng)手工藝品及食物;店面古樸,商品價格便宜,不少外國游客為之瘋狂。
我們?nèi)胱『舆叺南栴D飯店,女導(dǎo)游是埃及人,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她的長相令我吃驚,正如書上的古埃及女人——棕色的皮膚,畫著一圈黑色的眼線。晚飯后,她請我們早點(diǎn)休息,說明天要看金字塔了。
房間有個小陽臺,靠著欄桿,我看到一條藍(lán)色的河。啊,尼羅河!此時,我突然真切地意識到地理書上說的尼羅河就在眼前。平靜的河面上漂浮著一艘木船,船上有幾個赤膊的埃及男子,扯著白色的三角帆。我揉揉眼睛,證實(shí)所見是真。
第二天一早,女導(dǎo)游清點(diǎn)人數(shù),發(fā)現(xiàn)有幾位老人家來不了,我不由得為他們感到惋惜。車開進(jìn)了撒哈拉沙漠的公路,路旁的棕櫚樹一直向遠(yuǎn)方延伸。大家在車上早已買好了票,想看金字塔下一層的要多買一張。
車?yán)^續(xù)向前行進(jìn)著,從窗口已能看到胡夫金字塔了,三角尖頂有一段白色的石灰層。自由活動只限兩個半小時。面對幾千年前神秘的龐然大物,我的心怦怦跳了起來。我無法準(zhǔn)確形容當(dāng)時的心情,流動的風(fēng)是金字塔產(chǎn)生的氣流。
為了爭取時間,我開始狂奔,途中被小販攔截幾次推銷禮品。好不容易走近了金字塔,石頭越看越大,越近越看不到頂,邊緣有大大小小的碎石。我想先環(huán)繞金字塔4個邊走一周,金字塔的一邊長約230米,我從右邊開始走,但踩著尖角的碎石很難走得快,這邊沒有一個游客,令我有點(diǎn)心寒。后來,看到前方拐角處有“落石危險”的標(biāo)語,便只好回到路邊。我?guī)淼闹改厢樧C實(shí)了金字塔四條邊正對東、南、西、北方向,誤差很少。(圖1~2)
金字塔的入口前有多人排隊(duì),入口只容一人通過,進(jìn)入后是一條下行的木樓梯。兩邊的扶手黏黏糊糊的,不知一天多少人扶過。堅持走下十幾級,里面因人多缺氧,我決定放棄。
回到地面,就是撒哈拉沙漠,在兩座金字塔之間能看到開羅城。開羅上空浮著一層白色的煙霧,霧蒙蒙一片,地面熱氣上升,干燥酷熱,天上沒有一朵云。
胡夫金字塔附近還有較小的金字塔,一座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的陵墓,建筑壯觀,塔側(cè)有一座廟宇,對面是獅身人面像。還有一座屬于胡夫的孫子門卡烏拉國王。遠(yuǎn)一點(diǎn)的地方還有階梯金字塔和曲面金字塔。撒哈拉沙漠共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80多座。
幾位埃及男子在邀人騎駱駝,駱駝旁邊有梯子可上,半小時20美元。我正想上梯,旁邊一位白人男孩告訴我:“你從駱駝上面下來,要另外收費(fèi),價錢不定?!庇谑?,我只好作罷。
我站在胡夫金字塔下低頭默想,面前是幾排深褐色的巨石。舉頭向上望,太陽耀眼,石頭壘上了天,黑壓壓的一片,不到金字塔前便感受不到那種恐懼。
胡夫金字塔建造于公元前2560年,原高146.59米,現(xiàn)在已經(jīng)降為136.5米。每塊兩噸重的巨石,不知怎樣堆到頂上去。傳統(tǒng)的說法是先將沙堆成一個斜坡,然后在大石下放一排圓木,人工推上去。但大石怎樣開采,怎樣切割,怎樣打磨四邊,眾說紛紜。胡夫金字塔涵蓋了數(shù)學(xué)、力學(xué)、建筑學(xué)等專業(yè)知識,究竟如何建造而成,至今成謎。
獅身人面像是胡夫金字塔的守護(hù)者,離金字塔400米左右,雕像坐西向東。獅子是權(quán)力的象征,它的頭是按照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樣子雕成,它頭戴皇冠,耳側(cè)有扇狀的頭巾下垂,前額上刻著眼鏡蛇浮雕,下頜有下垂的長須,是帝王的標(biāo)志;脖子上圍著項(xiàng)圈,獅身有鷹的羽毛圖案;鼻子中間已有了陷塌;前伸的兩爪全長73米,前面的石碑上刻著法老的名號。
整個雕像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巖石雕成,曾埋入沙中,直到20世紀(jì)30年代末,沙才被全部清理而現(xiàn)身。獅身人面是一個人頭、獅身、牛尾、鷹翅的合體形象,它表情肅穆,凝視遠(yuǎn)方。(圖3)
我們的酒店坐落于尼羅河三角洲,能看到兩岸青綠的谷地。尼羅河自南向北流,有兩個發(fā)源地,一是埃塞俄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二是中非高山區(qū)的白尼羅河。兩河到了蘇丹平原匯合,才稱為尼羅河。(圖4)
尼羅河共流經(jīng)非洲9國,全長6 670千米,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定期泛濫,洪水會淹沒兩岸河谷,洪水退后,留下一層厚厚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尼羅河谷一直是棉花、水稻、小麥、豆類等作物的產(chǎn)地,一年三熟,成為古代著名的糧倉。
在埃及境內(nèi)的尼羅河,是自然條件最好的一段,河寬水深,水流平緩,金字塔和各種廟宇就建于這一河段邊。到開羅后,尼羅河分成兩條支流,注入地中海,之間形成尼羅河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面積約2.4萬平方千米,河汊及湖泊密布,是甘蔗、小麥、大米、棉花、香蕉、橘子等作物的主要產(chǎn)地。
最后一天,導(dǎo)游帶領(lǐng)我們到尼羅河邊的一排禮品店買紀(jì)念品。大家都買了莎草紙畫,上面寫有彩色的埃及字母及圖像符號。(圖5)
現(xiàn)在的尼羅河三角洲逐年下陷,原因是尼羅河上建起了多個大壩,阻擋了泛濫的洪水,也截住了尼羅河水帶來的淤泥。尼羅河逐漸缺少新的沉積物來覆蓋。加上近年全球氣候升溫變暖,北極融冰,使得地中海的水量不斷上升,水灌入尼羅河,令人擔(dān)心,尼羅河三角洲將來會不會良田變滄海。
從開羅飛往雅典途中,我為尼羅河三角洲祈愿。在飛機(jī)窗口外再看一次開羅城,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金字塔已從一個三角形逐漸縮小為一個點(diǎn)。我不禁感慨:人類在宇宙中的歷史很短,了解得并不多。人在廣袤的大自然中,也實(shí)在太過渺小了。
(編輯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