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俊
中國傳統(tǒng)的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兩者相輔相成,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紫砂壺也成為中華傳統(tǒng)藝術(shù)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從古至今都深受平民百姓、文人雅士以及達官顯赫們的喜愛,紫砂文化在茶文化的發(fā)展中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成為中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流傳至今。紫砂壺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時代越國大夫范蠡,至今已經(jīng)有著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紫砂壺真正誕生還要從明朝正德年間開始算起,從那之后名家輩出,作品形制豐富,種類不斷翻新,發(fā)展至今也有著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將紫砂藝術(shù)發(fā)展得巧奪天工,令人稱嘆。紫砂壺充滿了中華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美好愿望與期盼,今天這件紫砂《如意四方壺》就是一件充滿美好祝愿與期盼的作品,紫砂藝人也希望借用這件紫砂作品能夠?qū)⑦@份美好表達出來。
這件紫砂《如意四方壺》在制作時使用了歷代經(jīng)典的方器的形制作為整件作品的造型,紫砂方器作為紫砂壺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器型,主要是由長度不同的線條與塊面組合而成,線條與塊面清晰流暢,通過長短與曲直的變化將塊面與線條共同組合成挺括明快的壺面,再通過棱線的鏈接將整個壺體的框架構(gòu)造完成。從紫砂壺誕生以來的這幾百年間優(yōu)秀的紫砂方器就層出不窮,誕生了許多經(jīng)典的方器作品,每一件方器作品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韻味與特點,流傳至今依舊被后人效仿臨摹,讓紫砂技藝與藝術(shù)得到充分的傳承。這件紫砂《如意四方壺》用如意樣式的造型制作成壺鈕,將其吉祥寓意融入其中,“如意四方”也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是美好的祝福與期盼,也是紫砂藝人對作品由衷的熱愛。
一把方壺端握手中,外行的人認為,這只是一件紫砂壺而已,其實對于紫砂壺的制作與裝飾工藝都是非常復雜繁瑣的,每一件紫砂壺的誕生都是來之不易的,尤其是一件泥繪裝飾的方壺,在攻克完方壺的技藝之后還要兼具泥繪裝飾的技藝與技法,這件紫砂《如意四方壺》的裝飾采用了泥繪裝飾手法,將彩色的泥漿堆繪在紫砂壺的壺身上,泥繪畫面對于花朵、枝干、葉子以及小貓的描繪都惟妙惟肖,泥繪層次感豐富,將一幅2D畫面展現(xiàn)出3D的視覺享受,給整件作品一定的立體感,有一種浮雕的效果,泥繪筆觸有力,舒展連貫,更顯自然意趣,趣意盎然。整件作品的裝飾是以泥繪裝飾為主,紫砂藝人有著一定的書畫功底,才能使這件紫砂《如意四方壺》的裝飾效果達到一定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利用紫砂壺壞體的附著力進行一定的堆繪與精細的繪畫,以靜制動,足以體現(xiàn)整件作品的文藝之感,讓紫砂泥繪裝飾成為獨具一格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將泥繪畫面以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結(jié)合,將古樸典雅、古韻悠長的氣質(zhì)與現(xiàn)代藝術(shù)之美的結(jié)合,讓整件作品別具一格,更有紫砂藝人獨特的風格,平淡中又充滿奇妙,不浮夸的同時充滿了層次感,給欣賞這件作品的愛壺人士一定的視覺沖擊與視覺享受。
這件紫砂《如意四方壺》是一件集造型藝術(shù)、功能實用和內(nèi)涵寓意絕佳集于一體的紫砂作品,其四面分明挺括有力的壺面平整,線條輪廓分明,整器的精、氣、形、神、韻都制作到了極致,口蓋平整,出水流暢,端握舒適省力,使用這件作品時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愉悅之情,讓人和諧、興致盎然,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力量感,這件作品的造型也成為了紫砂市場中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品。用獨具特色的泥繪藝術(shù)來裝飾整件作品,不僅擁有著美好的傳統(tǒng)吉祥寓意,同時還充滿了生活與思想境界,讓整件作品更加豐富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