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
中考失利,王雙到縣職教中心機械系繼續(xù)求學。內心郁悶的他常常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從早到晚一副沒精打采的模樣,王雙的父親老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眉頭越皺越緊。
一個周末的午后,老王問兒子:“你是不是不想學了?整天打不起精神?!毙挠胁桓实耐蹼p說:“我不想以后當工人,沒啥意思?!薄澳憧纯催@個。”老王隨手遞過一把小椅子,“這個東西你總該認得吧。”王雙當然認得,這是從他記事起,家里就有的一把椅子,油光锃亮,有些年頭了。老王感嘆:“這還是你的爺爺當年做的呢,好多年了,可結實了。你爺爺就是一個木匠,一個好木匠。”王雙尚在襁褓時,爺爺就已去世,他對爺爺幾乎沒什么印象。接過椅子細細端詳,他發(fā)現椅子不僅堅固精巧,而且在椅背上鐫刻著龍鳳呈祥花紋及云紋,黑里透紅,漆也均勻光亮。
“你爺爺當年是我們這里遠近聞名的木匠。”老王情不自禁地說。在王家的親戚里,王雙的姑父及表哥們也不乏當木匠的,他們的手藝都源自王雙的爺爺?!疤斓紫拢I不死手藝人?!边@是姑父的口頭禪。每當左鄰右舍要做柜子、安門窗、打家具之類的,姑父就會上門來。他有許多特殊的工具,玩具一樣的墨斗、帶齒輪的鋸子、有兩只耳朵的刨子、會旋轉的轉子、像李逵的板斧似的斧頭,林林總總,足可以配備一個木工車間。
小時候,王雙最喜歡圍著姑父轉了,刨子刨出的刨花,一卷一卷的,散發(fā)出木材特有的清香,這就夠小孩子玩上半天了?!澳愎酶傅氖炙?,在這一帶算頂好的了,但他每回都說,不能與你爺爺的手藝相比。學木匠容易,學精可不容易!”父親用手指了指自己心口,“凡事要用心,不用心,做不成事?!?/p>
在王雙的記憶里,姑父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輩,愛和小孩子們聊天,但有一點特殊,就是當他做木工時,絕對不能打擾他,否則會挨罵的。姑父做木工時,拿起一根木料,先凝眉審視好一會兒,才會鄭重地動手操作。他用力地推刨子,刨花一卷一卷落下,又時不時地用尺子和墨線盒在那里比畫,瞇上一只眼,像瞄準目標似的取直截彎。他那時的神情永遠是嚴肅莊重的,仿佛全部熱情與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一個點上。一個真正的好工匠,要心存敬畏之心,即便周圍再嘈雜,依舊自帶一分天然的靜氣,沉浸于自我營造出的那片自由的天地。他神態(tài)過于嚴肅嗎?不是,那應該稱之為虔誠。姑父曾說:“手藝人的差別,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只有一流的精氣神被喚醒,才能達到技術的頂級?!?/p>
爺爺是姑父學木匠的師傅,其手藝當然更出眾,姑父說起爺爺,從來都是無限敬仰的神情。端詳著這把小椅子,王雙開始漸漸明白以前自己不曾明白的道理:生活中,既要有科學家、學者、官員等,同樣需要有工匠,瓦匠、石匠、剃頭匠、裁縫、木匠等,沒有他們,這個社會同樣不會和諧,沒有他們制作的器物,美好生活將是空談。
一盞枯燈一銼刀,一把斧頭一把鋸,構成一個匠人的全部世界。中國歷史上,匠人會窮其一生,去發(fā)現、打磨一塊美玉,比如卞和;匠人會為鑄劍寧可舍棄性命,比如干將、鏌铘。他們在打磨鑄造器物的同時,也是在淬礪自己的心性。作品和人格超越了時間,方能達到極致。技術工人不僅賦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整個社會的審美追求,擴充人類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從來都不是什么雕蟲小技,而是一種改變世界的現實力量。將產品當成藝術,將質量視為生命,正是這樣對器物極致的追求,才能將人類引導至精益求精、今勝于昔的偉大境界。人類進步的步伐,不正孕育其中嗎?干一行,愛一行,各種職業(yè)技能看似簡單,其實要學精、學好絕非易事,年輕人切不可虛度年華,空留悵惘。
“現在我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做了?!苯涍^三天的思考,王雙走到父親面前,“我會用這里去做,像我的爺爺當年那樣。”說完,這個中職生用手指了指自己心口。
那一刻,老王嘴角微微一笑,眉頭漸漸舒展……▲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山縣職業(yè)教育中心)
(插圖:鄭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