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榮
導讀:立足微信平臺下的智慧校園將智能服務拓寬到管理、教學、科研、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為師生提供更加便捷化、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其功能主要凸顯在以下方面:服務主體的拓展,逐步由單一的管理信息化向教學、科研、生活等全方面發(fā)展。在數字校園建設中,往往由行政部門提出信息化建設需求,逐步在人事、教務、財務等管理部門實現信息化。智慧校園建設將打破管理信息化單一局面,回歸以人為本,實現校園環(huán)境全面信息化,以數字為依據的全過程評判代替片面注重結果的經驗評價。智慧校園依托物聯(lián)網智能感知和大數據技術,對師生在教學、科研、實踐等方面提供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感知和數字記錄,打破以往一錘定音的評價體系,建立與新時代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全面培養(yǎng)相適應的考評體系。
一、微信平臺下智慧校園建設的必要性
教學模式的轉變,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與個性化教學及服務同步發(fā)展的教學體系。一方面,搭建智慧教學平臺,通過學科專業(yè)整合、校際聯(lián)合、地區(qū)間微信平臺下融合,達到優(yōu)質教學資源充分共享、校際學分互認、院校課程與地方企業(yè)需求相對接的狀態(tài),真正實現人人學、處處學、時時學的教學體系。另一方面,建設智慧教室,從服務對象的角度出發(fā),改變以往教師為主、課堂為主,重講授、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個性、潛質,為實施翻轉課堂作鋪墊。
從本質上講,智慧校園管理平臺是一個服務于人與人或人與校園的智能化感知環(huán)境,圍繞如何讓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及如何讓學生學習生活享受智能化、個性化和便捷化信息服務等問題,提高校園管理功能,從而實現優(yōu)化校園管理工作效率,打造工作便利、服務便捷、平安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的目標。智慧校園管理平臺是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的再深化和發(fā)展,保證校園管理流程的順利運行,精準把握各個環(huán)節(jié),實現對各個部門和人員的精細化管理,尤其倡導并實施科學化的智能決策。
二、利用微信平臺建設智慧校園的特征
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強調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撐下,實現各項管理工作協(xié)調高效開展,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和智能終端的廣泛使用相結合;校園網絡全面覆蓋和智能終端應用常態(tài)化為智慧校園管理平臺的系統(tǒng)構建奠定了物質基礎;二是數據支撐和數據標準化。智慧校園管理平臺依靠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挖掘與儲存,從而為智能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三是管理系統(tǒng)服務的便利化和個性化。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可為廣大師生提供高效便利的一站式管理服務,支持為不同群體制訂個性化的功能,滿足師生的差異化需求;四是各應用系統(tǒng)和資源的全面整合。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具備較為完整的信息化結構,可實現數據共享和各類資源的有機協(xié)調,大大破解信息孤島的問題和降低各部門的管理難度;五是智能感知性。各種智能感知技術的全面應用,使諸如影像、溫度、位置等信息能實時大規(guī)模采集與處理,在實時全面地獲得各種監(jiān)測信息的基礎上使決策越來越科學。
三、立足微信平臺下的智慧校園建設的措施
(一)利用平臺搭建科學體系,增強軟件系統(tǒng)
1.聚集人才,完善資金支持
校園信息化建設逐步向智慧校園方向發(fā)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增強師生的應用體驗。通過開發(fā)多樣的移動端應用,滿足師生日常事務掌上查詢、處理,如:教職工工資及學生學費收繳查詢平臺、師生事務e事通等;二是推動智慧教學活動,滿足多樣化教學需求。對幼兒園來講,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更能調動學生活動積極性,以語言領域的繪本教學為例,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效果遠不如智慧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教師可在繪本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法,但有時會發(fā)現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不高,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平臺的公眾號將學生扮演繪本角色的視頻進行推廣,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三是逐步搭建科學的教學管理評價體系。在資金支撐上,微信平臺下應從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信息化項目支持、企業(yè)項目合作、學校自籌專項資金等多方籌措經費,長遠考慮后期系統(tǒng)運營維護、網絡安全等級評測等費用支出。在人才建設上,應充分利用微信平臺下自身人才集聚優(yōu)勢,設置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發(fā)展方案,健全智慧校園建設配套制度,完善資金及人才等保障機制。智慧校園的實施依賴制度的完善,資金、人才的支撐。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不斷健全相應的制度,如:智慧教學評價制度、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數據共享制度、智慧校園使用激勵及相應的服務評價制度等。
2.正視風險,健全智慧校園風險管理機制
健全智慧校園風險管理機制,不僅有助于推動學校智慧校園向著信息化、智能化與現代化方向邁進,還能加快智慧校園建設速度,推動學校管理服務模式升級。在具體建設中,學校教育管理人員應以大數據為依托,對大數據技術和互聯(lián)網+技術展開深層次剖析,以此為基準對微信平臺下校園發(fā)展建設涉及的數據展開有機整合,完善數據處理結構。與此同時,在建設智慧校園時,相關工作人員還要重視學生與教師的情感體驗,把科研、教務與管理等多方內容融入其中,保證學校建設信息實現綜合使用。其次,構建具備開放性特點的網絡系統(tǒng)?;诨ヂ?lián)網+時代下創(chuàng)建具備開放性特點的網絡系統(tǒng),構建將云端作為基礎的一體化信息共享網絡平臺,有助于為智慧校園更好地建設發(fā)揮積極作用,從而共筑良性運行載體。具體而言,微信平臺下應完善內部網絡系統(tǒng),整合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使學生在具有開放性特征的微信平臺系統(tǒng)中展開在線交流。專業(yè)教師也可將與學生課堂知識學習有關的教學資源傳輸到各大媒體平臺中,為微信平臺下的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比如,學校建立特定的繪本閱讀公眾號,將學生的閱讀情況、喜好偏向、借閱瀏覽量等發(fā)布在平臺上,定期監(jiān)管和維護其秩序,讓網絡資源成為安全、快捷、科學的繪本學習通道。
(二)營造自由的學習氛圍
建設信息共享網絡服務平臺,打造寬松、自由的校園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結合自身需求和成長特點,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繼而大幅提升學校服務管理效率,為智慧校園建設奠定扎實基礎。例如,幼兒教師可以上傳所教繪本課程的學習資源,定期向家長推送一些適合親子閱讀的繪本,還可以發(fā)送一些制作繪本圖冊的手工視頻,充分滿足大家的需要。同時,上傳一些幼兒繪本學習活動等,營造一定的繪本學習氛圍。智慧校園不僅是一套軟硬件結合的信息系統(tǒng),更多的是一個教育生態(tài)圈,需要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多方配合。
(三)提升校園信息化服務水平,注重因材施教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興起,智慧校園融合了這些新技術,可以為廣大師生提供精準、高效的信息化服務。通過智能算法,深入挖掘師生日常教學活動中產生數據的潛藏價值,實時分析所有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并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從而做到精準教學、因材施教。旨在全面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化服務支持。家校互通能夠實現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在線互動和溝通交流。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平臺建構一些親子繪本閱讀活動,豐富與鼓勵學生的閱讀學習。同時,我們現在比較流行的“打卡”活動也能讓學生從小愛上繪本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幼兒園組織打卡閱讀之星活動,借助查閱家長朋友圈能夠有效管理教學活動。同時,利用電子成長檔案記錄學生學習、家庭情況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評價,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各種過程性成長信息,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健康管理主要實現對學生健康信息的存儲及預約管理,以學生心理咨詢?yōu)槔】倒芾砥脚_基本都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板塊,學生可預約進行專門的心理咨詢活動。生活管理則主要讓學生學習日常規(guī)劃和行為管理方式,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活動豐富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四)采用分層模式,注重框架設計
系統(tǒng)架構設計是通過系統(tǒng)在設計時使用的分層模式這種方式,來提高開發(fā)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降低模塊之間的關聯(lián)度,從而讓系統(tǒng)變得更安全、更具可用性。系統(tǒng)框架設計從整體角度定義了項目的邊界和模塊。該節(jié)描述并解釋了系統(tǒng)的框架設計,以便系統(tǒng)的概要設計更清晰地被感知與理解。例如,在校園管理功能的實現上,主要圍繞考勤管理、會議管理、安保管理等功能來進行。其中,添加考勤就是將已到的學生信息記錄下來,添加缺勤主要是將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及相應的缺勤事由填寫清楚。學生管理功能上,當學生登錄到學生界面后,就開始進行繪本閱讀、課程作業(yè)、錯題批改等學習活動:學習課程內容;進入答疑討論區(qū)提問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線測試等;教學管理功能上,當教師登錄到教師頁面后,就可以開始進行教學活動:課程管理、章節(jié)管理、進入答疑討論區(qū)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等;系統(tǒng)管理功能上,當用戶進入系統(tǒng)登錄窗口時,如果有任何一項錯誤,系統(tǒng)將顯示登錄失敗信息,變成財務結算與財務管理系統(tǒng)的主頁面,主要包括主頁面中的各種角色管理、角色與系統(tǒng)資源管理、質量評估查詢、聯(lián)系我們等功能。
(五)結合五育融合的要求,開發(fā)更加智能化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數字資源建設有了新要求、新趨勢:一是數字資源內容更加完善。傳統(tǒng)的數字資源通常以智育、德育較多,而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數字資源相對缺乏。這三育在五育融合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相關數字資源的建設不可偏廢;二是數字資源開發(fā)更加智能。隨著智能化技術應用的日益深入,數字資源的收集與檢索也變得更高效與智能,移動互聯(lián)技術催生了智慧校園這一類工具資源,隨著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在線資源開發(fā)平臺功能日益完善,數字資源跨系統(tǒng)整合也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三是數字資源融合成為主流。五育融合教育要求數字資源具有跨學科、融合性的特點,開發(fā)的課程資源除了具有課程化、活動化的特征,還要能適應本土化的需求,實現跨領域的應用;四是數字資源共享更加深入。通過資源協(xié)同生態(tài)的建設,數字資源得以在學科內、學科間充分共享;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不受時空限制的數字資源服務,促進各類資源的深度整合。
(六)分模塊系統(tǒng)化查詢和管理
教師管理是現代教學管理系統(tǒng)中的重要模塊,其支持統(tǒng)計查詢、評價考核和日常教學,實現對教師的全面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智慧統(tǒng)計查詢支持對教師相關信息的統(tǒng)計和查詢,如:統(tǒng)計分析教師任教班級情況、教師所教專業(yè)學科的成績,查詢教師個人基本信息、教師的論文、教師的獲獎情況等。教師也可查詢自己所需信息,如:繪本閱讀完成情況、在線查看課表、學生學期課程成績、學生評價信息等。智慧評價考核對教師的工作情況,如:調班和代班、上課情況等進行統(tǒng)計并存儲,以此作為對教師評價考核的依據。智慧評價考核還會對學生的學期表現進行分析,教師可以根據分析結果查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智慧日常教學協(xié)助教師在線備課、布置預習作業(yè)、準備課后作業(yè)和課堂測試,以便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教務管理模塊要能支持開展考務管理、課程管理、考試管理和評價管理等各項專門化教務管理工作。
課程管理方面,可以有序合理地組織教師、班級、教室和學科課程,協(xié)調各個班級上課時間??荚嚬芾矸矫姘ㄎ鍌€方面:一是題庫的創(chuàng)建管理;二是智能組卷;三是控制測試過程;四是評閱試卷;五是分析測試結果。智慧成績管理支持教師在線錄入學生成績和調整學生的成績,學生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查看自己的成績。此外,智慧成績管理還可以對學生成績進行分析,形成班級成績單,以協(xié)作教師完成成績統(tǒng)計分析的工作。綜合管理包括后勤保障、安全管理、住宿管理和校園一卡通管理等。在能源的使用與管理方面,后勤保障匯集了對能源使用管理的日常監(jiān)控數據統(tǒng)計、分析和比對,通過數據庫中數據分析的應用,能更好地采取各項節(jié)約能源的措施;改變了傳統(tǒng)的維修報修方式,統(tǒng)計日常維修報修表,同時對日常維修報修表進行分類,實時監(jiān)控維修進度等。師生安全管理是智慧校園管理中一切活動的前提,在學校的宿舍樓、辦公樓、教學樓等主要出入口、校園主要活動場所等地增加視頻監(jiān)控的數量,將視頻監(jiān)控和自動預警、自動報警連接起來,加快對危險事件的處理速度。在宿舍管理中,宿舍管理員可以隨時查看學生住宿信息或床鋪信息,發(fā)布有關住宿方面的各種信息。
四、總結
整合管理系統(tǒng),智慧校園微信管理平臺是管理中心和資源中心,統(tǒng)一的管理平臺能對學校的信息資源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運維一體化,運用大數據手段構建運維系統(tǒng),從運行到維護分工明確,保證整個管理平臺持續(xù)優(yōu)化運行。完善安全保護措施,加強學校硬件與軟件的建設,培養(yǎng)專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提升一線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智慧校園管理平臺的系統(tǒng)構建與應用,既是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現代校園管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智慧校園管理平臺的系統(tǒng)構建與應用是一項復雜且長遠的工作,需要積極地引進新理念和新技術,通過不斷地實踐總結和探索,立足微信平臺下的智慧校園的建設將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