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白居易與長安

      2022-04-29 00:44:03杜文玉
      文史知識 2022年8期
      關(guān)鍵詞:白居易長安

      杜文玉

      編者按:今年是中唐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誕辰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白居易的詩作在當時婦孺皆知、膾炙人口,在一千多年以來的時間里受到讀者的珍重和喜愛,其詩作還傳播到日本、朝鮮等地,影響深遠。從白居易初期“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到后期樂天知命,淡泊悠然、睿智通達,上承陶淵明,下啟蘇東坡,他的人格滋養(yǎng)了后世文人的精神家園。本期我們誠邀幾位學者,從環(huán)境空間、游歷軌跡、宦海沉浮、人生感悟等視角去體會白居易的平實筆調(diào)、樸質(zhì)面貌和詩人襟懷,感受每個學者筆下不一樣的樂天。

      白居易,字樂天,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臨渭北)。白居易在長安生活了十五年,主要政治生涯與文學創(chuàng)作都與長安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搞清其在長安的活動情況,對研究白居易這位歷史人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在長安的政治生涯

      白居易少年時曾拜訪過詩人顧況,《舊唐書》本傳說:“年十五六時,袖文一編,投著作郎吳人顧況?!薄栋资祥L慶集序》曰:“十五志試賦?!贝诵蚰税拙右椎膿从言∷斠源苏f為準。白居易出生于大歷七年(772),貞元二年(786)十五歲,此事當發(fā)生在這一年。據(jù)《唐摭言》載:兩人相見時,“顧況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當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時,顧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這是白居易詩名的初次顯露,也是白居易初次赴長安,由于是拜訪他人之故,在長安停留的時間當不會長。

      白居易第二次赴長安是在貞元十四年,參加進士科考試,次年及第。然徐松《登科記考》記白居易貞元十六年進士及第,恐誤。《舊唐書》本傳載:“貞元十四年,始以進士就試?!边@一年白居易二十七歲。通常是頭年赴京參試,次年發(fā)榜。元稹《白氏長慶集序》亦曰:“二十七舉進士?!庇郑拙右住杜c元九書》曰:“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xiāng)賦?!卑拙右自谛輩⒓余l(xiāng)試,八月舉行鄉(xiāng)飲酒禮,當年十月解送京師,參加進士科考試,次年進士及第。

      唐制,進士及第并不授官,還要待選若干年,故白居易隨即離京東歸符離探親。貞元十八年,他赴京參加吏部舉行的書判拔萃科考試,為科目選之一。設(shè)置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突破選數(shù)的限制,把那些才干突出或具有文學才能者選拔上來。白居易與好友元稹等八人同時及第。次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時年三十二歲。至此,白居易才算正式走上了仕途。

      元和元年(806)春,罷校書郎。四月,參加“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的制舉考試,及第,因為策論語直,授盩厔縣尉。七月,任權(quán)攝昭應(yīng)縣,這是一個短暫時期。白居易在盩厔縣尉任上僅一年多,遂于次年調(diào)入京城,任集賢院校理。同年十一月,考試制書五道后,授翰林學士之職,開始接觸國家機要。這一年白居易三十六歲,娶楊虞卿堂妹為妻。

      元和三年四月,授左拾遺,成為諫官,充翰林學士。元和五年,左拾遺任滿,改任京兆府戶曹參軍,仍充翰林學士。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母陳氏卒京師私第,故罷官丁憂于下邽義津鄉(xiāng)金氏村。白居易在這里三年馀,生活貧苦,元稹、崔群、錢徽等友朋時有饋贈接濟。

      元和九年冬,丁憂期滿,授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白居易上疏請求急捕刺殺宰相武元衡之賊,朝中權(quán)貴因其作為宮官,不應(yīng)上疏言事,又誣告其母看花墜井死,而其作《賞花》及《新井詩》,有傷名教,遂將其貶為江州司馬,時年四十四歲。

      白居易在江州任職四年,于元和十四年春,量移為忠州刺史。在忠州任職一年,于次年夏被召回京師,任司門員外郎。十二月,升任主客郎中、知制誥,負責起草詔敕。長慶元年(821),加朝散大夫,著緋。次年,自請外任,七月,授杭州刺史,時年五十一歲。此后歷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蘇州刺史等職。大和元年(827),回京任秘書監(jiān),賜金紫。二年,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三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時年五十八歲。此后白居易再未回到長安,長期居住洛陽,歷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河南尹、太子少傅分司、刑部尚書等官,晉封馮翊縣侯。會昌二年(842)致仕,六年卒,終年七十五歲,贈尚書右仆射。

      縱觀白居易的一生,從官職高低的角度看,其在長安之外的官職要高于長安期間的,然從政治事業(yè)的角度看,卻主要發(fā)生在長安任職期間。

      白居易先后充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知制誥等職,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唐朝在大明宮置有兩處學士院,即東、西學士院,“專掌內(nèi)命”,《白居易集》所收的“翰林制詔”類,均為其任翰林學士期間的作品。本來詔敕由中書舍人起草,自翰林學士設(shè)置后,直接奉帝命起草制敕,致使前者之權(quán)大受削弱。元和初,對兩者進行了分工,翰林學士所掌稱內(nèi)制,中書舍人所掌稱外制,據(jù)《冊府元龜》載:“學士院別置書詔印,凡赦書德音,立后建儲,大誅討,拜免三公將相,曰制。百官班于宣政殿而聽之。賜與征召,宣索處分之詔,慰撫軍旅之書,祠饗道釋之文,陵寢薦獻之表,答奏疏賜軍號,皆學士院主之,馀則中書舍人主之?!笨梢妰?nèi)制為非常重要的詔敕,屬于中樞機要。翰林學士也是皇帝的親近之臣,除負責起草詔敕外,還陪同皇帝講論文義、商量政事、以備顧問。白居易后來任中書舍人、知制誥,仍然可以參與國家機要,這一點從其文集中所收的“中書制誥”類文章可以得到證實。

      白居易任左拾遺時,發(fā)揮了諫官的積極作用?;茨瞎?jié)度使王鍔入朝,向皇帝進奉了大量財物,又賄賂宦官,謀求使相。白居易上表,言王鍔在鎮(zhèn)增加稅收,專事聚斂,力諫不可授予平章事。憲宗命宦官吐突承璀為招討使,率大軍討伐成德王承宗,朝議嘩然,白居易當面向皇帝進諫,言辭急切,引起皇帝不悅,據(jù)《舊唐書》本傳載:憲宗謂李絳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于朕,朕實難奈。”經(jīng)李絳勸解,才未加深究。在這期間,白居易屢陳時政,請降系囚、蠲租稅、放宮人、絕進奉、禁掠賣良人等,大都得到皇帝的采納,亦頗遭權(quán)幸者之忌。這些都是白居易在政治上積極進取的表現(xiàn),是值得肯定的。

      白居易在朝廷任要職,難免不受朋黨斗爭的牽連,從而使其仕宦之途充滿了艱辛。元和三年四月,舉行了一次制舉考試,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閔、李正封等十一人及第。其中牛僧孺、李宗閔、皇甫湜三人在對策中譏刺了時政,引起了宰相李吉甫的不滿,向憲宗“泣訴”,導(dǎo)致考策官楊於陵、韋貫之、王涯等被貶,牛、李、皇甫三人遭壓抑,久不得調(diào)。白居易上《論制科人狀》,極言諸人不當貶黜,言甚直切。其后李吉甫子李德裕與牛僧孺、李宗閔各自結(jié)黨,激斗數(shù)十載,史稱牛李黨爭。李德裕始終排斥白居易,甚至不觀其詩文,其根源當始于此。

      其實白居易并非兩黨中人,他也小心翼翼地避免卷入朋黨中去。長慶元年,錢徽、楊汝士主持科舉考試,李宗閔婿蘇巢、楊汝士弟楊殷士、鄭覃弟鄭朗等皆及第。于是,李德裕、元稹、段文昌等上言,認為取士不公,唐穆宗遂命白居易、王起主持復(fù)試,黜退蘇巢、楊殷士、鄭朗等十人,錢徽、李宗閔、楊汝士皆遠貶??梢?,白居易并沒有站在李宗閔等一邊,而是采取了公正的立場。事后白居易專門寫了《論重考試進士事宜狀》呈奏皇帝,其中指出:“伏以陛下慮今年及第進士之中,子弟得者僥幸,平人落者受屈,故令重試重考。

      此乃至公至平。凡是平人,孰不慶幸?”可見此次復(fù)試的目的是力糾弊端,與朋黨無關(guān)。不僅白居易非朋黨中人,就連力主復(fù)試的元稹、段文昌亦與朋黨無涉。

      盡管如此,李德裕并沒有放過白居易,利用一切機會阻止對其的重用。會昌二年九月,唐武宗早聞白居易之名,欲拜其為相,征詢宰相李德裕的意見?!暗略K貝壕右?,乃言居易衰病,不任朝謁。其從父弟左司員外郎敏中,辭學不減居易,且有器識”,于是任白敏中為翰林學士。其實李德裕推薦白敏中并非出于真心,而是為了阻止白居易的拜相,故宣宗大中初,白敏中執(zhí)政,遂將李德裕排擠出朝,貶為外官。

      白居易入仕之初,雖然生活清苦,但在政治上卻懷有強烈的進取心,意氣奮發(fā),敢于抨擊黑暗腐朽,關(guān)心民間疾苦。自從被貶江州以來,避禍遠嫌,很少抨擊朝政、指點江山。即使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亦顯露出這一變化,諷喻詩日少,閑適作品漸多,甚至轉(zhuǎn)而信奉佛道。其實在白居易的內(nèi)心,仍然時時關(guān)心政治,如,唐穆宗好畋獵,白居易獻《續(xù)虞人箴》進行勸諫。再如,大和九年,甘露之變,宦官大殺朝官,白居易寫了《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等詩,表達了自己悲憤的心情。

      二 在長安的文學創(chuàng)作

      白居易一生共有作品三千七百馀篇流傳至今,居唐代詩人作品數(shù)量之冠,其中80%都是詩歌。白居易在長安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其全部作品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分量,且具有明顯的特點。

      眾所周知,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的倡導(dǎo)者與踐行者,所謂新樂府,即用新題寫時事,不依譜,不入樂,往往根據(jù)作品內(nèi)容而自創(chuàng)新題。其在《新樂府序》中說:“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偠灾?,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边@些話被視為新樂府創(chuàng)作的總綱領(lǐng)。白居易的新樂府全部為諷喻詩,而諷喻詩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反映了社會的真實情況,發(fā)揮了文學的積極作用。如《新豐折臂翁》末尾寫道:“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北憩F(xiàn)了同情社會下層人民、反對開邊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杜陵叟》則描寫了下層勞動人民被官吏殘酷剝削、壓榨的悲慘狀況,“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幾乎每一首諷喻詩都是如此,如《兩朱閣》,“刺佛寺浸多也”;《西涼伎》,“刺封疆之臣也”;《賣炭翁》,“苦宮市也”;《隋堤柳》,“憫亡國也”;《草茫茫》,“懲厚葬也”;《捕蝗》,“刺長吏也”;《上陽白發(fā)人》,“愍怨曠也”。白居易最看重的就是諷喻詩,認為其價值在于“救濟人病,裨補時闕”。如《秦中吟十首》,白居易說:“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中吟》。”這是此類詩創(chuàng)作的目的。關(guān)于諷喻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白居易說:“自拾遺來,凡所遇所感,關(guān)于美刺興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謂之諷諭詩。”可知這些詩都是其在元和初年任左拾遺以來所作。白居易說其寫的諷喻詩有一百五十首,今人統(tǒng)計有一百七十多首,編入新樂府的有五十首。這些詩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是白居易將其犀利的目光投射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發(fā)現(xiàn)形形色色、大小不等的各類問題,再經(jīng)過“遇事托諷”“美刺比興”的藝術(shù)加工,形成了前人不曾有過的特色。

      白居詩歌創(chuàng)作的另一類作品則是所謂閑適詩。白居易說:“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可知其創(chuàng)作有兩個方面,即達則兼濟天下,故作諷喻詩;窮則獨善其身,故有閑適詩。體現(xiàn)了白居易所具有的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的思想觀念。這些閑適詩“或退公獨處,或移病閑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所作。其中部分是在長安期間創(chuàng)作的,如《酬哥舒大見贈》《早春獨游曲江》《思歸》《杏園中棗樹》《自題寫真》《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酬張十八訪宿見贈》《朝歸書寄元八》等。閑適詩題材廣泛、性質(zhì)復(fù)雜、風格多樣、清新自然,但不是白居易詩歌的主流。

      按照白居易的分類,除了諷喻與閑適兩大類作品外,還有一類感傷詩,主要是自己“隨感遇”的詠嘆,其中最著名的是《長恨歌》與《琵琶行》,還有《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權(quán)攝昭應(yīng)早秋書事寄元拾遺兼呈李司錄》《禁中秋宿》等,均屬此類?!杜眯小穼懹谄淙谓菟抉R時,不在本文的論述范圍內(nèi)。《長恨歌》寫于元和元年其任盩厔縣尉時,盩厔為京兆府下屬的畿縣之一,故可以將此作品劃分到其在長安的文學創(chuàng)作范圍內(nèi)。白居易在盩厔與《長恨歌傳》的作者陳鴻相識,一同出游唱和,遂創(chuàng)作了《長恨歌》這首千古絕唱。關(guān)于《長恨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詩歌主題方面,有愛情說、“隱事”說、諷喻說、雙重主題說、時代感傷說等不同觀點,也有主張擯棄單一主題說的模式,把李、楊悲劇分別看作愛情悲劇、政治悲劇和時代悲劇,將三重主題構(gòu)成一個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的整體。總之,這首詩將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用清麗自然的文字,創(chuàng)作了一首故事完整、抒情浪漫的敘事詩。

      此外,白居易還有雜律詩約一千九百一十四首,占了其詩歌作品的大部分,白居易將其分為律詩與格詩,包括五言、七言絕句。在長安期間創(chuàng)作的主要有《賦得古原草送別》《春中與盧四周諒華陽觀同居》《代書一百韻寄微之》《暮江吟》《縣西郊秋寄贈馬造》等,數(shù)量甚多,不能一一列舉。其中《代書一百韻寄微之》為長詩,在聲韻對偶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缺乏深刻的社會意義。其中亦有不少優(yōu)秀作品,如《賦得古原草送別》《暮江吟》等,均為膾炙人口、優(yōu)美自然的作品。

      白居易還是一位散文大家,只是由于其詩名太顯,掩蓋了其文名。近年來,加強了這一方面的研究,以至于有學者認為元和文章正宗,應(yīng)為元白,而非韓柳。白居易的文章多撰于其在長安期間,如《策林》七十五篇、《百道判》、中書制誥、翰林制誥等,至于奏狀、墓志、碑碣、書、游記、祭文之類,大部分亦撰于這一時期。白居易的文章,議論文“結(jié)構(gòu)嚴謹,論證充分,說理透辟”;游記散文“文筆清新,自然明快”,描寫景物“著墨不多,而體物入微,情景逼真”。尤其在前期,“筆多諷諫,詞鋒峻切,氣勢凌厲”;后期則多怡悅性情的閑適之作,大多清新自然,極少雕飾,充溢著恬適之趣。所以白居易的散文應(yīng)在唐代古文運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在文學理論方面亦有很大的建樹,主要反映在《與元九書》一文中。這篇文章寫于元和十年十二月,其于此年七月已貶到江州,當是在江州司馬任上所撰,然其文學主張卻是在長安期間形成的。白居易在充分肯定了詩歌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的同時,突出強調(diào)了詩歌“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社會功能,進而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主張。他還主張詩歌“惟歌生民病”,即要反映民間疾苦,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在詩歌的內(nèi)容與形式方面,白居易強調(diào)語言、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wù),要求形式通俗、語言淺顯。這些理論與主張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故《舊唐書》本傳曰:“元和主盟,微之、樂天而已。”陳寅恪先生甚至譽《新樂府》為“唐代詩中之巨制,吾國文學史上之盛業(yè)也”。

      三 長安居住地的變遷

      白居易先后在長安生活了十五年,探尋其這一時期的生活軌跡,對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白居易貞元十五年考中進士,此時在長安尚無固定居所。貞元十八年又赴長安參加吏部科目選考試,次年得到校書郎之職后,居住在常樂里。其所撰《常樂里閑居,偶題十六韻,兼寄劉十五公輿、王十一起、呂二炅、呂四颎、崔十八玄亮、元九稹、劉三十二敦質(zhì)、張十五仲方》詩曰:“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馀。”這點收入應(yīng)付日常飲食有馀,住房只能靠租賃了。其宅具體位置在該里內(nèi)的故關(guān)相國私第之東亭。關(guān)相國指關(guān)播,德宗時任檢校尚書右仆射,遵稱其相國,死于貞元十三年。關(guān)府東亭房屋不大,只有茅屋四五間,另有一馬二仆人。

      貞元二十一年,白居易移居永崇里華陽觀。其《春中與盧四周諒華陽觀同居》詩云:“杏壇住僻雖宜病,蕓閣官微不救貧?!北R四周諒指盧周諒,燕郡太守盧道將之后,生平無考。杏壇用三國吳董奉在杏林修煉成仙的典故,代指道觀;蕓閣即“蕓香閣”,指秘書省;官微指其所任的校書郎,正九品上,官職低微。白居易初任校書郎時,尚能在常樂里租屋,為何此時竟因貧而借居道觀?原因就在于,其于上一年將其家遷至下邽縣故里,其母患病,需要醫(yī)治,加上移家的花費,遂使白居易入不敷出。禍不單行,白居易本人也身患疾病,上引“宜病”的詩句已透露這一點。華陽觀的環(huán)境幽靜,宜于養(yǎng)病,其《永崇里觀居》詩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所謂“永崇里巷靜,華陽觀院幽。軒車不到處,滿地槐花秋”。且住在華陽觀不用付房租,還有可能隨道眾齋食,從而節(jié)省飲食之費。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這里便于讀書習業(yè)。元和元年春,罷校書郎后,白居易在這里準備制舉考試,其在《策林序》說:“元和初,予罷校書郎,與元微之將應(yīng)制舉,退居于上都華陽觀。閉戶累月,揣摩當代之事,構(gòu)成策目七十五門?!敝婆e及第后,四月授盩厔尉,遂離開了華陽觀,在這里共居住了一年有馀。

      元和二年,白居易任翰林學士,遂從盩厔移居長安新昌里。次年又任左拾遺,其《醉后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兼簡張大賈二十四先輩昆季》詩云:“晚松寒竹新昌第,職居密近門多閉?!聭M諫紙二百張,歲愧俸錢三十萬?!薄奥毦用芙笔侵负擦謱W士,“俸錢三十萬”是指任左拾遺的月俸。白居易娶楊氏為妻,亦在新昌里第。

      此后,白居易又從新昌里移居宣平里,然文獻沒有記載其于何年遷居于此。前面已論到白居易于貞元二十年將其家遷到下邽故里,當時因為家貧并未將其母遷入長安,就近奉養(yǎng)。《舊唐書》本傳載:元和五年,左拾遺任滿,“當改官,上謂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資地,不能超等,其官可聽自便奏來。居易奏曰:‘臣聞姜公輔為內(nèi)職,求為京府判司,為奉親也。臣有老母,家貧養(yǎng)薄,乞如公輔例。于是,除京兆府戶曹參軍。”因為白居易資歷尚淺,不能超資授官,而京兆府戶曹參軍俸祿高于左拾遺,所以白居易自請授予此官。當時白居易在俸祿增加后,遂于宣平里另賃一處宅第,并將其母接入長安,時間應(yīng)在元和五年。又據(jù)其撰《襄州別駕府君事狀》載:“元和六年四月三日,(母)歿于長安宣平里第,享年五十七?!闭f明其母是在遷入長安的次年亡于宣平里第的。故從元和六年四月至元和九年冬,白居易在下邽故里守制。

      元和九年冬,白居易丁憂期滿回到長安,任太子左贊善大夫,直到元和十年被貶為江州司馬為止,一直居住在長安昭國里。其《昭國閑居》云:“何以養(yǎng)吾真,官閑居處僻?!碧幼筚澤拼蠓?,正五品上,“掌翊贊太子以規(guī)諷也”。實為閑職,故白居易稱“官閑”?!冻瘹w書事寄元八》曰:“進入閣前拜,退就廊下餐。歸來昭國里,人臥馬歇鞍?!笨梢娖渖罘浅P蓍e、安逸。元和十年春,元稹自唐州回到長安,與白居易、樊宗憲、李景信等游城南,在馬上戲誦新艷小詩,甚歡。其《與楊虞卿書》云:“及仆左降詔下,明日而東,足下從城西來,抵昭國坊,已不及矣。”白居易于是年七月,被貶為江州司馬,楊虞卿聽到其被貶的消息,如來送行,抵達昭國里時,已是人去屋空。白居易在昭國里居住不足一年。

      元和十五年回到長安,歷任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長慶二年,外任杭州刺史。這一段時間他居住在新昌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處房屋是購買而來的。

      白居易新購之房實際上是處舊房,“舊屋且扶顛”,說明十分殘破。經(jīng)過“檐漏移傾瓦,梁欹換蠹椽”的大規(guī)模修整,又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使其成為一處“門閭堪駐蓋,堂室可鋪筵”的大宅。雖不算上豪宅,也算是比較體面的宅第了。白居易的《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詩,不僅記述了改造舊宅的情況,還說明了其方位,即“丹鳳樓當后,青龍寺在前”。說明其位于青龍寺之西,丹鳳樓之南。丹鳳樓指大明宮丹鳳門樓,距離新昌里甚遠,故這里只說了其宅的大體方位而已。關(guān)于這一點,其《早朝賀雪,寄陳山人》詩曰:“長安盈尺雪,早朝賀君喜。將赴銀臺門,始出新昌里。上堤馬蹄滑,中路蠟燭死。十里向北行,寒風吹破耳?!毕虮笔锊拍艿诌_大明宮右銀臺門,可見相距之遠。所以白居易新宅地理位置是比較偏僻的,所謂“市街塵不到”,“豪家笑地偏”。

      白居易自長慶二年任外官六年,于文宗大和元年返回長安,任秘書監(jiān),賜金紫,仍然居住在新昌里宅。次年,轉(zhuǎn)刑部侍郎。大和三年,白居易赴東都洛陽,歷任太子賓客分司、河南尹等官。大和九年,任其為同州刺史,因病不赴,其《詔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詠所懷》詩曰:“賣卻新昌宅,聊充送老資?!弊源?,白居易在長安再無房產(chǎn),長期居住洛陽履道里宅。此宅原為故散騎常侍楊憑宅,有“竹木池館,有林泉之致”,白居易又將其所獲天竺石、太湖石以及白蓮、折腰菱、青板舫等置于其中,又建有西平橋、中高橋,“有水一池,有竹千竿”。自稱香山居士,與致仕在洛陽諸老臣為七老會,飲酒賦詩,頤養(yǎng)天年,直到會昌六年卒。

      四 白居易的長安情節(jié)

      白居易在長安期間既有意氣風發(fā)之時,也有遭受誣陷挫折之際,盡管如此,其仍然具有深深的長安情節(jié),因為長安畢竟是當時的政治中心,也是其實現(xiàn)個人抱負的重要平臺。白居易的長安情節(jié)主要是通過其詩文作品反映出來的。

      白居易始終把長安視為自己的故鄉(xiāng)。這種情感是在其被貶外地時產(chǎn)生的,其《放旅雁》詩說:“我本北人今譴謫,人鳥雖殊同是客?!贝嗽娮饔谠褪甓?,白居易剛到江州不久,還不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看到北來的大雁遂產(chǎn)生了強烈的思念故鄉(xiāng)之情。這里所說的故鄉(xiāng),就是指長安,其《重題》詩對此說得非常清楚,所謂“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xiāng)可獨在長安”。白居易之所以將長安視為故鄉(xiāng),除了其長期在長安為官,有許多同僚外,其故里下邽距長安很近,這種地理因素也容易將長安視為故鄉(xiāng)。這種情感始終存在于白居易心中,隨著景物的變換,就會觸動其思鄉(xiāng)之情,如,其《春來》詩曰:“春來觸動故鄉(xiāng)情,忽見風光憶兩京”,就是明顯的例子。

      政治上的失意與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更是觸動白居易的長安情節(jié)。白居易先是被貶江州,接著又量移忠州,氣候潮濕、炎熱、多雨,又苦于蚊蟲叮咬,這種生活環(huán)境使其很不適應(yīng),加之心情苦悶,使其難以忍受。這種情況在其詩歌中多有反映,如“九江地卑濕,四月天炎燠??嘤瓿跞朊?,瘴云稍含毒”;“巴徼炎毒早,三月蚊蟆生。咂膚拂不去,繞耳薨薨聲”;“況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熱”。在這種狀況下,使白居易更加懷念在長安時的生活,在對比中形成了對京城的親近感。其《江州雪》詩云:“新雪滿前山,初晴好天氣。日西騎馬出,忽有京都意?!毙卵┏跚?,天氣明朗,白居易心情大好,忽然想起了在京師時的情景。由于其長期充任翰林學士,對宮中環(huán)境比較熟悉,在南方生活時,經(jīng)常懷念當年的生活狀況。其《早蟬》詩曰:“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今朝無限思,云樹繞湓城!”在江州聞聽蟬鳴觸發(fā)了其在宮中聽蟬時的感慨。類似這樣的詩作甚多,反映日常起居的同時,寄托了對長安的無限懷念之情,同時希望能夠再返長安,所謂“生還應(yīng)有分,西笑問長安”。

      白居易對長安的思念還在于那里有其眾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夢與李七庾三十二同訪元九》詩云:“夜夢歸長安,見我故親友。損之在我左,順之在我右。云是二月天,春風出攜手。同過靖安里,下馬尋元九?!边@是白居易在江州夢見其與李宗閔、庾敬休尋訪元稹時的情景,實際上是對以往生活的追憶,也是對人生經(jīng)歷中溫暖片段的眷戀。獨特的政治象征使長安不同于唐朝的其他城市,白居易在政治上受挫時,長安作為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其意識中更加凸顯,故對長安的追憶,除了是白居易對往日在京為官生涯的留戀外,也表現(xiàn)了其對故鄉(xiāng)的熱愛與親近之情。這一切對了解白居易與長安的關(guān)系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猜你喜歡
      白居易長安
      早蟬(節(jié)選)
      長安長安
      我們長安
      ART IN THE FIELD
      漢語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水VS火
      早春(節(jié)選)
      賦得①古原草送別
      “長安號”:一路馳騁
      當代陜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26
      西游新記 2
      屯昌县| 泰顺县| 泊头市| 桂阳县| 左云县| 资中县| 扬州市| 且末县| 武山县| 长寿区| 泽普县| 磐石市| 长宁县| 交口县| 宿州市| 十堰市| 邓州市| 南华县| 金堂县| 麻江县| 祥云县| 达日县| 扶余县| 富阳市| 昌邑市| 彭州市| 穆棱市| 莱芜市| 利津县| 辽中县| 汾阳市| 仪陇县| 平原县| 勃利县| 施甸县| 曲阜市| 张家港市| 孝昌县| 浮梁县| 灵寿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