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陳捷玲 周駿濤
摘 要|信息的多元化令我國大學生的性觀念日益開放,非安全性性行為頻發(fā),使其身心受到傷害。已有研究結(jié)果證明父母心理控制與個體心理健康有緊密相關(guān),性
心理為個體心理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采用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問卷、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對某民辦高校289名大學生進行調(diào)研,得到結(jié)果如下:(1)大學生父母心理控制均處于中等偏低水平,但母親心理控制略高于父親;性心理健康處于中等偏高水平;(2)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顯著相關(guān),其中父親自主維度與大學生性心理呈負相關(guān),母親依賴維度與性認知呈負相關(guān);(3)父親自主、母親依賴對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存在負向預測作用;母親成就、父親成就對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有正向預測作用。
關(guān)鍵詞|父母心理控制;大學生;性心理健康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心理控制最初是由理查德·謝弗提出,大概從 1995 年開始,父母心理控制成為心理學家著重關(guān)注的對象。關(guān)于父母心理控制的內(nèi)容一種是基于對父母行為的因素分析,認為由嚴格控制和松散控制、接納和拒絕、心理自主和心理控制三個變量構(gòu)成。另外一種是在劃分原理上,將父母控制劃分為行為控制和心理控制。父母提供給子女的一連串清晰的行為指導稱為行為控制;父母干涉、操控孩子的認知、情感和親子依戀為心理控制[1]。兩種觀點都認為父母心理控制與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密切相關(guān)。
在有關(guān)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性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研究中,我們得知父母對子女支持、關(guān)心、理解的方式有助于其性心理健康發(fā)展,父母積極的性榜樣也有同樣的作用。而父母拒絕,會使子女容易向外界尋求關(guān)愛,在對性認知有偏差的情況下,性態(tài)度過于開放并不利于性心理健康。有觀點認為中國父母更多地對子女使用心理控制[2]。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國父母的控制行為可以被解釋為父母的參與和照顧,這與中國“管”的概念相似。那么父母心理控制對中國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可能較?。?]。有學者表示對兩種父母控制的影響不再持有絕對積極或消極的看法,二者既可同時存在,亦可單獨存在[1]。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接受高等教育、心智不斷成熟的大學生是否受到父母心理控制的持續(xù)影響?父母心理控制對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否和已有研究一致?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處于什么水平?基于以上疑問,展開本研究 。
1 研究方法與手段
采用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問卷和大學生父母心理控制問卷對某民辦高校大一 到大四的在校生共發(fā)放問卷 328 份,回收有效問卷 289 份(電子版為 163 份, 紙字版為 126 份),問卷有效率為 88.11%。289 名被試中男生 99 人,女生 190 人; 城鎮(zhèn) 159 人,農(nóng)村 130 人;獨生 72 人,非獨生 217 人。
2 父母心理控制對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影響
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分析
父母心理控制的現(xiàn)狀分析
為了解父母心理控制的現(xiàn)狀,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得到父母心理控制中父親和母親總分的分數(shù)結(jié)果如表1 所示。父親心理控制總分的平均值為 22.474,標準差為 7.16,相對于滿分 56 來說,處于中等偏低水平。母親心理控制總分的平均值為 24.394,標準差為 8.12,相對于滿分 56 來說,處于中等偏低水平。母親心理控制分數(shù)略高于父親心理控制分數(shù),分數(shù)越高,心理控制水平越高。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分析
為了解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得到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分數(shù)結(jié)果如表2 ?所示??梢姡髮W生性心理健康總分的平均值為 65.567,標準差為 10.20。相對于滿分 155 來說,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分數(shù)越高,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分析
為研究父母心理控制和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在性別(男或女)、生源地(農(nóng)村或城鎮(zhèn))及在是否獨生子女(是或否)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基于數(shù)據(jù)分布, 分別根據(jù)性別(男或女)、生源地(農(nóng)村或城鎮(zhèn))及是否為獨生子女(是或否) 進行統(tǒng)計,并運用獨立樣本 t 檢驗法進行分析。由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父母心理控制和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在生源地及是否為獨生子女上均無顯著差異,但在性別上差異顯著,男生的父親心理控制高于女生;母親心理控制在性別上差異不顯著。大學生性心理總分在性別上差異不顯著,如表3 所示。
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分析
為檢驗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性且研究兩者各維度間相關(guān)性顯著與否,用 Pearson 檢驗法,具體結(jié)果如表4 所示。從 Pearson 相關(guān)分析的結(jié)果看出,父親自主與大學生性認知、性態(tài)度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母親依賴與大學生性認知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性總分可包容評價為性認知或性態(tài)度)。
大學生父母心理控制與性心理健康的逐步多元回歸分析
對進一步探討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各個維度的關(guān)系,將兩者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得到結(jié)果如表5 所示。結(jié)果表明,這三個回歸模型在 F 檢驗的顯著性均小于 0.05(p<0.05),說明納入每一回歸方程的自變量至少有一個能顯著影響因變量,代表這個回歸模型有效。
在性認知維度上,父親自主、母親成就、母親依賴、父親成就四個因子依次進入方程,解釋了性認知維度變異程度的 6.5%。在性態(tài)度維度上,父親自主、父親成就兩個因子依次進入方程。解釋了性態(tài)度分數(shù)變異程度的 2.4%。在性心理總分上,父親自主、父親成就依次進入性心理總分方程,解釋了性心理總分變異程度的 4.2% 通過構(gòu)建回歸模型發(fā)現(xiàn),父親自主、母親依賴存在負向預測作用;母親成就維度、父親成就維度存在正向預測作用。即父親自主、母親依賴水平越高,性心理總分越高,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母親成就、父親成就水平越高,性心理總分越低,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3 討論
大學生父母心理控制與性心理健康現(xiàn)狀的討論
時代不停在進步中,從前“棍棒底下出孝子”“父命難違”等教育觀念逐漸淡出,家長們趨向于采用更合理、平和的手段來教育子女。大一至大四的學生, 多為 1996 到 2002 年這一階段出生,此時中國的經(jīng)濟在迅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大都滿足了日常的基本需要,加上國家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家長們 對孩子投入了很大的關(guān)注。本研究結(jié)果得出大學生的父母心理控制都處于中等 偏低水平,這也映射出當年家長們教養(yǎng)方式的結(jié)果。但母親心理控制的強度略 高于父親,原因可能是孩子更依賴母親。這或許跟大多數(shù)的家庭分工結(jié)構(gòu)為“男主外,女主內(nèi)”有關(guān),母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比父親多,孩子和母親更加親密, 更容易受到母親心理控制的影響。
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的水平處于中等偏高。這表明他們對性有相對多的了解。但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比筆者想象的要排斥討論性這個話題。有少部分人在性問卷部分直接棄填,或在填問卷時相互討論答案,這些都可能造成被試沒有真誠作答,所以我認為得到的部分數(shù)據(jù)并不是被試的真實反應(yīng)。且個體的性心理健康水平低,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如意外懷孕,傳播性傳染病等。面對這樣多種不良后果,我們對性健康水平更要嚴格要求。所以筆者認為這樣的結(jié)果仍不夠理想。
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討論
父母心理控制的差異討論
在性別上,父親心理控制對不同性別大學生存在差異,其中男生受到的控制程度比女生強。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社會對男生的刻板印象,要求男生要剛強, 不能退縮,不能展現(xiàn)脆弱,使得父親成為教育兒子的主要角色,認為自己要把兒子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的男人”,從而更多控制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另一方面可能是社會期望男生要有更高的成就,如要承擔起賺錢養(yǎng)家的責任,使家長對男生的關(guān)注比女生高。母親心理控制在大學生性別上不存在差異。
在是否為獨生子女上,父親和母親心理控制均不存在差異,這與常向東
(2016)的研究結(jié)果不同。這可能與我的被試集中在某民辦高校有關(guān),由于辦學性質(zhì)的不同,民辦高校一般學費較高,這說明就讀民辦高校的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相對較好,故家庭對各個子女都關(guān)注較好,故不出現(xiàn)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的差異。另外也可能因為被試中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不平衡所致。
在所在地上,父母心理控制亦不存在差異。這可能說明父母心理控制受地區(qū)因素的影響較小。但我認為更大的原因在于本研究在城鎮(zhèn)組跟農(nóng)村組的分類沒有更加細化,比如廣州的某個村的發(fā)展可能勝過廣東最落后的某個城市的城鎮(zhèn),此時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就不是原來所代表的意思。將城鎮(zhèn)與農(nóng)村分為兩組過于概括化,就失去了區(qū)分不同所在地的意義。所以最好是把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城市劃分到各個組別,這樣得出的結(jié)論會更清晰。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討論
在性別上,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平權(quán)意識被喚起, 很多人參與到平權(quán)活動中來,試圖擺脫社會固有的刻板影響及對女性的性壓迫, 所以女性對性的態(tài)度對比從前有所變化。男女對于性的認知和態(tài)度趨于相同。
在是否為獨生子女上,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差異不顯著。這和常向東(2016) 的研究結(jié)果不同,我認為原因可能是被試樣本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比例不 平衡,導致結(jié)果有偏差。
在所在地上,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亦不存在差異。作為大學生,具備一定搜索、識別信息的能力, 即使生活在不同地區(qū), 接收信息的方式也無太大差別。大學生基本人手一臺智能手機,在校時也可以在圖書館使用電腦, 這都是上網(wǎng)的工具。網(wǎng)絡(luò)是現(xiàn)在最普遍的信息獲取方式。特別是知識付費的興起, 使得很多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專家或有經(jīng)驗的人會在網(wǎng)絡(luò)平臺, 如微博、知乎上免費分享一些專業(yè)知識來吸引別人付費觀看更深層的內(nèi)容。所以不同所在地的大學生,獲取的性知識的渠道是大同小異的,這可能是其差異不顯著的原因。
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關(guān)系的討論
從皮爾遜相關(guān)分析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父親自主、母親依賴的程度越高, 子女的性心理健康程度越低。我在父母心理控制的現(xiàn)狀討論中有提到子女依賴母親的原因。母親心理控制高于父親,也是子女普遍更依賴母親的結(jié)果。當父母給子女很少的選擇權(quán)利,并通過“愛的撤回”的方式來使子女遵從他們的要求,阻礙其自我人格的發(fā)展。這可能會導致子女對已形成的觀念,缺乏求知進步的自主性;對于性的態(tài)度極大受到父母陳舊觀念的影響,從而影響性心理健康。
父母心理控制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逐步多元回歸的討論
父親自主、母親依賴水平越高,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這與皮爾遜相關(guān)分析的結(jié)果相互驗證;母親成就、父親成就水平越高,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成就維度的控制是父母要求子女完美和高水平的成就,能夠?qū)π孕睦斫】灯鸬秸蝾A測作用的原因可能在于:子女將這一要求內(nèi)化后,會對自己在各個方面有高標準的要求。比如潔身自好,不沉溺于淫穢色情的低級趣味,或主動地去了解關(guān)于性的科學知識。
4 結(jié)論
(1) 父親和母親心理控制程度均處于中等偏低水平;但母親心理控制程度略高于父親;性心理健康程度處于中等偏高水平。
(2) 父親心理控制在不同性別大學生上差異顯著,男生的父親心理控制高于女生;母親心理控制在不同性別大學生上差異不顯著;父母心理控制在是否為獨生子女上差異不顯著,在不同所在地上差異不顯著。
(3)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在不同性別、獨生或非獨生子女及不同所在地上差異均不顯著。
(4) 父親自主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母親依賴維度與大學生性認知存在顯著負相關(guān)。
(5) 對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存在負向預測作用的維度有父親自主、母親依賴;存在正向預測作用的維度有母親成就、父親成就。
5 建議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需要建立一個有權(quán)威,同時民主、有愛的家庭。權(quán)威不是指對孩子施以暴力或壓制,而是在一些原則的事情上,給孩子制定規(guī)范的行為,用引導、強化或懲罰的方式,堅定地讓孩子遵守。這有利于孩子遵守正向的社會規(guī)范,防止反社會行為的出現(xiàn)。民主,要平等地跟孩子對話,給孩子有選擇的權(quán)力,當限制孩子某個選擇時,也要給出有意義的理由。關(guān)愛是對孩子無條件地積極關(guān)注。這似乎和溺愛難以分清界限,但將“愛的撤回”看是無條件積極關(guān)注的反面便很好理解。不因為孩子沒有滿足你對他的要求,而收回你的愛和關(guān)懷?!皭鄣某坊亍被蛟S對孩子的行為有所控制,但不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人格。
在成就導向的維度上,父母若要求孩子有高水平的成就,應(yīng)先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可以開始主動地和孩子討論,讓孩子了解兩性知識,觀看性教育片。在性態(tài)度上,學會尊重異性和自己的性別,接受自己,欣賞自己。性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小覷, 當影響到人的心理健康,可能導致人做出不安全的行為,影響了身體健康;且不能正確地對待兩性關(guān)系,對個人或社會而言,都存在著危害。希望每個人都重視它,直面它。
參考文獻
[1]嚴婷丹.大學生父母心理控制、自尊異質(zhì)性與拒絕敏感的關(guān)系研究
[D].深圳:深圳大學,2018.
[2]Wu P,Robinson C C,Yang C M,et al.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mothers parenting of preschooler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0,1(6):481-491.
[3]Sun L,Liang L,Bian Y.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Peer Victimiza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The Effect of Peer Pressure as a Mediator[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7,26(12):3278-3287.
[4]楊盼盼,周穎,楊俊升.父母心理控制與親子關(guān)系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兒童獲 益解釋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5):909- 912.
[5]陳媛媛.父母教養(yǎng)方式、大學生羞恥感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研究
[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6]常向東,馬丹英,薛玲.大學生性心理健康與應(yīng)對方式的相關(guān)性[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2):277-281.
[7]寧盛衛(wèi),楊文嫻,張楠.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以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為例[J].中國性科學雜志,2017,26(2):137-140.
[8]谷月姣.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行為與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研究[D].大連: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
[9]趙婷玉,陳建新.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性心理健康間的關(guān)系研究
[J].武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4,13(6):105-108.
[10]羅志敏,劉婭,程亞,等.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性心理的影響[J]. 中國學校衛(wèi)生報,2016,37(5):783-785.
A Study on the 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Health
Chen Yan1 Chen Jieling2 Zhou Juntao1
1. School of humanities,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2. Guangdong Shuode Law Firm, Dongguan
Abstract: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have increasingly open sexual concepts and frequent non-safe sexual behaviors, which harm their body and mind.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parents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are closely related, sexual psycholog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is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parents psychological control scale on the research of 289 students i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 (1)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are father, mother, psychological control at moderate to low levels, but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father mother psychological control; Sexual and mental health is on the high side; (2)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health and parents psychology control, in which the factor of parental autonom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while the dimension of maternal depende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ve health; (3) Parental autonomy and maternal dependence have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the existence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Maternal achievement and paternal achievement were positive predictors.
Key words: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sexual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