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昀
捧一書,坐一隅,用心品讀,在最真實的情感和最真摯的言語中感受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思緒萬千,神游八載,領(lǐng)悟人生,凌云千霄,方能成就最好的年少青春。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遍喿x可以滋養(yǎng)精神世界、哺育詩意少年。想用文字留住春雨綿綿,卻不知言從何起,于是從《聊齋志異》中讀到“不意淙淙徹暮,檐雨如繩”。谷雨時節(jié)滿城花開,忽見花凋枝殘的三角梅,多有失意,這才從書中讀到王國維所寫“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當生活失意苦悶,躊躇不前時,又讀到書中的保爾自強不息、唯高山要攀登的英雄氣概,便總會激起前行的勇氣。人們在面對世間世事無常的變化,不知所措時,總能在千百年間古今先賢的作品中找到直抵靈魂的深切共鳴。書的芬芳讓人安寧、從容,始終在平淡細碎的光陰里明凈流動。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奇妙之處就在于此。作家三毛曾說,讀書多了,容貌自然改變。看過的書籍都潛藏在氣質(zhì)里、談吐中。讀書有如春風(fēng)化雨,潛移默化地提升我們的素養(yǎng)、開啟少年的心智。16歲的少女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談吐不凡。央視的主持人董卿,舉手投足間盡顯優(yōu)雅。外交部發(fā)言人耿爽不卑不亢,氣定神閑地說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由此,讀書會讓我們韻中有慧,談吐留香。
中華文化綿延數(shù)千載。就像史前塵封的名勝古跡,多年后被后人發(fā)現(xiàn),我們依舊會驚嘆,會吟詠,會回溯到彼時無與倫比的壯麗。中華典籍,文化淵藪。讀司馬遷的史記,明帝王興衰、史事亂平;讀蘇東坡的《東壁賦》感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學(xué)淡然處事、處變不驚。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典籍的力量以凈化心靈??v使世界變化很快,我們也該讓中華文化跨越時空,展中華萬古江河的壯闊畫卷,助中華文化自信的云起水涌。
書香紛呈,翰墨流芳。我們應(yīng)該在書中尋那動人的故事,在書中汲取那清芬的芳澤,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充實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