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雙初
那是一個春雨霏霏的上午,天地間彌漫著盎然的生命氣息。我陪同一位即將回廣州高就的年輕掛職領導在一所山村完小出席一個名為“影為愛”的悅讀書苑揭牌儀式。領導表示,他離任在即,但這個活動他一定要親自參加。
說是書苑,其實就是學校的一個圖書室。以往也有愛心人士面向山村學校捐建過圖書室的,但這一次有所不同,這一次的組織者是來自北京的幾位天真爛漫的孩子,其中牽頭的學生姓姚。小姚同學的爸爸是學校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人,在北京某國企工作,他的堂爺爺是北京順義區(qū)一位知名民營企業(yè)家,他們長期生活在一塊,以至此次專門來到學校現(xiàn)場助興。
大約在一兩年前,部分小學生在家長的支持下,利用節(jié)假日深入北京建筑工地,用照相機或手機拍攝了許多農(nóng)民工勞動的場景,然后沖洗出照片,寄給遠在故鄉(xiāng)留守的農(nóng)民工的孩子,以此增進孩子們對家長在外務工狀況的了解,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從而激起他們的感恩之心,并付諸學習行動。小同學們用豐富的鏡頭在農(nóng)民工和他們的孩子之間架起了一道愛的橋梁,由此命名為“影為愛”,受到農(nóng)民工朋友歡迎。隨著影響的擴大,參與活動的學生越來越多,所在學校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社會實踐形式,對學生的成長有益,于是他們成立了“影為愛”公益組織,公益活動范圍擴大到捐贈圖書。他們把公益目光率先投向了國貧縣的學校,小姚同學老家的這所學校有幸成為第一個受益者。
“影為愛”悅讀書苑一次性到位的圖書達3000多冊,后續(xù)可能還會有一些書籍來。
邊參加活動我邊思考,小姚同學他們畢竟都是些孩子,人數(shù)再多、能量再大,如果身后沒有人響應和支持,“影為愛”也將只能停留在“影”的層面。正是因為有學生家長、企業(yè)家、學者及愛心人士接力,加上如今網(wǎng)絡及自媒體力量的加盟,“影為愛”的行動才得以很好地持續(xù)??h里這位掛職領導就是被孩子們的家長及他們的愛心所感動的,他在離任前籌資向學校捐贈了圖書室所需要的書柜和閱讀書桌。小姚同學的堂爺爺當場向學校捐贈現(xiàn)金10萬元。至于那3000多冊圖書,自然多是北京的家長們出錢以孩子的名義捐贈的。
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總離不開好的環(huán)境。孩子們主動加入到愛心活動中來,多數(shù)是因為受了社會慈善家們的善舉感染,孩子們從小有一顆關愛他人之心,大體都有一個好的家教家風相伴,長輩們的嘉言懿行默默滋養(yǎng)著幼小的心靈。生命只有經(jīng)過愛的洗禮,才能根正苗壯,也才能健康成長,煥發(fā)光彩!
(摘自《益陽日報》)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