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馮睿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為高。”這里的“意”講的就是文章的立意。立意是文章的精神內(nèi)核和靈魂,立意是否正確、深刻、新穎,是能否拉開作文檔次的關(guān)鍵。如何使中考作文在立意正確的前提下新穎深刻、高人一籌呢?我們不妨運用以下五個方法與技巧。
一、切入本質(zhì),立意求深。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本質(zhì)。要深入本質(zhì)必須有一個概括的過程,一個由此及彼、去偽存真、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我們的認(rèn)識才能產(chǎn)生飛躍提升,才能對自己熟悉的生活材料多做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挖掘出其所蘊(yùn)含的價值意義,從而寫出立意深刻的中考作文。
獨到的觀點見解是不會一下子就出現(xiàn)在腦海中的,要想寫出立意深刻的考場作文,關(guān)鍵在于深入思考。
如2021年湖北宜昌卷滿分佳作《青春的臍帶》就是一篇充滿深刻思考的記敘文,考生記敘了一段真實的心路歷程:因成績下滑引起家庭矛盾,后來“我”在媽媽的鼓勵下玩起了“蹦極”,在經(jīng)歷一場“生死”體驗后,“我”反復(fù)思考,悟出諸多人生哲理。文末“父母和我之間牽絆著一條青春的臍帶,雖然我偶爾會感到被束縛,但正是有了他們源源不斷的營養(yǎng)供給,我才能健康、順利地成長??!”一段話,表達(dá)了考生對“青春的臍帶”的理解與思考。這樣由表及里、縱深挖掘,使得作文立意高遠(yuǎn)深刻,耐人尋味,自然令閱卷老師刮目相看。
二、打破常規(guī),立意求異。
想要“千古文章意為高”,就必須克服慣有的思維定勢,打破常規(guī)去思考、分析,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未言,逆向立意,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和觀點。
如2021年江西卷中考作文材料:“清晨,幾個人在郊外散步,忽然聽到一陣凄厲的雞叫聲,只見一個人抓著一只雞走來。雞尾羽略長,頗似野雞。散步人問:‘敢抓野雞?那人氣憤地說:‘鄰居家的公雞!半夜啼叫,害得我一夜沒睡,我一早就把它買來,馬上就讓它變成盤中餐!散步人笑而不語?!币罂忌x題作文。其中,題目二是“角度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從材料中公雞、買雞人、散步人等不同角度可以悟出不同的道理。請任選一個角度,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p>
從散步人的角度來寫,不少考生都贊賞散步人的“笑而不語”,看破不說破,但有一考生反向立意,以《也談“看破不說破”》為題,開篇先引入散步人“看破不說破”的材料,后迂回一步,先肯定“看破不說破”有時是一種智慧;然后提出截然不同的觀點:“看破不說破”其實也是一種逃避責(zé)任的懦弱。接著列舉鐘南山院士的事例,從正面論證“看破說破”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社會需要更多的正義之聲”的結(jié)論。這樣的作文打破了思維定勢,立意何等獨到、新穎、深刻!
不過還要注意,并不是任何材料或觀點都能逆向思考,千萬不可為求新意強(qiáng)逆向。如國家的大政方針、路線政策需要的是萬眾一心,堅決擁護(hù),自然不可逆向;自古以來為人們公認(rèn)的道理或道德規(guī)范,如“尊老愛幼”“拾金不昧”等,也不宜逆向思考;有些代表公眾利益或受到公眾廣泛認(rèn)可的偉人、名人也不可使用此思維方式,如“錢學(xué)森”“雷鋒”等;還有已經(jīng)“蓋棺定論”的反面人物也不要輕易逆向思維,如暴君“商紂”,賣國的“秦檜”等。
三、巧選角度,立意求新。
大家的思維能力盡管有所差別,但寫考場作文時常常偏重于求同,對同一材料、同一問題的認(rèn)識,大都相近。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人云亦云,毫無新意。中考作文想奪得高分,就要善于變換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會隨之一新,往往能夠獲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運用此法的思路是:先以文題或材料為中心,借用發(fā)散思維列出可供寫作的眾多立意子項;然后對這些子項進(jìn)行分析篩選,排除大眾考生會選的觀點;最后從剩下的子項里,選出獨特的、最佳的、自己最擅長的一項構(gòu)思行文。
如2021年山東濟(jì)南卷中考作文題要求考生以“為自己賦能”為題,并提供了一段導(dǎo)語:“成長路上,不是每一段歷程都可以閃爍光芒,個人如此,國家亦然。無論在低谷還是在高處,山水草木,親朋師長,家國社會……我們都能從中汲取積極向上的力量,為自己賦能,讓生命拔節(jié)生長?!鳖}目中的“自己”既可以理解為本人,也可以理解為“你自己”“他自己”,或者是集體、國家、民族等。
大多數(shù)考生都是從“我自己”的角度立意行文,但有一考生變換了切入角度,選擇了“家國”這一更深刻、更容易給人以新意的內(nèi)容來寫,在祖母的講述和自己的想象中回顧了“幾枚銹跡斑斑的銅幣”的難忘歷史,水到渠成地突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人民團(tuán)結(jié)奮斗、贏得全國解放這一主旨。這樣立意就做到了避眾脫俗,領(lǐng)新標(biāo)異,一枝獨秀。
四、順應(yīng)時事,立意求奇。
正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同學(xué)們寫中考作文時最好能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這樣主題才能新奇、深刻。
構(gòu)思行文時,要選擇那些讓讀者難以忘懷的事情,把最能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熱點素材融入到自己的作文當(dāng)中,努力挖掘出它的社會意義,從中提煉出深刻的主題。
如2021年江蘇南通卷中考作文《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敘寫的是在全國慶祝建黨百年華誕的日子里,“我”通過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學(xué)習(xí)黨史,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偉大精神,并以此為“光”,照亮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此立意,扣住了時代脈搏,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令人耳目一新。
五、勤于積累,見微知著。
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只有懷著一顆火熱的心且善于思考,才能發(fā)現(xiàn)平淡生活所隱藏的非凡的東西,并將這些獨特的發(fā)現(xiàn)巧妙地寫進(jìn)作文中,做到不落俗套。
作家賈平凹就善于從尋常事物中挖掘出美的東西,于感性的現(xiàn)象中作出理性的思考。如面對一塊其貌不揚的石頭,賈平凹能夠從丑陋的石塊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寫出一篇有著厚重人生況味感的散文佳作《丑石》。又如,同樣是面對不起眼的小草,白居易寫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夏丏尊則寫出了散文《小草的力量》,他們都感受到了小草百折不撓的生命力,賦予了詩文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引人思考。
這告訴我們:新奇而深刻的立意源于對平凡的生活素材的思考,而這些生活素材便需要我們?nèi)ネ诰?、積累,匯成自己的素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