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小小說,也稱微型小說,亦稱“一分鐘小說”“超短篇小說”。它的顯著特點是篇幅短?。ㄒ话阍谇ё肿笥遥?、人物少、故事情節(jié)簡單。雖和所有小說一樣,小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三要素缺一不可,但限于篇幅,在選材上,往往只能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某個片段、某個鏡頭、某個場景進行橫斷面的描寫;在布局上,不必求全求細,力求單純簡明;在表現(xiàn)手法上,大都采用白描手法,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人物形象;在結構上,力求巧妙含蓄,適當留白,給人以無限回味;在藝術處理上,對情節(jié)、環(huán)境不做精雕細刻,只集中精力描繪人物、深化主題。節(jié)奏變化緊湊,構思結構精巧,能收到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
學寫小小說,須有一定的生活積淀和知識積累,保證寫作時不為“無米之炊”;還要多讀優(yōu)秀作品,得到技術借鑒。下面,我們來借助實例,介紹幾個小小說寫作的基本技巧。
一、開門見山,直入故事。
小小說的起筆貴在簡潔,千字短文由不得你迂回曲折、娓娓道來。很多人可能是看多了長篇巨著,起筆之后便會信馬由韁,極力鋪陳。有些人甚至還要在小說開頭議論一番,生怕讀者理解不了其微言大義。切記,小小說是用凝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典型的人物形象演繹作者對某一觀念的理解,無須多加議論。一開頭就要抓住讀者,把讀者帶入你所虛構的世界之中。我們來看看臺灣作家陳啟佑的《永遠的蝴蝶》的開頭:
“那時候剛好下著雨。柏油路面濕冷冷的,還閃爍著青、黃、紅顏色的燈火。我們就在騎樓下躲雨,看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我白色風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給南部的母親的信。櫻子說她可以撐傘過去幫我寄信。我默默點頭?!?/p>
文章開篇僅寥寥數筆,便勾畫出一個陰冷孤寂的世界,奠定了全文悲劇性的情感基調。陰雨的天氣、濕冷的路面、街道對面孤獨的郵筒、一封寄給外地的母親的信……既是起因,又是伏筆,更是懸念,一下子將讀者帶進了作者所設置的特定氛圍當中,同時自然引出下文對故事發(fā)展、高潮的敘述。
二、講述故事,不蔓不枝。
高明的作者在演繹故事時,都是緊扣中心,不枝不蔓,剪裁得當。人物、地點、情節(jié)都會比較集中。初學寫作小小說時,要注意摒棄以下兩種現(xiàn)象:1.實錄生活,事無巨細,一一寫來;2.天馬行空,東拉西扯,不著邊際。這樣寫容易導致情節(jié)淹沒主題,甚至偏離主題。切記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取決于主題的需要,絕不可隨心所欲。好的小小說往往情節(jié)緊湊,詳略得當。契訶夫的《小公務員之死》的情節(jié)安排就堪稱經典。
一個美好的晚上,心情美好的庶務官伊凡·德米特里·切爾維亞科夫在劇院看戲時,因打噴嚏不慎將唾沫星噴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級文官身上。小文官唯恐大官人會將自己的不慎視為有意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將軍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毫不在意到真的大發(fā)雷霆;而執(zhí)著地申訴自己毫無冒犯之心實屬清白無過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煩與呵斥之后竟一命嗚呼。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便是這位庶務官一次一次以不同方式向將軍道歉。無意中打了一個噴嚏,卻要三番五次地向將軍道歉,最終因受呵斥,恐懼而亡——這樣的情節(jié)帶有濃郁的荒誕色彩,暴露出的不僅是小人物的可悲,更有沙皇統(tǒng)治時期專制制度的黑暗。
三、細節(jié)描寫,血肉豐滿。
細節(jié)是生活中細微而具體的典型情景,它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中,特別是體現(xiàn)在人物富有特征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中。小說以情節(jié)取勝,但不能沒有細節(jié),細節(jié)更易打動人心。很多人寫小說,愛將故事拉長,恨不得把一個人的一生寫在一篇小小說中,這樣難免會流于概括,把小說寫得像故事梗概,索然寡味。切記細節(jié)描寫可以讓人物血肉豐滿,形象鮮明。契訶夫的《變色龍》中的細節(jié)描寫就堪稱一絕。
作者在文中四次寫到奧楚蔑洛夫的“大衣”,通過對奧楚蔑洛夫一次次“脫大衣”“穿大衣”的細節(jié)描寫,揭示其誠惶誠恐和“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的鄙陋心態(tài)。他面對將軍家的狗,如同面對將軍,唯恐自己照顧不周,殷勤不夠,大衣成了他出爾反爾的遮掩之物,是他“變色”的最佳輔助工具。而在面對平民百姓時,奧楚蔑洛夫憑借大衣威風八面、作威作福,穿著大衣,仿佛就有了憑依的權力,可以對小百姓吆五喝六;對位高權重者,奧楚蔑洛夫的大衣則又成了遮掩內心恐懼的盔甲,穿大衣的過程正是他在為“變色”蓄勢。契訶夫通過對穿脫大衣細節(jié)的描繪,出神入化地刻畫了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陋心理。
四、人物描寫,切合身份。
小說來源于生活。盡管塑造人物可以運用魯迅倡導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典型方法,但小說中的人和事必須符合生活的邏輯,每一個人物的言談舉止都要切合生活中這一類人的身份特點。要盡其相,肖其神。所以,我們在構思故事情節(jié)、描寫具體細節(jié)時,既要考慮人物“做什么”,更要考慮其“怎么做”,力求讓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完全符合人物身份。這一點,契訶夫的《柔弱的人》就處理得很好。
《柔弱的人》的情節(jié)主要圍繞“我”和女家庭教師尤麗婭的對話展開。尤麗婭的特點就是柔弱,在“我”蠻不講理的步步緊逼下,她處處退讓,逆來順受。她代表了現(xiàn)實社會中那些默默承受著太多的委屈和不公卻無聲無息也無人問津的受欺壓、受凌辱者?!拔摇痹谛≌f中刻意“扮演”了一個“蠻橫無理”的雇主的角色。從小說的語言描寫來看,這個“雇主”的所作所為卑劣下流,但是言談舉止卻彬彬有禮,似乎頗有教養(yǎng)。這一形象分明就是道貌岸然、厚顏無恥的典范,令人厭惡——個性化描寫對塑造人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敘事方式,別具匠心。
同樣的故事,不同的講法,往往會收到不同的效果?,F(xiàn)實生活常常是非常復雜的,一件事情的起因每每千頭萬緒,發(fā)展往往波瀾起伏,結果常常出人意料。這些內容都令人難以割舍。但在有限的篇幅里,故事如何講,從什么地方講起卻十分值得思考。很多人構思故事,總是習慣于一味從頭講起,而這樣講常常會流于平淡。小說構思的匠心,可以說主要就體現(xiàn)在敘述方法以及敘述的順序、詳略、主次的選擇安排上。
還是拿《永遠的蝴蝶》的敘事方式為例來談。小說中,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劇的導火線,故在作品中一再提及,共出現(xiàn)六次,貫穿故事情節(jié)的始終。這是一封“要寄給在南部的母親的信”,善良體貼的櫻子正為寄這封信的小事而罹難,“我”哽咽難言,一再喃喃自語“她只是過馬路去幫我寄信”“她是要幫我寄信的”,作品最后才揭示信的內容:“媽:我打算下個月和櫻子結婚”。全文到此戛然而止,既解開了懸念,又把人物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偏偏是這樣的一封信,偏偏櫻子為寄這樣一封信而遭難,偏偏櫻子不知道這樣一封信的內容……反復中,悲劇意味漸次深入,同時構成了前后的強烈反差?!拔摇北居o櫻子驚喜,櫻子卻為她所不知的驚喜而身亡,留給“我”的只有無盡的悲痛,“結婚”與死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拔摇笔潜霞颖?,痛徹心扉;讀者也不禁為之扼腕,深深嘆息。
自然,要寫出乃至寫好一篇小小說,光做到以上幾點還不夠,我們平時還需多觀察和思考生活,多閱讀和借鑒名作,多練習和修改作品。如此,同學們定能寫出滿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