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
日間閑翻雜書,被一文所吸引,越讀越覺之有趣,掩卷莞爾,冥想斯人斯時斯景……
宦海沉浮,因言、因事被貶乃古之常事。那時的交通不便,卻成就了多少的千古美文。這次所看之文就是北宋時一位叫王禹偁的官員寫的。宋真宗憲平元年(998年)他因修《太宗實錄》得罪宰相,被貶為黃州刺史。當(dāng)時那里為偏遠(yuǎn)之鄉(xiāng),卻盛產(chǎn)竹子,王禹偁到任后就用竹子蓋了小樓并且作文以紀(jì)念,題目就是《黃岡竹樓記》。
為啥說他可愛呢?窮鄉(xiāng)僻壤,竹子蓋成的樓簡陋而不能避寒,怎比京城朱門內(nèi)亭臺樓閣,琉璃生輝,冬暖夏涼。
而人家這位先生自有情趣,身穿鶴氅頭戴華陽巾將自己打扮成道人,焚香、烹茶,手持易經(jīng)閱讀參悟,清寒中怡然自得,仿佛已經(jīng)得道成仙。
為此還恥笑那些名樓,高大華麗也不過是用來貯妓女藏歌舞,那豈是文人雅客所做的事?對此嗤之以鼻。
其文曰:“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yuǎn)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diào)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p>
看看咱這竹樓,夏日聽雨宛如銀泉瀉瀑布,冬之落雪仿佛碎玉弄琴箏。彈琴琴音清暢,詠詩詩韻清絕,下棋,投壺因這竹樓都有不同尋常的清脆響亮。為何?皆因為此樓全部乃竹做而成。
在此送夕陽迎素月,遠(yuǎn)望風(fēng)帆沙鳥,煙云竹樹,世慮全消。一下子被貶之人成了謫仙,具有這好心態(tài)的古人可愛不可愛?
又讀柳宗元,被貶柳州,那里的西山、溪潭可因他名傳千古。不說那里的景致如何清幽怡人,單說這古代人的可愛之處在于花錢買小丘石潭仿佛得了天大的便宜,也跟京城人相比,買下后除雜草砍陋樹,然后人家同幾位老友便鋪上席子拿來枕頭躺在了這里,睹清瓴之景色,聞潺潺之溪聲,享受這空靈的境界,心靜而神安!
此等心境,醉翁歐陽修亦是如此,修建醉翁亭,所醉,并不在酒,醉亦在山水之間。
野芳幽香,風(fēng)霜高潔,品深溪肥魚,飲釀泉酒冽,山肴野蔬,與眾同樂,醉態(tài)可掬,可愛如斯!
更有蘇軾,《前赤壁賦》中所描繪之景,古人之可愛更是呈現(xiàn)于眼前,扣船而歌,吹簫以和,更有趣者為主客之對話交流宛如赤子。
不談仕途經(jīng)綸,也不參禪說道,于月白風(fēng)清水接天光的小舟內(nèi)頌詩歌詠。
客在感嘆人生苦短,就像夏季水邊的小飛蟲,只能活那么幾小時,人好比大海之中的一粒稻谷,難怪他的簫聲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羨慕那長江之無窮……
蘇軾安慰他道,月亮有圓有缺還是那個月亮,江水流來流去還是那一江之水,天地間的萬物一時一刻都沒有停止變化,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和我們都是永遠(yuǎn)存在的呀!又何必羨慕它們呢?
接下來便是我最喜歡的那一段文字了。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清風(fēng)明月,耳聽為聲眼見為色,而且這大自然的美景永不衰竭,無需任何費用,抬眼可望,觸目皆是,大自然所做的無私饋贈多么的珍貴而有趣呀!我們免費享受,這還有什么可不滿可不樂的呢?
客人聽了豁然開朗,又開始吃吃喝喝,直到盆干碗凈!
而后大家橫七豎八在船中互相枕靠,直到東方發(fā)白。
這樣的古人是如何不可愛呀!
古代,被貶被放,心情雖然也郁悶,但如上述之達(dá)觀的文人們卻能夠在一路的明月、江水、青山、煙樹相伴中將自己的心境調(diào)整。徜徉于青山,徘徊于芳谷,流連于江澤溪畔,于花草中尋詩,于佳木上摘句,江水流賦,風(fēng)雪弄駢,倚云窗,臥松石,臨流輕吟,登高長嘯,花間邀月對酌,茅舍輕扇茶煙,聯(lián)詩對句,笛簫相和,因花喜為葉悲,百轉(zhuǎn)柔腸,惜玉憐香……于是乎,寵辱偕忘,胸襟開闊起來,很多人甚至名揚千古。
你看這樣的古人是不是堪稱可愛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特別是現(xiàn)在正處在工作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大的時代,學(xué)一學(xué)古代賢達(dá)的豁達(dá)境界,對于我們心理的調(diào)適確實是非常有益的。
選自“中國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