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嬌(許昌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當今世界正處于信息化時代,因此,對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繼承和發(fā)揚來說,也需要跟隨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發(fā)展而有所進步。為了真正使我國的劇種發(fā)揚光大,我們不僅要注重豫劇表面的光鮮亮麗,更要深知其久遠的內涵和歷史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的不易。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上,我們要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信念,將豫劇的獨特魅力源源不斷地流傳下去。首先我們要了解的就是河南豫劇唱腔的主要特征和唱法特點,通過對其咬字、發(fā)音的觀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河南豫劇唱腔風格。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當中,劇種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形式,在這些眾多的劇種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河南豫劇。豫劇是發(fā)源于河南的一種梆子戲,因此,在當?shù)匾脖环Q為河南梆子。在20 世紀三十年代,豫劇開始隨著人們的繼承而發(fā)揚光大,被越來越多的國人關注并喜愛,為其今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于劇種來說,自身的傳承十分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不同劇種的不同唱腔和表演方式,其獨具魅力的表演方式流傳至今。豫劇是典型的東方婉約文化的代表,其婉轉嘹亮地唱法能夠表現(xiàn)出中華人民最質樸、最熱情的感情。
對于民間流傳的劇種來講,很多情況下難以避免受到政治和文化的影響,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代代相傳的古老故事和歷史事實很多都夾雜在戲曲當中。河南地處我國的中原地區(qū),靠近黃河,是我國最古老的文明發(fā)源地之一,因此,其很大程度上能代表炎黃子孫最正統(tǒng)、最古樸的文化。在民間藝術的發(fā)展和繼承當中,河南將自身的文化熱情和生活習慣融入其中,在其動作、唱法上都有體現(xiàn)。在其內容方面,河南梆子是百姓娛樂的方式之一,因此,其內容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貼近政治的逸聞趣事。
除此之外,河南豫劇還將經(jīng)典的片段、杰出的英雄、不朽的王朝和沉重的歷史都以故事和傳記的方式融入河南梆子之中。
對于河南的祖先來講,豫劇就是在這樣的日常生活中不斷被傳承、被豐富、被完善,其遠遠超出了戲曲的賞析價值,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一種文化、一段歷史。提到豫劇很多人認為是婉約的、婉轉的,實際上其中還包含非常豐富的武戲,其所蘊含的思想和道德觀念也是各個地區(qū)的文明精華。河南豫劇最值得引人注目的就是其獨特的唱腔,融合人物的感情和特點在歌詞當中,將人物的心理活動表達出來,充分帶動關中的情感。豫劇的音樂屬于梆子聲腔系統(tǒng),其梆子戲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豫劇在發(fā)展過程當中也受到了許多民族地方語言的影響。不是對自身文化的封閉,而是不斷吸收借鑒其他音樂和地區(qū)語言上的風格形式,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展現(xiàn)自己的藝術特征。不管是豫東調還是豫西調,都能夠在自身花腔的基礎之上加入各地的文化特征和語言特征。其演唱的唱詞主要是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民俗生活,通過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唱法,將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藝術的形式展現(xiàn)在民眾面前。豫劇可以說是對河南地區(qū)人民的真實生活的寫照,也因此更加受民眾的熱愛。尤其是在唱詞的制作過程當中,采用了不同的腔調和斷句方式,融合節(jié)奏,將語言和諺語等民俗內容巧妙融合于戲劇的唱詞之中。
(1)河南豫劇東西調的不同。河南豫劇在唱腔上的流派有四個,分別是,豫西調、豫東調、沙河調和浮祥調,但是,其中,最令人矚目的還是豫東調和豫西調。在豫劇的表達方式當中,講究的是整體表演的協(xié)調。這也是豫劇在當今時代能被大眾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豫劇并不會過度抒情,而是采取民眾能夠接受的節(jié)奏和音調,節(jié)奏鮮明、旋律優(yōu)美地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在河南豫劇的兩種主要唱腔之中,兩者在豫劇的發(fā)展過程當中都做出了自身的貢獻:
首先是在地域范圍內的影響。豫東調和豫西調的分配方式是根據(jù)地域范圍內的不同而進行分配的,豫東調是豫劇四大流派當中分布地域最廣的一個唱法。主要是以鄭州城市為中心,向其周邊地區(qū)進行輻射。豫東調常常是以高亢挺拔的聲音給人們帶來深刻的印象。豫東的唱腔是以人們日常生活交往,說話的聲音作為基礎語調,將其拔高,再加上唱功當中的特殊道具,給人一種活潑明快、富于變化的特點。從總體上來講,豫東調是最活躍于大眾視野中的一種唱法,其活潑明快的特點為人所熟知。豫西調主要分布在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qū),地理位置上,在豫東調以西,因此得名。豫西調的唱腔具有較多的技巧性,在豫劇以旁白突出的特點當中,豫西調則是很少使用旁白。大部分唱腔都是突出蒼涼悲壯的感情,給人一種豪邁莊嚴的氣勢,因此,也得名“靠山吼”。豫劇的唱腔在發(fā)展過程當中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繼承者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好的部分進行融合和交流,豫西調和豫東調之間近年來在發(fā)展過程當中也互有交流和融合。
其次是在演唱的風格和情感方面,豫東調更加注重唱法的華麗和多變,音樂風格絢麗活潑,結合人們的生活將戲劇和抒情融為一體,充分表達勞動人民的真情實感。此外,豫東調還是極其具有表現(xiàn)力的一種唱法,男聲和女聲多以高亢著稱。其在主旋律的編排方式上,也呈現(xiàn)出昂揚向上的活潑特點,給人以輕松愉快、積極樂觀的氛圍體驗。豫西調同樣在腔調上有著自身的獨特魅力和豫東調的表達方式迥然不同,因此,很容易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如果說豫東調是聲音高昂向上的,那么,豫西調就是通過巧妙的回轉和低沉的聲音給人以沉穩(wěn)深刻的情感體驗。豫西調在唱腔上具有更加飽滿的情感,其風格較為含蓄,不同于豫東調的直接和熱烈,其內容反映的情感多給人一種深刻的思考和悲壯的感受,也就是說,相比豫東調,豫西調更擅長表達人們內心深處的脆弱和悲壯。因此,給人一種粗獷的感覺,兩者之間互相借鑒融合,能夠不斷表達出豫劇的獨特魅力。豫劇通過生活化、口語化的語言,融合各個唱腔和唱法,將社會人民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其不僅具有十足的藝術觀賞性,更加能反映社會人文以及大眾心理。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當中,展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作用。
(2)河南豫劇唱腔的不同。除了唱法的不同,在豫劇的發(fā)展過程中,還產(chǎn)生了很多腔調句子的特點,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豫劇唱腔中的單腔式、兩腔式、三腔式和多腔式。腔調和語句是唱法中相輔相成的部分,同樣的豫劇用不同的腔調進行演唱也會有極其不同的效果。正是同時擁有了腔調和語句上的變化,豫劇才能夠做到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更加具有提升的空間。唱腔就是能夠在不改變句子核心的基礎上,對其斷句、長短等方式進行改變,使其更加具有觀賞性。不管是單腔、兩腔、三腔還是多腔,豫劇演員在進行排練的過程當中都會注重適當?shù)钠斡眠m當?shù)那楦羞M行烘托,選擇適合的腔調對唱詞進行修飾,將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豫劇的唱腔當中,單腔式就是能夠一氣呵成、直抒胸臆。不計較句子的長短,而是能夠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直接的表達和演唱,在演唱過程中給觀眾以一氣呵成的感受。同樣的道理,兩腔式就是能夠將句子劃分為不同的兩個部分,通過中間的斷連能夠將不同方式和情感表達出來。在人們自然狀態(tài)的表達中,語句一定會有停頓和間歇,通過適當?shù)那楦泻椭匦姆峙淠軌驅⑵涓幼匀坏爻鰜怼H皇胶投嗲皇揭彩峭瑯拥牡览?,他們多用于情感表達復雜婉轉,更加細膩的情感表達當中,通過多斷句的形式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更加突演唱內容中的重點。其中,尤其是多腔式的唱法,更能夠靈活多變,根據(jù)實際情況對結構進行拆分組合,使整個表演更具有連貫性和具體性,更加吸引觀眾的情感。
(3)河南豫劇的音樂風格和內涵。河南豫劇整體上通過長時間的互相融合、互相吸引、互相借鑒和吸收,變得更加精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多有不同,豫劇也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當中煥發(fā)出了自身更加具有生機的獨特魅力。豫劇文化具有長時間的文化底蘊,是當今時代人們進行文化認同和民族文化自豪感必不可少的工具。豫劇作為民間唱法的發(fā)揚和傳承,其中,具有強烈的東方色彩和東方特點。中國人民質樸、奔放、樂觀積極、熱愛生活豁達的美好品質都融入其中。豫劇中的中原特色是一種粗中有細的溫柔,在豫劇的表達方式中,人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其中的明快與自然,實際上豫劇還能夠將更加深刻復雜的情感寓于越劇的表達當中。
豫劇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風格明快和流暢,唱腔多變的形式并沒有影響其的觀感,不管是什么曲目和種類,豫劇都能夠保證演員能夠用流暢舒緩的唱腔給人們以細膩溫柔的感受,即使是行外人也能被其唱腔所驚艷。豫劇的服裝和道具也能夠吸引人們觀看,明快的色彩、豐富的搭配都給人以不一樣的體驗。豫劇是一種十分注重唱功的劇種,在傳承過程當中,始終秉承著其唱腔流暢、節(jié)奏鮮明的特點。近年來的豫劇演員也始終秉承著真聲演唱的原則,豫劇觀眾可以明顯感覺到在觀看過程當中演員們吐字清晰,基本功扎實,即使是剛入門的豫劇聽眾也能夠很快被豫劇的獨特風格所吸引。相比于京劇,豫劇更接地氣,更被人所知所愛。豫劇在注重唱功的同時,仍不忽略表演的細膩,尤其是在幫子腔系中最吸引觀眾的表演手法。目前,豫劇除了河南省之外,在中國的土地上已經(jīng)廣泛流傳,并能夠結合當今時代的國家發(fā)展,不斷走上更大的舞臺。
河南豫劇是民間唱腔的典型代表,通過河南豫劇的發(fā)展脈絡我們可以看見中華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何進行傳承和發(fā)展的。因此,豫劇的傳承需要每個時代的人共同努力,才能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民族特色代代傳承、永不斷絕。豫劇對我國的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豫劇作為民間藝術的劇種,具有不同尋常的獨特性。豫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體現(xiàn)了廣大勞動人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所傳承下來的優(yōu)良品質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精神,作為人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給無數(shù)人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豫劇不僅僅能反映河南地區(qū)人民的風土人情和精神品質,更能夠體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對于河南豫劇加以傳承十分具有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審美情趣不斷變化,但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從未消失。因此,傳承者需要結合當今時代的具體變化,對豫劇做出適當?shù)母淖儭?/p>
想要對河南豫劇進行具體的傳承,就不能一味地按傳統(tǒng)方式一成不變的繼承。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維模式有所變化,審美情趣也隨之改變。因此,對豫劇唱腔的傳承,應該更加結合現(xiàn)代的技術以及符合人們的審美。豫劇急需找出一條更加適合未來發(fā)展和傳承、更能吸引廣大觀眾的道路。首先最具有影響力的方式就是通過新媒體的宣傳,加深豫劇在大眾心目中的藝術形象。作為當今時代人民生活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短視頻的出現(xiàn)也給傳統(tǒng)文化帶來了福音。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傳統(tǒng)文化能夠排練出更加符合當今時代人民審美的片段,在展現(xiàn)的過程中也能夠吸引更多觀眾走入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中來。
基于目前的社會基礎,想要傳承豫劇,就必須將其和社會文化廣泛結合。首先,我們要保留河南豫劇的精華部分。秉承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在傳承豫劇的過程當中,不能丟失豫劇本身的營養(yǎng)成分和精彩之處。豫劇本身的唱腔具有靈活多變、音域寬廣高亢、串字巧妙等多種特點,在演唱的過程當中,常常以強烈、鮮明的節(jié)奏吸引無數(shù)觀眾。因此,在傳承的過程當中,不能夠丟失河南豫劇唱腔的傳統(tǒng)唱法。對于傳統(tǒng)唱法,我們要進行總結和傳承,將其中的精華部分不斷發(fā)揚光大。作為豫劇來講,想要進一步發(fā)展,就必須融合進當代的文化市場當中,廣泛吸納社會各個方面的觀眾。因此,豫劇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也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最具活力和發(fā)展?jié)摿Φ男屡d產(chǎn)業(yè)。豫劇想要在當今時代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須和當今時代的新媒體相結合,以新媒體作為文化傳播的突破口,將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網(wǎng)絡的方式讓更多人熟知。官方可以建立豫劇賬號,時常普及關于豫劇的知識,讓更多人能在欣賞豫劇的過程當中了解豫劇。河南豫劇唱腔的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最重要的就是其演員能夠在跟隨時代的腳步過程當中,不斷對其進行改造和傳承。
如今,傳承的重擔落在了當今時代每位青年人的肩頭,不論未來如何發(fā)展,如何推陳出新,豫劇始終是我國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文化形式。
綜上所述,想要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當中發(fā)揚光大豫劇,就需要豫劇的傳承者們展現(xiàn)豫劇的獨特魅力,將更多的觀眾吸引到豫劇的表達方式當中,這樣才能夠加深人們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當今時代,豫劇并不是落后的文化糟粕,正是其獨特的唱腔和文化,代表了神秘的東方文化和東方力量。因此,豫劇的發(fā)揚光大不僅僅是一個劇種的崛起,更是一個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典型代表。總而言之,河南豫劇的音樂底蘊源遠流長,其文化特點、音樂個性與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是一脈相承的,將其發(fā)揚光大能夠為中華文化的傳承添磚加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