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景
(廣東德美精細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佛山 528305)
隨著人們對織物功能整理需求的提高,防水整理已成為常見的功能整理,生活中常用的帳篷、戶外服裝等均進行了防水整理??椢锝?jīng)防水整理后,防水劑分子鏈在織物表面形成致密、定向排列的一層膜,降低織物的表面能,從而使織物具有防水性能。經(jīng)水洗后,織物表面的防水劑膜被破壞,最低表面能的狀態(tài)被打破,防水性能下降,一般認為有3 個可能因素[1]:防水劑分子鏈段的斷裂、防水劑膜的脫落或防水劑分子倒伏。架橋劑促使防水劑分子鏈段在纖維上形成三維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增加纖維分子間滑移的摩擦阻力,從而提高耐洗性。
本實驗討論防水整理織物洗滌后烘干溫度對防水效果的影響,探討架橋劑及時間對陰干防水性能的提升作用,及陰干后如何恢復(fù)防水性能。
織物:148×54 咖啡色全棉斜紋色布,290T 藏青色滌塔夫,300T綠色尼絲紡。
藥品:C8 防水劑9033N、C6 防水劑6118N(嘉興明仁化工有限公司),無氟防水劑DM-3698、架橋劑DM-3915(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NCHW-3 型烘箱(蘇州耐氏干燥設(shè)備有限公司),P-B1 氣壓電動小軋車、R-3 自動定型烘干機(廈門瑞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BL-410 型電子天平(衡興電子秤有限公司),Y089D 全自動縮水率洗衣機、YH-86型織物沾水度儀(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
一浸一軋(壓力196.1 kPa,車速5 r/min)→烘干(100 ℃)→定形(滌塔夫180 ℃×60 s;尼絲紡170 ℃×60 s,棉160 ℃×90 s)。
防水性能:采用豎直噴淋法測試樣品防水度,根據(jù)AATCC22—2010《拒水測試:噴淋法》進行測試,試樣大小為200 cm×200 cm,控制各試樣每次噴淋時間在25~30 s,輕敲試樣兩端各一次后與標(biāo)樣對照評級。
采用防水劑9033N用量30 g/L、6118N用量30 g/L、DM-3698 用量80 g/L,分別進行防水整理,測試初始防水性能后分別洗1 次、5 次、10 次,按照不同溫度烘干(陰干24 h,40~100 ℃烘干30 min),于恒溫恒濕條件下回潮4 h后進行測試,結(jié)果如表1~3所示。
表1 洗滌次數(shù)和烘干溫度對滌塔夫防水效果的影響
由表1~3 可知,在化纖和棉上,隨著洗后烘干溫度的升高,洗后防水效果變好;隨著洗滌次數(shù)的增加,洗后防水效果變差。因為防水劑分子在織物表面定向排列成膜,在洗滌過程中受到機械摩擦,防水劑膜被破壞,最低表面能的狀態(tài)被打破,防水能力下降;洗滌次數(shù)增加還加了大分子鏈的倒伏,并逐漸使分子鏈斷裂或防水膜脫落。
水洗1 次后,防水效果均下降,烘干溫度越高,防水性能越好。說明低溫烘干時,防水效果下降更大,可能是因為防水劑分子鏈的倒伏或者有水分殘留在纖維縫隙中,使織物的吸水性增大[1],而高溫有利于分子鏈重新定向排列或纖維縫隙中水分的蒸發(fā)。
表2 洗滌次數(shù)和烘干溫度對尼絲紡防水效果的影響
表3 洗滌次數(shù)和烘干溫度對棉防水效果的影響
固定9033N 用量30 g/L、6118N 用量30 g/L、DM-3698 用量80 g/L,架橋劑DM-3915 用量為防水劑的20%,分別進行防水整理,洗10 次后在不同溫度(40~100 ℃干燥30 min,陰干24 h)烘干,于恒溫恒濕條件下回潮4 h后測試,結(jié)果如表4~6所示。
表4 架橋劑對不同溫度烘干滌塔夫防水效果的影響
由表4、表5 可以看出,架橋劑對陰干化纖織物滌塔夫的防水性能有較明顯的提高,尼絲紡防水劑采用DM-3698 時,添加架橋劑也可提高陰干后的防水性能??赡苁且驗榧軜騽┡c防水劑反應(yīng)形成的網(wǎng)狀薄膜增加了防水劑分子鏈間的作用,不利于分子鏈倒伏、斷裂和膜的脫落。
表5 架橋劑對不同溫度烘干尼絲紡防水效果的影響
由表6 可知,棉織物上架橋劑的加入有利于洗后防水性能的提升。因為棉纖維中有大量的羥基,親水性好,架橋劑中的活性異氰酸酯基先與防水劑反應(yīng),形成網(wǎng)狀薄膜,增加對纖維的覆蓋,減少羥基外露;同時,少量架橋劑與纖維表面的羥基反應(yīng),形成架橋結(jié)構(gòu)[2],提升防水效果,減少洗滌過程中防水劑膜的破裂、脫落。但陰干時,防水性能較差,可能是因為防水劑膜的破裂導(dǎo)致被覆蓋的羥基外露。
表6 架橋劑對不同溫度烘干棉防水效果的影響
固定9033N 用量30 g/L、6118N 用量30 g/L、DM-3698 用量80 g/L,架橋劑DM-3915 用量為防水劑的20%,分別進行防水整理,洗滌10 次后陰干4、8、24、48、120 h,測試防水性能,結(jié)果如表7所示。
表7 陰干時間對防水效果的影響
由表7 可知,陰干1~2 天,防水性能達到較佳,再延長陰干時間對防水性能的影響不大,建議陰干時間為1天。
將加入架橋劑的防水整理布樣洗后100 ℃烘干30 min(a)、陰干后100 ℃烘干30 min(b)、陰干后100 ℃烘干120 min(c)、陰干打濕后再100 ℃烘干30 min(d),測試防水效果,結(jié)果如表8所示。
表8 陰干后再烘干的防水效果
由表8 可知,陰干后再烘干達不到直接烘干的防水效果,陰干后延長烘干時間或潤濕后再烘干可以達到直接烘干的防水效果,說明水分和延長烘干時間有利于防水劑分子鏈定向排列的恢復(fù)。
(1)防水劑洗后烘干溫度對防水效果影響較大,低溫烘干防水效果變差,更大原因不是分子鏈的斷裂和膜的脫落,而是防水劑分子鏈段的倒伏引起的。
(2)對于化纖織物,架橋劑有利于防水劑洗后陰干效果的提升,陰干時間以1~2 天較佳;對于棉織物,架橋劑有利于防水劑洗后烘干防水效果的提升。
(3)陰干后織物經(jīng)高溫長時間烘干或濕烘干可以達到直接烘干的防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