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性情為旨歸:元代雅集序體現(xiàn)的詩學(xué)精神

      2022-05-14 04:31:22馬穎杰
      文學(xué)與文化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楊維楨雅集性情

      馬穎杰

      內(nèi)容提要:雅集是文人活動的一種形式,雅集序為記錄雅集活動的一類文體。古人雅集往往賦詩,因而雅集序在展示文人雅趣生活的同時,也會表達作者的詩學(xué)觀念,而成為元代詩學(xué)的重要文獻。作者所認同和推崇的詩學(xué)主張與詩歌風(fēng)格,以多種方式體現(xiàn)在雅集序中如其中所記載的文人形跡、精神取向、雅集營造的氛圍等,使得雅集序成為觀察元代詩學(xué)如何實踐的重要契入點。由于文人在雅集中可充分展示性情,故雅集序中所包含的許多內(nèi)容,如文人獨抒性靈的感性空間、對人生境界的追求、情懷的自然袒露等,都說明或體現(xiàn)著作者的“性情論”主張。

      雅集序作為一種文體形式,古已有之。近人張相撰錄《古今文綜》“序錄類”中“雜錄”一章專有“序宴集”一體,張相解題道:“一觴一詠,暢敘幽情。自右軍倡聲,風(fēng)流宏被,序平原之豪飲,憶南皮之勝游。代有作者,于今為烈?!睆埾嗨哉秊檠偶蛑捏w功用,并將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作為雅集序成熟的開端。而孕育雅集序的雅集活動本身,亦是歷史久遠,最早可追溯漢代梁孝王之兔園會,后經(jīng)晉王羲之等蘭亭雅集、唐李白等春夜桃園宴集、宋蘇軾等西園雅集,發(fā)展至元代,以顧瑛主持的玉山雅集為標(biāo)志,雅集的規(guī)模達到了巔峰。玉山雅集能成為元代或者說古代文人雅集的一個高標(biāo),是在元代濃厚的文人雅集風(fēng)氣中產(chǎn)生的??v觀整個元代,不論是前期抑或后期,南方抑或北方,雅集之風(fēng)皆為盛行,并留下了多篇記錄這些雅集活動的雅集序文。正如其文體功能為“序宴集”,這些雅集序記載了當(dāng)時雅集活動的舉辦時間、地點、形式與內(nèi)容、參與人員,除此之外,還生動展現(xiàn)了雅集中文人的精神風(fēng)貌與雅集活動的氛圍。而雅集序所包含的這些深層次的精神內(nèi)核,與元代詩學(xué)“性情”論有著極大的契合與關(guān)聯(lián)。

      “性情”一說,由來已久,上可追溯至漢代《詩大序》之“吟詠性情”,其內(nèi)涵經(jīng)歷代沿革,至元代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和闡釋,是元代詩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皆言“性情”一詞,但是不同論者使用這一概念所表達的主張卻多不相同。梳理與歸納元代詩論家之“性情”論,有劉將孫主導(dǎo)之自然性情論,楊維楨等人張揚個性之性情論,吳澄、虞集“約情歸性”之性情論,等等。不同的詩學(xué)主張反映在雅集當(dāng)中,所體現(xiàn)的文人精神取向亦有不同。本文按照“性情”論與雅集之契合點,將“性情”論分為“自然性情論”“自適性情論”“自約性情論”三種,結(jié)合元代雅集序記載,具體分而論之,借以展現(xiàn)元代雅集序以性情為旨歸的詩學(xué)精神。

      一 自然性情論

      自然性情論以提倡自然之旨為內(nèi)涵,包含兩個方面:一為天地之自然;二為人心之自然,發(fā)之自然,自然興會,以示詩人之真性情。自然性情論的首要代表為劉將孫。劉將孫,字尚友,江西廬陵人,劉辰翁之子,“廬陵三劉”之一。劉將孫提倡自然之法,在《本此詩序》中,由謝靈運“池塘生春草”一句“如有神助”談到詩人之作得于自然之性情:

      詩本出情性,哀樂俯仰,各盡其興。后之為詩者,鍛煉奪其天成,刪改失其初意,欣悲遠而變化非矣。人間好語,無非悠然自得于幽閑之表,而留意于茲事者,僅以為禽犢之資,此詩氣之所以不暢也。

      認為詩出于性情,并隨詩人情緒變化各有所表,作詩若刻意為工,則失其本意。人世間的好詩,實乃得自于作者心靈的悠游自在,出于作者之性情,自然為之。在《九皋詩集序》中,以鶴鳴九皋比詩,強調(diào)詩的非功利性,認為詩者,乃是“自樂吾之性情”?!毒鸥拊娂颉吩疲?/p>

      九皋者,幽閑深遠處也,而鶴則樂之。夫豈其上林梧桐之不可以棲息?然其聲之所極,雖雍雍喈喈,翔仞而覽輝者,未必如其清徹而無旁。豈非去人愈遠,于世若疏,其聲之不可聞,而天者遂與之一?此遠而彼近也,此疏而彼密也,而非耳目間意也……若夫感賞于風(fēng)露之味,暢適于無人之野,其鳴也,非以為人媚;其聞也,非其意……夫詩者,所以自樂吾之性情也,而豈觀美自鬻之技哉!欣悲感發(fā),得之油然者有淺深,而寫之適然者有濃淡。志尚高則必不可凡,世味薄則必不可俗。

      這段話有幾處值得解讀的細節(jié),一是開頭中的“幽閑深遠處”為鶴樂之所,亦指作詩的環(huán)境應(yīng)遠離塵囂,不是世俗之處不可作詩,而是那些自樂性情的詩作需“感賞于風(fēng)露之味,暢適于無人之野”,發(fā)自作者內(nèi)心而不以取悅?cè)?,如此詩作才能如鶴鳴于九皋,達到一定境界,即可言詩之趣味。作者緊接其后總結(jié)道,作詩,就是“自樂吾之性情”,抒發(fā)自己的心靈自娛自樂即可,而非供人觀賞和逞才的技能。二是針對作詩者而言,詩人的情趣、志向不盡相同,對外界的感受與個人的情緒表達有深有淺,相應(yīng)的其詩作有濃有淡。但不論是“志尚高”亦或是“世味薄”都“必不可俗”,強調(diào)詩人應(yīng)超然世外。劉將孫考慮到了詩人的差異,但同時又對詩人有一定的要求,即通過自我修養(yǎng)排除其社會功利和個人功利的一面。

      自然性情論的另一代表為楊維楨。楊維楨為元中后期的詩文大家,宋濂為其所撰墓志銘中稱:“(鐵崖君)聲光殷殷,摩戛霄漢。吳越諸生多歸之,殆猶山之宗岱、河之走海,如是者四十余年。”可見其文壇領(lǐng)袖的地位。楊維楨為代表的鐵崖體以“不受程式束縛、豪縱氣健”為特點,其本人亦是以張揚個性聞名,但張揚個性又何嘗不是性情自然的表現(xiàn),楊維楨在《郯韶詩序》中說:“詩不可以學(xué)為也。詩本情性,有性此有情,有情此有詩也?!痹姴皇菍W(xué)習(xí)得來,而是自然情性的抒發(fā),這與劉將孫“詩本出情性”如出一轍。同時楊維楨又在《李仲虞詩序》中談到的:“人各有情性,則人各有詩?!睆娬{(diào)詩人本身性情的差異性,這些差異反映在詩中,即創(chuàng)作出不同風(fēng)格的作品。楊維楨此說尊重作者自然之性情抒發(fā),亦可納入自然性情說的范疇。

      這些觀念,在元代的雅集序中有很好的闡發(fā)與充分的體現(xiàn)。至元二十三年(1286)魏初與馬煦等人一起效仿前人,在杭州陳氏莊園此君亭舉辦雅集,作《山莊雅集圖序》,言:“古今一天地也。人物一元氣也。元氣一,古今不可以二。故山陰蘭亭之集,春夜桃園之宴,竹林七逸,洛下九老,雖巨細不同,其托物興懷,自得天地之妙者,豈以古今有二哉?”魏初概括前人雅集的本質(zhì)為“托物興懷”,并“自得天地之妙”,這與劉將孫上文所言“詩本出情性”、“人間好語,無非悠然自得于幽閑之表”的內(nèi)涵是一致的。需要補充的是,劉將孫《本此詩序》序即為雅集詩作,“本此卷中詩,往往皆昆弟賓客之集,酒邊花下,乘興倡酬,非無謂而作”,可見文人雅集酬唱乘興而作之詩歌,本就是“出于性情”之作。而記錄雅集之雅集序,以《山莊雅集圖序》為例,其中所述雅集文人之精神追求,則更是與元代詩學(xué)“自然性情論”有著深層次的契合。

      元代雅集序中有諸多體現(xiàn)“自然性情”之處。首先,雅集中眾人的表現(xiàn)為真性情,“行談坐歌,俯仰自在”,詩歌創(chuàng)作為自我心靈的抒發(fā)。雅集序中對參與文人在雅集中展現(xiàn)的各種姿態(tài)和行為的描述極為生動,如戴表元《楊氏池堂燕集詩序》的記載:“公謹大出所蓄古器物享客為好,或膝琴而弦,或手矢而壺,或目圖與書,而口歌以呼。醉醒莊諧,駢嘩競狎,各不知人世之有盛衰今古,而窮達壯老之歷乎其身也?!眳⑴c者姿態(tài)各異,各有所為,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下,文人最終到達“醉醒莊諧”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查洪德先生對此解讀為“心靈壓抑的釋放,已經(jīng)遠遠超出文人雅集的自由與自然,超越‘雅’而至于‘狂’”。到“狂”這一程度,是對自我性情的極致抒發(fā)。后有客嘆曰:“方晉之未遷,故都之氓,處五方之中,而習(xí)累世之盛。男袿女袂,春游而祓焉,固其閻閭委巷之所通行也。晉之既遷,名士大夫,僑居而露宿,愁苦而嗟咨,有愿為盛時故都之氓不可得矣?!币詴x之歷史隱喻臨安的變遷,對此刻“故都之氓”的身份進行了一番議論與感慨。而后又言:“吾觀蘭亭一時臨流援筆之作,率囁嚅喑黯,如長沮荷蕢,冥然而遠懷。其能言者,不過達生捐累,如莊周翛翛然羨死灰枯骼之適。若是者,謂之樂乎非耶?今吾人之集于斯也,宜又不得視晉人而樂于晉人。”排解憂愁,這本是雅集的目的,但當(dāng)其觀賞蘭亭雅集存世的作品時,驚覺能言之人,皆是參透人生、不受世事牽累的超脫之人。若是這般,今天眾人聚集于此,雖修蘭亭故事,對比晉之歷史,卻既非晉人,又未得晉人之樂?!伴L沮荷蕢”這里用了隱士的典故,“冥然而遠懷”是他們追求的解脫的境界。“于是坐中之壯者茫然以思,長者愀然以悲,向之嘆者欲幡然以辭。既而讙曰:‘事適有所寄也’”。上一刻的“狂”是真實的,這一刻的落寞亦是真實的,眾人只能通過寫詩來寄托情感,以達其志。

      再看戴表元《八月十六日張園玩月詩序》中對雅集參與文人真性情的表述:“是夕也,云河豁舒,風(fēng)露娟爽,客主諸人談謔莊諧,嘯歌起止,各盡其趣。”氣候舒適的夜晚,客人與主人開懷暢飲,聊得妙趣橫生。酒半,眾人取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末章分韻賦詩,存留的戴表元《八月十六張園玩月得一字》一詩對當(dāng)時雅集的氛圍與文人的行為、狀態(tài)描寫得細致入微:

      且可娛今宵,勿復(fù)思昨日……初猶整裘褐,久乃忘冠櫛。趨鏘翻弈盤,笑傲驚帳室。寧來共喧呶,不許私暇逸。蚩蚩復(fù)擾擾,醉態(tài)不可一。情知此月下,此樂世無匹。月光本天性,清瑩本其質(zhì)。動定極渟涵,聲沈轉(zhuǎn)蕭瑟。匆忙寄醉語,悟遲已難述。

      沒有正襟危坐的嚴肅和拘謹,只有醉酒狀態(tài)下可愛質(zhì)樸的本來樣貌,參與者釋放天性的自我表達。“月光本天性,清瑩本其質(zhì)”,是寫月,亦是寫人,雅集參與者就如同月光清瑩的本質(zhì),真實透亮,如此才有這世間無所匹敵的快樂。

      值得注意的是,戴表元《八月十六日張園玩月詩序》中提到了當(dāng)晚參與者“各盡其趣”。雅集的參與者情趣、氣質(zhì)、修養(yǎng)各有不同,但雅集中能“各盡其趣”,每個人的個性都得到成分展示,盡情發(fā)露。楊維楨《南屏雅集詩卷序》中對眾人行為的記載更為詳細貼合:

      酒半,云唐生拂云和琴,作水云操。汙抔子謂非樂飲具,自取弦鞉,彈《白翎鵲》調(diào)。瑤池起舞,命侍奴傳觴屬客。舞徹,主人移尊馭風(fēng)臺上,瑤池歌謝東山高臥詞。余興酣,亦呼小鐵龍,倚聲以和之??陀蓄j然就醉,或散去者。

      有拂琴彈調(diào),有作操起舞,有歌有和,有人醉酒有人離去,各盡其態(tài),在這場雅集中盡情展示了自己的風(fēng)情與興趣,自由地表達自我。序文中眾人之姿態(tài),亦是自然性情的形象展示。

      其次,雅集舉辦的地點及環(huán)境體現(xiàn)自然之趣味。戴表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所作《楊氏池堂燕集詩序》記載:“公謹以三月五日將修蘭亭故事,合居游之士凡十有四人,共燕于曲水?!鼻疄楹蔚兀看鞅碓蛭闹杏醒裕骸半愔苊芄?,與杭楊承之大受有連,依之居杭。大受和武恭王諸孫,其居之苑御,多引外湖之泉以為池。泉流環(huán)回斗折,涓涓然縈穿徑間,松篁覆之,禽魚飛游,雖在城市,而具山溪之觀。而流觴曲水者,諸泉之最著也,公謹樂而安之?!笨芍偶牡攸c——曲水為周密杭州所居處之泉池。對比《蘭亭序》中對當(dāng)時修褉地點的描述:“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笨梢娭苊堋靶尢m亭故事”,幾乎復(fù)刻了當(dāng)日之環(huán)境,雖在杭市內(nèi),曲水之構(gòu)造卻讓人仿佛置身山林溪邊,這也的確是文人雅集的絕佳場所。

      元代雅集序中記載的雅集地點,諸如此類還有許多,如魏初至元二十一年(1284)所作的《山莊雅集圖序》記錄:“至元丙戌,馬卿德昌拉諸賢出錢塘門,或舟或騎,要以陳氏山莊此君亭為約。既至,亭在萬竹中?!毖偶攸c為竹林,一派清幽之地。楊維楨《南屏雅集詩卷序》記載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楊維楨率友人韓璧、劉儼、王霖、王廉、范觀善,以及樂妓王玉等,游賞杭州南屏山后,聚于山下莫昌宅園,“主人□客于草堂。草堂□后瞰野水,左腋霞川,右?guī)忧f,仰見南峰、雷峰二浮圖,高摩五云□,如文筆尖吐五花文錦,作主客妍狀”。雅集之地在杭州的核心景觀附近,雖處宅園,卻與杭州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文人在此幽靜的環(huán)境下拂琴起舞、詩酒倡和。由上述可見,他們選擇的雅集的環(huán)境,近似于劉將孫《九皋詩集序》中之“九皋”之地,遠離塵俗,幽閑深遠,“去人愈遠,于世若疏”,在這里,他們貼近自然,融入自然,可以充分展露各自的自然性情。

      二 自適性情論

      元人追求人生自適,吳澄以魚為喻,說:“其潛于淵,泳于川,相忘于江湖。上下隱見,來去倏忽,自適其適,自樂其樂,而不自知其然也。”這種人生態(tài)度體現(xiàn)在詩學(xué)領(lǐng)域即是以“適意”為內(nèi)涵的自適性情論,此種理論強調(diào)詩人關(guān)注內(nèi)心而不受外物影響,隨意自在。這種詩學(xué)思想的萌發(fā)得益于元代士人本體意識的增強,“就時代情勢看,士人特別是漢族士人因仕途無望而專意于詩,但正是因此才使得士人本體意識逐漸滋生??v觀元代詩學(xué)的整體成就固難以企及宋代,但元代詩學(xué)思想中的自我意識卻明顯強于宋人。”自適性情論最具代表的詩論家為趙文。趙文,字儀可,號青山,是元代廬陵文派的重要人物。上承劉辰翁,影響劉將孫等“三劉”,在元初廬陵文派的形成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一文派的出身,使得趙文之“性情”論與劉將孫十分接近。他認為,人生貴適意,論詩則重自適。在《王奕詩序》一文中,趙文以“宰物輕與人以富貴,重與人以清才”,激勵其友王亦大,詩人雖貧,但其吟詩得句之樂超過富貴之樂:

      富者踞桉,終日焦然。樓船戶馬之應(yīng)酬,前者在庭而后者在戶,雖有高臺曲池,撞鐘舞女,將不暇樂。貴者縻組而入,佩瑰而出,率以為常。其得志者,乘堅驅(qū)肥于黃河莽蒼之外,風(fēng)沙雨雪,新知邂逅,立馬而語寒,酌酒以相煦。而吾亦大翛然溪水之上,云煙竹樹,莎蟲水鳥,與凡盛衰反復(fù)可悲可愕之事,皆取之以為詩,豈不浩然于天地間而得其所以為亦大哉?吾貧甚似亦大,而亦有吟癖。每苦吟得句,欣然滿意,未知世間富貴者之樂與我得句時何似……然人生貴適意耳。使吾吟常得句,即常適意,即雖富貴亦不過如此矣。正恐富者之顰蹙,更甚吾苦吟時也。

      趙文外,胡祗遹在《自適》一詩中有言:“作詩匪求名,言情代吟嘯。作字非悅?cè)?,形寫胸中妙。辭筆偶從心,美惡忘譏謂。人生各有嗜,一一豈同調(diào)。”胡祗遹認為作詩寫字皆不為獲取世俗之名利,而是抒發(fā)胸中之真情,并且人生際遇各不相同,所抒之情亦是相異,如此詩之題,作詩作字只為自適其情。又有張之翰《故昭義軍節(jié)度副使王公碑銘》,文中曰:“居無事,喜作詩,不道尖巧艱澀語。吟詠性情,自適而已?!贝酥小白赃m”有兩層含義,一為作詩本身即自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同時所作詩歌內(nèi)容不追求尖新奇巧、艱澀難懂之語句,而是吟詠性情自我表達,此為詩學(xué)范疇的自適。

      元人雅集序中對“自適”論的闡發(fā)不多,但體現(xiàn)“自適”精神之作不少。最能體現(xiàn)自適情性的莫過于元末玉山雅集的諸多序篇。楊維楨《雅集志》記載了至正八年(1348)的一次雅集,此次雅集為玉山雅集之最,文中言:

      至正戊子(1348)二月十有九日之會,為諸集之冠。冠鹿皮,衣紫綺,坐案而伸卷者,鐵笛道人會稽楊維楨也。執(zhí)笛而侍者姬,為翡翠屏也。岸香幾而雄辯者,野航道人姚文奐也。沉吟而癡坐,搜句于景象之外者,苕溪漁者郯韶也。琴書左右,捉玉麈從容而色笑者,即玉山主者也。姬之侍者為天香秀也。展卷而作畫者,為吳門李立。旁侍而指畫,即張渥也。席臯比,曲肱而枕石者,玉山之仲晉也。冠黃冠,坐蟠根之上者,匡廬山人于立也。美衣巾,束帶而立,頤指仆從治酒者,玉山之子元臣也。奉肴核者,丁香秀也。持觴而聽令者,小瓊英也。一時人品,疏通雋朗。

      楊維楨頭戴鹿皮,身穿紫衣,“坐案而伸卷”;姚文奐“岸香幾而雄辯”;郯韶“沉吟而癡坐”,沉浸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世界里;顧瑛左右放置琴書,“捉玉麈從容而色笑”;李立展卷作畫,張渥立其左右;顧晉坐于虎皮之上,“曲肱而枕石”;于立頭戴黃冠,“坐蟠根之上”。此情此景,正如李祁《玉山名勝集序》中記“隨興所至,羅樽俎,陳硯席,列坐而賦,分題布韻,無間賓主”,主人與客人的不同身份早已消弭在這隨意的氛圍中。這不同于戴表元所記八月十五張園玩月的“醉態(tài)不可一”,玉山雅集是眾人直接超越禮法,疏放自適,甚至同在一處卻各自耽于自己的一方世界,不受他人干擾。玉山雅集的主持者顧瑛,“青年好學(xué),通文史,好音律、鐘鼎、古器、法書、名畫品格之辨。性尤輕財喜客,海內(nèi)文士未嘗不造玉山所。其風(fēng)流文采出乎流輩者尤為傾倒”。戴良《書畫舫燕集序》中有一段對顧瑛的描述:

      玉山隱君……生長世家,一旦盡去其少年豪華之習(xí),結(jié)草堂玉山中,蒔花種竹,日與山僧羽人布衣韋帶之士以游以居,達官貴人未嘗一見其面。征車之來,則踰垣閉門,甚于段泄。不知者或譏以迂怪,君聞之自若也。

      出身世家,卻能睥睨富貴,輕財喜客,選擇自己向往的生活,結(jié)交自己所青睞欣賞之人,不屑于與達官貴人交往,亦無視外界的輿論,自樂其樂,顧瑛的種種行為,其本身就是自適的代表。而正是有這般的雅集主持者及元代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雅集參與者才可以不懼世俗的束縛,自由抒發(fā)性情,放任自適。

      深圳港:初步測算,深圳港口約17%的美國航線箱量將受到影響。目前深圳港國際航線吞吐量中美國航線占比較高(27%),據(jù)此推算其國際航線受影響程度達到4.5%。

      另有玉山雅集的核心詩人釋良琦在至正十年(1350)作《分韻詩序》,文中記至正九年(1349)的一次雅集:

      去年夏六月十有八日,余與延陵吳伯恭寅夫、云臺散吏郯九成訪玉山草堂,留半月,酣飲賦詩無虛日。當(dāng)時以為人生歡會之難,未知明年又在何處,慨然為之興懷。今年五月中澣,復(fù)與延陵吳水西、隴西李立放舟溪上。迂疏散逸,其樂又過于前所寓者。及視舊所題詩章,則寅夫在數(shù)百里外,云臺方進漕掾,日趨大府,以簿書從事。得相與周旋者,獨匡廬山人在。飲散步月,以“炯如流水涵青蘋”分韻賦詩如左,書之于卷,以示今之所寓者如此,而后之所寓者不知其可必不可必也。

      至正九年時,參會眾人不知明年是否能再次相聚,索性不為將來之事煩擾,只為今朝開懷。釋良琦與吳水西、李立乘舟溪上時,其快樂又超過了去年之所樂,于是分韻賦詩,以紀當(dāng)下之快樂。時局變幻,不管外界如何,文人能做的是自樂其樂,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顧瑛《草堂雅集》記釋良琦“性操溫良,澹然無塵想。詩聲尤著江湖間,與楊鐵崖、郯九成累過余草堂,超然物外人也”。秦約《夜集聯(lián)句詩序》云:“龍門琦公元璞,獨占林泉之勝,以自適其性情?!鄙衔乃?,不僅釋良琦,參會眾人皆是瀟灑超脫,自適情性。

      此外,包括上述雅集序中的雅集地點玉山草堂,玉山名勝如釣月軒、芝云堂、浣花館等地皆屬文人園林,是士流園林中側(cè)重于以賞心悅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現(xiàn)隱逸的一種園林類型,在造園思想上即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獨立人格、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梢娧偶娜嗽谘偶瘓龅氐倪x擇上,有意為之,以遠離塵囂、展現(xiàn)文人高雅、獨立的精神為主,這樣的安排不僅符合雅集原本形式的需要,亦體現(xiàn)了參與文人的精神追求,與世俗保持距離,自樂自娛,自適性情。

      自適,體現(xiàn)為隨性任情、無拘無束的人格獨立。吉川幸次郎在《元明詩概說》中指出,由楊維楨及其一派秉持文學(xué)至上、藝術(shù)至上而生活的態(tài)度,提出了“文人”概念:“因為以藝術(shù)為至上,所以在日常言行上主張藝術(shù)家的特權(quán),而不為常識俗規(guī)所拘束。持有這種態(tài)度的人物,從這個時期以后,往往稱之為‘文人’”。吉川幸次郎這里表達一種文人生活的純粹感,與自適性情論本質(zhì)是相通的。玉山雅集的參與者自適其性情,不論貧富貴賤,皆疏放從容,后世學(xué)者正是從他們這里看到了可貴的人生價值追求——不依附于政治的獨立人生價值意識。

      三 自約性情論

      自約性情論主張約束其情以歸于性,如吳澄所說:“約愛、惡、哀、樂、喜、怒、憂、懼、悲、欲十者之情,而歸之于禮、義、智、仁四端之性,所以性其情,而不使情其性也?!奔s束情性,釋放感情但有所約制,理論本旨為有限抒情。代表詩論家為虞集。虞集,字伯生,臨川崇仁人,與揭傒斯、楊載、范梈并稱為元詩四大家,是元中期“盛世之文”的代表,倡導(dǎo)踐行治世之音的理念。顧嗣立《寒廳詩話》評價道:“延祐、天歷之間,風(fēng)氣日開,赫然鳴其治平者,有虞、楊、范、揭,一以唐為宗,而趨于雅,推一代之極盛。”在其為臨川吳文明之親舍所賦《秋堂》一詩的前序中言:“昔胡邦衡以詩人薦朱文公。大儒豈以玩物以成名哉?性情之正,沖和之至,發(fā)諸詠歌,自非眾人之所能,而士大夫各以其見見之耳?!薄靶郧橹瑳_和之至”一語出自于此,虞集為大儒吳澄的弟子,以道學(xué)自任,他以儒家持情養(yǎng)性論詩,主張詩歌應(yīng)歸乎大雅、發(fā)乎正聲,倡導(dǎo)“治世之音”。虞集在《胡師遠詩集序》中亦有闡發(fā):

      近世詩人,深于怨者多工,長于情者多美,善感慨者不能知所歸,極放浪者不能有所反,是皆非得情性之正。惟嗜欲淡泊,思慮安靜,最為近之。然學(xué)有以致其道,思有以達其才,庶幾古詩人作者之能事乎?

      性情“自約”首先表現(xiàn)在大都的雅集序中,揭傒斯《城南宴集詩后序》記:

      城南茲集,得朋之義蓋備焉。以仆愚戇,亦俾在列。肴核維旅,酒醑維旨,威儀有數(shù),長幼有秩。舉盞更屬,以親以久,比往風(fēng)后,若勸若懲。弛以談諧,終歸雅則。殘月既墮,白露在庭,觴酌未闌,賦詩斯舉。

      此次城南雅集為“京師天下游士之匯”,屬友朋間的聚會,但因大都本身所具有的官方氛圍,參會文人在雅集中仍自覺注重儀態(tài)舉止、禮儀規(guī)范,即使言談風(fēng)趣也終歸雅言,飲酒賦詩,舉止有度,雅集整體呈現(xiàn)一種莊重有序的氣氛,這正是自約性情,合禮儀之正。

      同時,南方雅集的記載中亦有諸多自約性情的表現(xiàn)。致和元年(1328)暮春三日,楊翮“從錢塘之士來燕于湖濱莫氏之新堂”,作《上巳日燕飲詩序》,序中言:

      悅風(fēng)日之恬舒,適心體之曠閑,來會之人,復(fù)彥且嘉,思有以全其樂也。于是位以齒從,無別崇卑。酒以令行,罔間疎暱。鄭衛(wèi)之樂不設(shè),雅頌之辭代舉。官府之政靡言,林壑之談交應(yīng)。威儀孔度,俶無擾嘩,乃有銅壺箱矢,處其楹之右偏,能者投之,不議賞罰?;蛑醒桑蚍裱?,揚揚然,于于然,志意衍舒,氣康以寧,無勝負之心也。已而歡甚,分韻為詩,皆若有慊焉?!娫唬洪e居勝芳春,況乃修禊時。群賢畢傾蓋,招宴酬素期。華館挹奇觀,嘉席延多儀。蘭芬揚光風(fēng),藻色涵晴猗。末座聆高談,雅抱攄遐思。雖微絲與竹,清興良足怡。

      這是一場純文人化的雅集,無尊卑之別。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雅集中,有“雅頌之辭”而無“鄭衛(wèi)之樂”,與上面提到的《楊氏池堂燕集詩序》、《八月十六日張園玩月詩序》等序文中文人放縱無羈的姿態(tài)不同的是,此篇序文中文人行樂是注重儀態(tài)的,“威儀孔度,俶無擾嘩”。作投壺游戲時,無勝敗之心,不論是投中還是不中,皆“志意衍舒,氣康以寧”。序中所錄詩歌亦是平坦舒緩,整篇序文雍容典雅,一派祥和之氣。雅集之目的,為文人享受雅趣的生活,文人可詩酒舞樂,忘乎所以,亦可在舒適歡快的氣氛下,保持平和的心境。《禮記·中庸》言“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楊翮《上巳日燕飲詩序》中眾人一切舉止合規(guī)儀禮,正是體現(xiàn)了中正平和的性情,亦體現(xiàn)了虞集“性情之正,沖和之至”的詩學(xué)思想。楊翮為楊剛中之子,其父“為世名儒,丞相脫歡薦為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翮承父訓(xùn),元末官休寧主簿,歷提舉江浙學(xué)校太常博士”。因其家世、修養(yǎng)、身份等因素,楊翮提倡鳴太平之盛的文辭,這亦是其所作雅集序與虞集詩學(xué)思想契合的淵源。

      鄧文原《送黃可玉煉師還龍虎山燕集序》中亦有自約性情的表現(xiàn):

      其(黃可玉)學(xué)典麗該洽,貫儒、名、老而同歸;其文章由古訓(xùn),誠若摐金石而奏韶濩……一日,語余曰:“吾將暫還龍虎山,以七月復(fù)來?!庇谑俏狳h暨方外之士凡十有六人,釃酒而與之別。雍容談謔,羽觴屢集,彷彿蓮社故事。廼用祥月師詠遠公詩,分韻以紀勝集。

      此次雅集的參與者包含儒釋道三教,但眾人的相處十分和諧融洽,雅集的目的為送別友人,也許因為黃可玉“七月復(fù)來”,雅集之中不見離別傷感,反倒是從容不迫,雍容談謔,歸乎大雅,仿佛蓮社的故事再現(xiàn)。鄧文原認為,“夫古者會盟燕集,各賦詩道志義相劘切,于風(fēng)教深有助”,文人雅集賦詩以道其志,相互切磋,是有助于社會的風(fēng)俗教化。從鄧序的記載來看,此次雅集的確有此功用,三教人士聚集于此,“夫交貴道貴心知,豈復(fù)計形跡之異哉”,不在乎外在的身份地位,重要在于以心相交,雅集表現(xiàn)多元融合,確為“樂古之道”。元中期,四方俊彥匯于京師,鄧文原即是此時進入館閣,據(jù)吳澄《元故中奉大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鄧公神道碑》記載,鄧文原大德五年授應(yīng)奉翰林文字,九年升修撰。至大三年出任江浙儒學(xué)提舉。皇慶元年入為國子司業(yè)。延祐四年遷翰林待制。至治二年,召為集賢直學(xué)士,三年進階兼國子祭酒,泰定元年,直經(jīng)筵。顧嗣立《元詩選》云:“當(dāng)大德、延佑之世,承平日久,善之與袁伯長、貢仲章輩振興文教,四海之士,望風(fēng)景附?!币欢ㄒ饬x上,鄧文原為元詩四大家的先導(dǎo)。館閣文臣“笙鏞相宣,風(fēng)雅迭倡。治世之音,日益以盛矣”,鄧文原“于風(fēng)教深有助”的雅集聚會初衷和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正是在此承平雅頌之風(fēng)的影響下產(chǎn)生,與虞集“性情之正,沖和之至”的自約性情說為同脈淵源。

      查洪德先生曾分析元代詩及詩學(xué)大盛之原因,有“政權(quán)更迭后,大批文人無官可做,無事可為,困頓無聊,只好以詩自樂、自慰:‘夫詩者,所以自樂吾之性情也’,窮居中‘吟謠山林以泄其無聊’。無事可做、有感要發(fā)的詩人們,常常集會唱和,于是詩盛;唱和中相互品評切磋,有時形成文字(題跋之類),于是詩學(xué)亦盛”。雅集是元代詩學(xué)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因素,正如宇文所安所說“中國文學(xué)思想有幾個比較大的資料來源,‘序’就是其中的一個”,雅集序亦是元代詩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雅集序作者所認同和推崇的詩學(xué)風(fēng)格,亦經(jīng)由雅集序的撰寫,體現(xiàn)在雅集序文中的多個方面,如雅集序中所記載的文人形跡、精神取向、雅集營造的氛圍等。元代雅集序不僅體現(xiàn)了以性情為旨歸的詩學(xué)精神,亦展現(xiàn)了元代文人的人生追求,是元代詩學(xué)客觀實踐的重要表現(xiàn)。

      猜你喜歡
      楊維楨雅集性情
      時間的性情
      倪瓚 楊維楨 “潔”與“臟”的故事
      《清溪雅集》
      周志高
      徐利明
      不僅僅是“風(fēng)雅”——西園雅集
      戊戌海棠雅集
      中華詩詞(2018年7期)2018-11-08 12:47:28
      上海雅集
      寶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3:00
      逼我做官,我就跳海
      感受書法 體味性情
      中國篆刻(2016年3期)2016-09-26 12:19:29
      板桥市| 甘德县| 界首市| 宜宾市| 安泽县| 嘉黎县| 河西区| 曲沃县| 土默特右旗| 泸西县| 南江县| 长沙市| 东至县| 林口县| 比如县| 湘潭市| 年辖:市辖区| 林周县| 塔河县| 桂阳县| 吴桥县| 华亭县| 旺苍县| 甘谷县| 乌拉特前旗| 萝北县| 建昌县| 同德县| 大关县| 镇雄县| 刚察县| 古蔺县| 宁明县| 莎车县| 滕州市| 龙门县| 常宁市| 邯郸县| 淄博市| 长海县|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