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耀欣
葈(xǐ)耳實
原文:葈耳實,味甘,溫。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一名胡葈,一名地葵。
譯文:葈耳實,味甘,性溫。主治風傷頭而冷痛,風濕使四肢拘攣疼痛。能去壞肉死肌。長期服用能益氣力,耳朵聽力靈敏,眼睛視物清楚,記憶里增強,身體輕巧。另一個名字叫胡葈,又一個名字叫地葵。
解讀:葈耳實的“葈”是個生辟字,其實“葈耳實”就是我們常用的“蒼耳子”,為古時的稱謂,又名蒼郎種、蒼子、胡蒼子等,為菊科植物蒼耳帶總苞的果實,性溫,味甘,入肺、肝經。據測定,果實含蒼耳子苷、樹脂以及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C和色素等成分,具有散風、止痛、祛濕、殺蟲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頭痛、鼻淵、齒痛、風寒濕痹、四肢攣痛、疥癩、瘙癢等癥。《日華子本草》載蒼耳子:“治一切風氣,填髓,暖腰腳。治瘰疬、疥癬及瘙癢。”《本草備要》亦載其:“善發(fā)汗,散風濕,上通腦頂,下行足膝,外達皮膚。治頭痛,目暗,齒痛,鼻淵,去刺?!?/p>
文中“惡肉死肌”指癰、疽、疔瘡類疾病,其中“惡肉”包括贅肉及瘢痕疙瘩。《肘后備急方》曰:“惡肉者,身中忽有肉,如赤小豆粒突出,便長如牛馬乳,赤如雞冠狀?!?/p>
用以制成30%針劑治療腰腿痛,有很好的療效;用其焙成深棕色后研粉口服,治療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顯效;加水煎服,治療腮腺炎,一般輕癥服2~3天即可痊愈。
食療:取鮮蒼耳子洗凈搗爛,水煎去渣取汁,打入雞蛋2~3個于藥液內煮熟,于瘧疾發(fā)作前將蛋與藥液一次服下。
外用:治療慢性鼻炎:取蒼耳子30~40個,輕輕捶破,放入清潔小鋁杯中,加麻油50克,文火煮開,去蒼耳,待冷后,傾入小瓶中備用。用時以棉簽飽蘸藥油涂鼻腔,每日2~3次,兩周為一療程;治療下肢潰瘍:蒼耳子炒黃研末,與生豬板油共搗如糊狀。用時先用石灰水(石灰1斤,加開水8斤沖泡,靜置1小時吸取上清液)洗凈創(chuàng)面,揩干后涂上藥膏,外用繃帶包扎,有很好的療效。
《神農本草經》沒記載其有毒,而很多醫(yī)籍言其有毒。經分析,蒼耳子油(曾加熱到120℃)及其所含蛋白質(不溶于水且在提取過程中變性者)無明顯毒性,而從脫脂部分制得的水浸劑毒性很大。中毒反應一般有頭暈、頭痛、懶動、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發(fā)熱、顏面潮紅、結膜充血、蕁麻疹等;嚴重者可出現煩躁不安或終日昏沉嗜睡,進而昏迷、抽搐,心動過緩,血壓升高,黃疸,肝腫大,肝功能損害,出血,尿常規(guī)改變或少尿,眼瞼浮腫等,中毒者如能及時而有效地進行救治,大多能迅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