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西卡
在政治哲學范疇里,關(guān)于公平有兩個概念:形式公平和結(jié)果公平。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一個大家庭里,食物都需要平均分,這就是形式公平。它看似很公平,但其實并沒有考慮到,分配的時候,每個人的胃口大小,甚至還有可能有的家庭成員也許并不想吃這個食物。那么,即使使用了一個公平的形式,也許針對最后的結(jié)果,仍然會有人抱怨說,這不公平,我明明胃口更大或者家庭貢獻更高卻沒吃飽。
最常見的是,三個蘋果分給三個小朋友,蛋糕怎么切分給全家吃?
“蘋果有大有小,是大蘋果給大孩子,還是大蘋果給年齡最小的更公平?”這么簡單的對話其實就是把形式公平很自然地過渡到結(jié)果公平。孩子就能理解到,原來公平不是絕對的平均分,公平最終是按需分配。誰肚子更餓,誰更喜歡吃蘋果,那么就給他更大的。孩子也許還會想到,只要大家能分到都會開心。
只要參與的人都能感受到開心,能夠接受這個結(jié)果,哪怕沒有絕對的平均分配,這也是公平。
這種思維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但有一種公平,是需要我們警惕,而且要從小幫助孩子遠離的,那就是“只有我滿意的公平”。很多孩子在大喊不公平時,基本上都是自己想要的玩具沒得到,比賽沒有贏等等。如今我們社會上經(jīng)常說的巨嬰,其實就是這樣。他們自己過得不如意,就覺得世界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