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這位“90后”不一般。
他是“振長策、擊長空”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從無到有,他主持建立我國飛機設計體系,牽引并推動我國航空工業(yè)體系建設。他航空報國70年,見證了新中國航空工業(yè)從創(chuàng)立到強大的70載春秋。
他是“步履不停,奮斗不止”的硬核上班族。年逾九旬,他還是繼續(xù)奔走在科研一線。從家到辦公室,兩點一線之間,他走過36年,這固定的路程用時由十分鐘延緩至半個小時,仍未止步。
他是飛機空氣動力學家,是兩院院士,是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科技委研究員,是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
他就是顧誦芬,人如其名,清芬可挹。他用一生踐行了對祖國誠摯的愛,詮釋了什么叫赤子之心。2022年3月3日,他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少年自有凌云志
顧誦芬很早就堅定了航空報國的信念。
他出生于書香世家,父親顧廷龍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但他沒有繼承父親衣缽,轉(zhuǎn)而投身航空事業(yè),一切都源于1937年7月28日的那場轟炸。
“那天,日軍轟炸二十九軍營地,轟炸機就從我們家上空飛過,連投下的炸彈都看得一清二楚?!边@是顧誦芬第一次經(jīng)歷轟炸,他永遠記得那一幕,“二十九軍的駐地距離我家最多不到兩千米,爆炸所產(chǎn)生的火光和濃煙仿佛近在咫尺,玻璃窗被沖擊波震得粉碎”。
落后就要挨打,年僅七歲的顧誦芬深切感受到祖國急需防空力量,他的胸中升騰起“保衛(wèi)祖國藍天”的志向。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顧誦芬的夢想由一架航模帶著起飛?!澳鞘且患芘撋硇惋w機,從柜臺上放飛,可以在商店里繞一圈再回來?!笔畾q時,父親為他購得一架航模。他拿著到處飛,撞壞了就自己嘗試著修。沒錢買膠水,他就找來電影膠片,用丙酮溶解后充當黏結(jié)劑;結(jié)構(gòu)受損,他用火柴棒代替輕木重新加固……
志在沖天,顧誦芬心無旁騖。考大學時,他參加了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考試,報的全都是航空系,因成績優(yōu)秀,被3所學校同時錄取,他最終選擇了離家最近的上海交通大學。
曾許人間第一流
顧誦芬的志向是設計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新中國成立后,飛機設計事業(yè)幾乎是一張白紙。蘇聯(lián)專家曾指導中國人制造飛機,但他們的原則是:不教中國人設計飛機。年輕的顧誦芬明白:“仿制而不自行設計,就等于命根子握在人家手里,我們沒有任何主動權(quán)?!?/p>
1956年,航空工業(yè)局在沈陽成立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接到的首項任務是設計一架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由顧誦芬負責飛機的氣動布局設計任務。
還沒上手,顧誦芬就倍感壓力?!拔疑蠈W時學的是螺旋槳飛機,對噴氣式飛機的設計沒有任何概念,只能從頭學起?!甭犝f北航圖書館內(nèi)有相關資料,他星夜兼程趕往北京?!皥D書館白天學生在用,我只能晚上騎一輛借來的自行車去查閱資料?!睘榱吮M可能準確,他甚至用硫酸紙把圖描下來,自己動手“影印”。
越是艱難越向前。缺乏理論支撐,他們搜集、匯總、研究國外技術(shù)資料,形成了一套氣動力設計計算的方法;材料、設備匱乏,他們想出了不少“土辦法”,“晚上去醫(yī)院撿廢針頭,把它們焊接到銅管上,當作實驗設備”;做試驗需要用到一種鼓風機,他們自主設計,邊摸索、邊試驗、邊改進……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1958年7月26日,我國第一架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在沈陽首飛成功。
愿得此身長報國
靜水深流,顧誦芬的心中始終涌動著報國的激情。
“心中要有國家,永遠把國家放在第一位。”顧誦芬在無數(shù)場合說過這句話,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他做人做事的信條。
1969年,殲8首飛成功后,在跨音速飛行試驗中出現(xiàn)了因氣流分離導致的抖振問題。由于當時國內(nèi)沒有試驗設備,對于引起振動的原因,大家看法不一。
作為殲8飛機的副總設計師,顧誦芬負責氣動方面的科研設計。為了解決這個“攔路虎”,他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親自乘殲教6飛機上天,跟在殲8試驗飛機后面用望遠鏡觀察。
風險不言而喻:兩架飛機必須保持近距離等速飛行、間距在10米左右甚至更近,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戰(zhàn)斗機在空中機動飛行會產(chǎn)生四五個G的過載,而此時的顧誦芬已近五十歲,并沒有經(jīng)受過專門的飛行訓練。
憑著不服輸、不要命的工作勁頭,顧誦芬說服了領導,瞞著家人,三上云霄。
這是令人心驚肉跳的一幕。萬米高空中,殲教6與殲8的距離越貼越近,30米、20米、10米……地面上的人們手心攥出了汗。在巨大的氣浪和轟鳴聲中,顧誦芬用望遠鏡近距離仔細觀察,掌握了大量一手數(shù)據(jù),終于徹底排除了抖振現(xiàn)象。
且將歲月贈長空
一心撲在工作上,顧誦芬對家庭有著太多虧欠。妻子江澤菲是名醫(yī)生,工作繁忙,還要兼顧家庭;兒子顧衡的童年“顛沛流離”,不斷輾轉(zhuǎn)寄住于親朋家中;母親長期思念顧誦芬,患上抑郁癥去世。他忍不住嘆息:“為了搞航空把我母親給犧牲了……”
顧誦芬將自己一生的光陰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yè)。
1986年,顧誦芬離開了工作35年的飛機設計崗位,擔任航空工業(yè)集團科技委副主任。離開設計一線,他的工作熱情絲毫未減,他將視野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在顧誦芬看來,多讀書,不空想,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他關注著國際航空前沿科技發(fā)展的動態(tài),思考著國家航空工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一直承擔著繁忙的課題研究任務。他出版了6個系列、100多種圖書。數(shù)十份涉及通用航空、轟炸機、輕型多用途戰(zhàn)斗機等多機種的研究報告、咨詢報告和建議書也是出自他手。
耄耋之年,顧誦芬筆耕不輟,暢游在他最愛的航空領域信息中,翻譯資料、為年輕人答疑解惑,用嘉言懿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不忘初心、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