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瓊
關(guān)鍵詞:目標要明確 ? ?切入點要準 ? ?時機要恰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葉圣陶先生講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彪S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過程,引導學生恰當運用相關(guān)閱讀內(nèi)容開展的“短平快”寫話練習,它跟教學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展開訓練,內(nèi)容豐富且形式多樣。以教材內(nèi)容為寫作突破口,有效地將習作練習揉入課堂教學,更能充分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讓學生學以致用,做到讀與寫的緊密結(jié)合。這樣既利于訓練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能力,也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致,從而推動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因為隨文練筆好處很多,所以在課堂上進行隨文練筆就成了一個“流行趨勢”。很多老師不加分析,每堂課都設(shè)計了隨文練筆,讓隨文練筆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形式、一項負擔,但這個已經(jīng)變了“味”的練筆卻是需要我們重新審視的。那么如何提高隨文練筆的作用呢,筆者認為需要做到以下三個“要”:
一、目標要明確
寫作的主要目標是遷移閱讀鏈接點,升華情感聚焦處,還是補充課堂空白點,生成話語生長點?是鞏固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還是遷移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老師們要心中有數(shù)。因此隨文練筆必須要扣住學段訓練要點、篇章特色和學生的閱讀實際,精心創(chuàng)設(shè),巧妙布置。
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中,母親和父親爭吵這一部分的人物對話獨立成段,提示語的位置符合爭吵的情景。仔細品味之后,可以創(chuàng)設(shè)這樣一個情景:飯廳里,父母還在為那首詩爭吵著,想一想他的父母還會爭吵些什么呢?讓學生練寫,力求通過這樣語言表達遷移讀寫鏈接點。
《松鼠》這篇課文用了擬人的方法來描寫松鼠的樣子,這里就可以指導學生同樣用擬人的方法描寫其他小動物的形態(tài),這就是為語言生長點的形成而練習。
目標越明確,練習的時候就越會直搗靶心,有的放矢,也就越容易獲得預期的成效。
二、切入點要準
所謂切入點,是指讀和寫的交點。更具體來講,這個“點”可以是觸發(fā)學生思考的訓練點,可以是新舊認知的關(guān)聯(lián)點,可以是問題沖突的聚焦點,還可以是情感交融的集中點,總而言之,作為讀寫結(jié)合的切入點,適宜從小處入手,要精心選取,努力做到一練一得,扎實而有效。以下這兩種切入點是比較常見的:
1.情感的聚焦點
課文中有一些語句,能高度概括表達作者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課堂教學時,老師要是能把這種濃縮的情感用練筆形式表達出來,就會使學生更加真實地體會到這份情感。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一句,是這首詩表達情感的濃墨重彩之處。在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先朗讀古詩,再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欣賞揚州三月的美景,移情過后換位思考:“假如你就是李白,假如現(xiàn)在站在江邊的人正是你,你會對將要離去的孟浩然說什么?通過想像,加上神態(tài)動作等表達出來?!?/p>
此時,學生的情感體驗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他們能走進詩中,貼近詩人內(nèi)心,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世界。教學上呈現(xiàn)出來的不僅僅是詩意的語言表達,更是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后感受到的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
2.內(nèi)容的含蓄點
課文中還有一些語句,它含蓄、精煉,只要細細品味,就有無窮風味在心頭,這些語句可以激起學生強烈地情感表達,從而生成新的語言訓練點。如《草原》一課的第1段,老舍描述了草原的優(yōu)美景色之后,表達了了自已的深切感受:“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上了這個自然段后,學生體會到了草原的美麗廣闊。我趁機問學生:“假如此刻站在草地上的是你,你會吟誦怎樣的小詩呢?”學生的興趣被點燃,都想試試當回“小詞人”。正是這樣,在內(nèi)容含蓄之處作補充練習,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美的鑒賞與感悟能力。
三、時機要恰當
練筆設(shè)計得好,可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么怎樣的練筆才是準確又高效的呢?
1.深化情感時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當教到“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時,老師追問:在這漫長的時間里,他會想些什么?他心里堅持著怎樣的信念?他又是怎么做的呢?這時,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練筆,就可以帶動學生進入情境中感同身受,化抽象為具體,從而加深對人物內(nèi)心的感悟。
2.學法遷移時
《火燒云》這篇課文文質(zhì)兼美,文中從火燒云上來到下去,天空和地面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不管在色彩或者形態(tài)上都是美麗生動的。尤其是在第5段,作者通過動靜兩個方面將火燒云仿佛一匹馬的形態(tài)變化寫得栩栩如生。上完這一段后,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想象,此時的空中還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 學生可能會想象成老虎打盹、兔子吃草、大象洗澡等等,接下來教師引導遷移寫法進行仿寫練習,就能水到渠成。
3.領(lǐng)悟思想時
《落花生》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的人?!苯虒W到這處,教師需要先指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可以讓學生先圍繞這句話進行討論:“文 中的落花生形容哪一種人?”“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有用的人?”讓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也讓學生知道這是借物喻人的寫法。接下來再提問:“文中,作者由落花生領(lǐng)悟出一個做人的道理, 那你能從身邊的事物中領(lǐng)悟到什么呢?”引導學生從蠟燭、粉筆、小草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中體會做人的道理,最后進行寫話練習,這樣的感悟就會很深刻。
總而言之,以學生的能力訓練為本,因文取材,使讀與寫巧妙融合,相輔相成,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對學生思維形成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學生們在隨文練筆中與文本內(nèi)容展開充分地對話,思想精神也在對話建構(gòu)中趨向美妙,甚至到達至美境地。
參考文獻
[1]王海倩.隨文練筆讓生活精彩而暢快流淌[J].2019(16):68-69.
[2]謝廣紅.隨文練筆,讓學校的語文課堂更精彩[J].2018(1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