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喆雋
有一艘木板建造的船退休了,人們把它拖到岸上用作紀念碑。日曬雨淋之后,船上的木板不斷腐爛。于是每壞掉一塊,人們就用新木板替換。直到有一天,原來船上的每一塊木板都被換掉了。那么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什么呢?在哲學史上這個問題被叫作“忒修斯之船”,是對“同一性”標準的探究——一樣東西何以保持為它自身。古希臘人把這艘船的問題和雅典城傳說中的國王忒修斯聯(lián)系起來,不過其實這也是地中海沿岸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未必是希臘人獨有的。
馬耳他電影《滄海漁生》中的漁夫杰斯馬克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電影原標題中的“魯祖”就是馬耳他當?shù)貪O船的名稱。千百年來,當?shù)厝司褪怯盟鼇聿遏~的,據(jù)說可以追溯到腓尼基文明時代。當?shù)氐聂斪骈L得都差不多,船舷以上用蔚藍、黃色和紅色的油漆畫出弧形的條紋;船長們都會在自己魯祖的首部畫上兩只眼睛,據(jù)說這對“荷魯斯之目”可以保佑漁民出入平安?,F(xiàn)在的魯祖大多沒了風帆,因為用上了柴油發(fā)動機,但魯祖依然是魯祖。不過因為環(huán)境變化,馬耳他附近的海域能夠捕到的魚越來越少了……一艘魯祖不再能夠養(yǎng)活漁夫和他的家庭。杰斯馬克的魯祖漏水了,需要更換船首的一塊木板。他的父親用這條魯祖捕魚,他的祖父也用這條魯祖捕魚,但如今,他不知道更換了這塊木板后,它還能不能熬過漫長的禁漁期。有老漁民告訴他,船上的木頭是活的,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和不同的海域會有變化。
哲學家們在處理忒修斯之船的時候,總是把那條船當作物,一個沒有生命的東西,因而只談論其屬性。于是闡發(fā)出一大堆的形而上學問題,兩千年來并沒有太大的進展。而在漁夫眼中,他的魯祖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且他們的生命是聯(lián)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但眼下他要思考的是一輩子乃至世世代代的生計。
杰斯馬克望著襁褓中的兒子,知道自己沒法教他用魯祖捕魚了。其實人類何嘗不是一條忒修斯之船呢?每一代人甚至每一個人都是這條忒修斯之船上的一塊木板。沒有哪一塊木板可以“永垂不朽”,但正是在每一塊木板的堅守和老去中,在新木板的到來和更替中,人類之船才能長久遠航。這大概就是生生不息吧。
(正 則摘自《書城》2022年第3期,陳玉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