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強
在《西游記》第14回中,孫悟空看到唐僧的包袱里有一頂漂亮帽子,便歡天喜地地戴上了。不久之后,他發(fā)現(xiàn)上當了,這是觀音菩薩交予唐僧專治頑劣潑猴的法寶。自那以后,一旦唐僧認為孫悟空在犯渾撒潑,就開始念起緊箍咒,讓其頭顱疼痛萬分。一般來說,能戴上的東西就能取下來,可是唐僧卻表示自己只會緊箍咒,不會松箍咒。更有意思的是,孫悟空曾向觀音和如來分別討要褪下金箍的法門。觀音表示:“《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jīng)人,賜我三件寶貝,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甚么《松箍兒咒》?!比鐏韯t直接批評孫悟空:“你休亂想,切莫放刁,好生保護他(唐僧)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毖韵轮?,似乎也沒什么褪去金箍的辦法。難道真的不存在什么松箍咒嗎?連法力無邊的如來佛祖都不能松箍嗎?
當然不是,這里其實暗藏了一個玄機。我們來回憶一下,孫悟空的金箍后來是怎么取掉的。這個金箍既不是觀音也不是如來更不是唐僧取下來的,而是孫悟空成為斗戰(zhàn)勝佛的時候自動消失的。換句話說,這是因為他已成佛,頓悟后主動拋棄了束縛自己的圈。在佛教看來,能束縛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而已,金箍是孫悟空自己戴上的,也只能由他自己摘下來。中國人歷來都有事事須靠自己的理念,比如《論語》中寫道:“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薄秶H歌》中也唱道:“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彼詫O悟空護送唐僧西天取經(jīng),不僅是靠肉體走完荊棘之路,也是在精神上克服自身種種缺點完成修行之路。這是個取經(jīng)的過程,也是個摘掉金箍、凈化自我的過程,充滿了中國人堅持自力更生的民族本色。(節(jié)選自《明清小說脞談錄》人民出版社出版)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