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敏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低體溫預防的護理對策。方法:選擇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時間段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26例展開研究,分別以常規(guī)護理、低體溫護理為手術室護理形式,施行常規(guī)護理的63例患者為對照,施行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低體溫預防護理的63例為觀察,對比兩組術前、術中、術后5min/3h四個階段患者體溫變化。結果:兩組在術前測量體溫時,溫度數(shù)差無對比差距,術中到術后,觀察組患者的體溫略高,對照組在術中體溫偏低,術后3h恢復正常高值,(P<0.05)。結論:低體溫是手術室常見的問題,提前進行預防,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下的低體溫處理,對患者體溫的維持功效更佳。低體溫護理有助于保護患者軀體溫度不被散出,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手術室;低體溫;預防護理
低體溫主要發(fā)生在術中與術后短時間內,通常術后清醒患者自行保暖可漸漸恢復,但低體溫會影響患者術后情緒,且對術后預后有影響,低體溫問題應提早預防,而非是在手術室發(fā)現(xiàn)低體溫后的臨時保暖緩救。目前臨床手術研究認為,低體溫對患者攜帶、器官功能、血管供血等均有影響,為避免系列的機體損耗,在常規(guī)的手術室護理中,重點圍繞低體溫預防開展服務,可避免圍術期風險,提升圍術期效率[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時間段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26例展開研究,分別以常規(guī)護理、低體溫護理為手術室護理形式,施行常規(guī)護理的63例患者為對照,女性23例,年齡24~74歲;男性40例,年齡22~73歲;施行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低體溫預防護理的63例為觀察,女性36例,年齡21~70歲;男性27例,年齡25~74歲。患者手術開展形式與手術室準備不做統(tǒng)計,P>0.05.
排除條件:手術時間超過1.5小時;術前檢查不達標;合并血液疾病或感染病;不配合進行核算檢驗;有精神病史。
納入條件:手術均為微創(chuàng);患者依從手術且具有術后指標的理解能力。
1.2方法
常規(guī)手術護理:
結合手術相應準備,密切關注患者的基本指征,提前糾正患者體溫異常,對患者進行體溫記錄,并嚴格禁食禁水,進行手術徐那叫,處理圍術期的并發(fā)癥,結合醫(yī)囑用藥并觀察藥效,進行對患者的評估,告知家屬做好系列手術準備[2]。
低體溫預防護理:
圍術期細節(jié)關注患者皮膚顏色、以及體溫的變化,術前評估患者年齡等潛在的低體溫風險,保持室溫的同時給輸液加溫,給液加溫中應注意預防血細胞破壞,加溫通常到36°為宜,沖洗液可利用溫鹽水沖洗,維持患者體溫的恒定,在患者體溫變化時及時采取措施,應用保暖用具包括棉被服、水毯、熱水袋,術中利用術巾遮蓋,幫助患者隔絕冷空氣,患者接觸的物品避免打濕,尤其手術床應保持干燥,及時的將血跡與尿漬等清理干凈,對于體溫偏低的老年病弱患者,可通過水毯調節(jié)溫度,保持水毯30~41度,從而維持患者體溫在36度,應用熱水袋時,不宜將水灌滿,可測量溫度到50°左右,需對熱水袋進行外層包裹,利用軟布等包裹好避免燙傷,若患者已經出現(xiàn)了低體溫的預兆,則對呼吸道加熱濕化處理,可應用呼吸蒸發(fā)器加熱氧氣吸入,術中通過心理護理,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安情緒,避免患者躁動來保持體溫[3]。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術前、術中、術后5min/3h四個階段患者體溫變化。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統(tǒng)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SPSS2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均數(shù)±標準差( 4-s)表示,配對資料t計量、計數(shù)x2檢驗,統(tǒng)計差異P判定(P<0.05or P>0.05)。
2.結果
低體溫預防下,患者術前、術中、術后5min/3h四個階段體溫基本保持平穩(wěn),非預防低體溫的常規(guī)護理下,患者體溫在術后恢復較快,但術中偏低,整體變化大,詳見表1.
3.討論
圍術期低體溫問題的產生,主要與手術室環(huán)境、給液、皮膚暴露、麻醉與患者生理心理壓力有關,因此低體溫的預防也可從這幾個層面展開,護理工作中除了常規(guī)的手術室溫度調節(jié),還需要結合手術的時間,給液加溫,應用加溫設備減少患者自體溫度的散出,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促使患者對冷環(huán)境有適應能力,不產生皮膚暴露時的軀體刺激反射[4]。
患者體溫降低可能引起血液問題、代謝問題甚至會增加感染的概率,因此低體溫與手術的效率乃至預后的效果有關,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工作,在發(fā)現(xiàn)患者體溫降低時,給予有關的協(xié)助,且通常僅在患者術期降低一度左右,對患者生理功能以及手術的影響并不大,多采取基本保溫的形式,術后患者有短暫的冷刺激感受,會很快恢復體溫,而預防低體溫的護理,更關注患者的需要,始終保持患者體溫的恒定,幾乎不因體溫問題抑制組織氧氣攝取,這也使得術后患者恢復較快,同時心理上也建立起手術屏障,正常代謝麻醉藥物,并對手術相對依從、認可。
參考文獻:
[1]馬云芳. 探討干預性護理在手術室患者低體溫中的預防價值[J]. 東方藥膳 2020年13期, 147頁, 2020.
[2]李波, 李敏. 探討手術患者低體溫的原因和護理干預措施[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20, 5(5):1.
[3]姜峰艷. 研究預見性護理對手術室患者低體溫的預防價值[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354-354.
[4]朱佳, 張瓊. 手術室術中患者低體溫因素分析與復合保溫措施效果觀察[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0,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