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每次看到人類模特穿上炫酷的服裝,在T 臺上走來走去時,海洋動物都會情不自禁地發(fā)笑——它們堅信,自己遠(yuǎn)比人類有天分。在海洋世界,隨處可見風(fēng)格迥異的“服裝設(shè)計師”!它們“設(shè)計”的服裝不僅個性十足,更是具有特殊功能,比如隱身、發(fā)出警告等。
如果你不服氣,歡迎來一決高下!
你沒有看錯,大名鼎鼎的“殺手”虎鯨,憑借一身與生俱來的“隱身服”做掩護,才能悄無聲息地“摸”到獵物附近,大開殺戒,美餐一頓。
虎鯨的“隱身服”雖然設(shè)計得十分簡單,但絕對好用。這件“隱身服”是由黑白兩色“搭配”而成的,背部黑得像墨,腹部又白得勝雪,體側(cè)還有白斑。這么一來,當(dāng)虎鯨在水中游動時,無論是游在它上方、下方還是兩側(cè)的海洋動物都很難發(fā)現(xiàn)它。因為當(dāng)虎鯨上方的海洋動物俯視時,虎鯨黑色的背部可以幫助它在深色的水中“隱身”;當(dāng)虎鯨下方的海洋動物仰視時,虎鯨白色的腹部幾乎與天空渾然一體,也達到了一定的“隱身”效果;當(dāng)虎鯨的兩側(cè)出現(xiàn)海洋動物時,虎鯨黑白相間的身子又同樣不容易被獵物看到。面對這么一個幾乎看不到的“殺手”,你說,其他海洋動物還有什么辦法才能逃避殺身之禍呢?
和虎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蛞蝓。海蛞蝓的家族成員約有3000 種,它們服裝各異,有的穿著“蕾絲裙”,有的披著“花邊披肩”,有的頂著“南美斗篷”,還有的戴著五顏六色的“帽子”……總而言之,樣式豐富極了,而且?guī)缀跏澜缟纤械念伾寄茉诤r因跎砩险业剑?/p>
可惜,即使如此,你也可能在海里找不到海蛞蝓,因為海蛞蝓中從不缺乏巧用色彩的“達人”。比如有種海蛞蝓,它的身體底色是半透明的淺紫色,背上有大塊的白色網(wǎng)狀斑紋,看起來就像海綿一樣。當(dāng)這種海蛞蝓在海綿上行動時,其他的海洋動物完全看不到它,在光線暗淡、雜“藻”叢生的海藻上,絕大多數(shù)的海洋動物還會把它當(dāng)成海藻上的破碎海綿,而這家伙的主食就是海綿。老實說,偽裝成自己的食物,的確是個高明的主意。
藍(lán)環(huán)章魚是真正的“時尚達人”,同其他的章魚一樣,它也有一件會變色的服裝,其神奇程度堪比陸地上的變色龍。藍(lán)環(huán)章魚的皮膚下有很多色素細(xì)胞,里面裝有不同顏色的液體,每個色素細(xì)胞里還有幾個擴張器,可以使色素細(xì)胞擴大或縮小。因此,只需一眨眼的工夫,藍(lán)環(huán)章魚就可以和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這件“衣服”還能隨時暴露它的情緒,比如歡喜、恐懼等。
但這件“衣服”有一種功能令其他章魚望塵莫及,那就是特殊的“藍(lán)圈警告”功能(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老實說,藍(lán)環(huán)章魚雖然“毒功”高強,但它也不愿意濫殺無辜,于是當(dāng)它被侵犯(比如被踩到)或疑似被侵犯時,藍(lán)環(huán)章魚不僅會把這件“衣服”變成亮黃色,還會通過肌肉收縮,露出身上和腕足上的環(huán)。這種環(huán)能在三分之一秒內(nèi)發(fā)出藍(lán)色熒光,妖艷而醒目,借以警告對方:“別惹我,我有毒?!?/p>
綿蟹更善于巧妙利用身邊的原材料做服裝——它總是身“披”海綿衣。海綿,作為海洋中的一種動物,沒有神經(jīng)細(xì)胞,沒有肌肉,看起來沒有什么危害性。然而,對綿蟹來說,海綿卻是天生的衣服原料,不僅取之不盡,而且免費!更重要的是,對許多海洋動物而言,海綿的味道并不好,因此,穿上海綿服裝的綿蟹就像穿上了一件天然的“防護服”。
久而久之,綿蟹就成了“裁衣達人”。在找到合適的海綿后,綿蟹先用步足和口器對海綿進行精心修剪,然后用后面的一對步足將衣服“穿”在身體背面。這對步足可不一般,它們往身體背面上方生長,而且指爪更是特化為尖銳的彎鉤與夾子,以便更好地固定海綿服,從此縱橫珊瑚礁!
珊瑚礁是海洋動物最集中的“社區(qū)”,這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大多服飾鮮艷,你甚至可以根據(jù)它們的“服裝”來鑒別物種,如同鑒別陸地上的鳥類或蝴蝶一樣。但有些魚類尤其愛美,它們的衣服不僅多彩而且多變。比如,有些魚的衣服是會隨著成長而發(fā)生變化的;有些魚性別不同,衣服也不同;有些魚到了該結(jié)婚的時候便會換上另外一套衣服,而且有的僅是雌魚換衣服,有的僅是雄魚換衣服,有的則是雌雄魚都換衣服,這完全根據(jù)物種而定。
雄性藍(lán)綠光鰓魚就有一套專屬的“新郎禮服”。雖然平時雄魚和雌魚看起來沒什么明顯的不同,但到了繁殖季節(jié),雄魚就會換上一套特別的“新郎禮服”——平時藍(lán)綠色的身體,從胸鰭開始變成黃色,后半部則變?yōu)楹谏?,這種變化緣于雄性激素的刺激,只有在繁殖期才會出現(xiàn)。雄魚希望以此引起雌魚注意,告訴雌魚:“我正在找女朋友,有意者請聯(lián)系我!”
在海洋中,最牛最酷的服裝設(shè)計師要數(shù)角箱鲀寶寶了——它設(shè)計的衣服根本沒有顏色,就是說,它身體透明,大有“此時無色勝有色”的架勢!
角箱鲀剛剛從卵里孵化出來時,嬌小無比,游得又慢,沒有利爪也沒有尖牙。所以,角箱鲀要想保住性命,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不被其他的海洋動物發(fā)現(xiàn),因此,它穿上了無色透明的衣服。這使得它能直接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捕食者很難發(fā)現(xiàn),就算看得到,它也像被撕得支離破碎的魚塊兒——很多捕食者對這么小的魚塊兒是完全沒有興趣的。
不過,角箱鲀不會一直這樣弱小,隨著身體逐漸長大,它的“衣服”也會逐漸變成棕色和黃色,同時“服裝”還會和鱗片融合到一起,變成盾甲包住全身,堅硬度堪比人類的鎧甲。這時,很少會有捕食者打它的主意了,因為穿上這件“衣服”的角箱鲀實在太難下咽了!
看完服裝秀,讓我們放松一下,跟隨海洋動物去吃一頓海洋大餐吧!為了滿足某些顧客的特殊需要,海洋餐廳特別舉辦了自助餐派對。這些食物千奇百怪,有你知道的,更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你想不到的,比如珊瑚、海藻、沙泥、寄生蟲……總而言之,這是一次很特別的自助餐派對,值得期待!
好吧,讓我們開始真正的飲食狂歡吧!
美艷珊瑚一盆活菜
最引人注目的菜品當(dāng)然是珊瑚。它們色彩豐富,模樣多變,有的像鹿角,有的像鞭子,有的像扇子……如果仔細(xì)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不是植物而是動物,而且還是一群動物,因為珊瑚的每一根枝杈都是由成千上萬個獨立的小珊瑚蟲組成的。它們常常伸出不長的觸手,來捕捉微小的浮游生物。可這會兒,它們卻成了美食。
向珊瑚美食發(fā)動“進攻”的是刺冠海星,它是吃珊瑚的大戶,常常借助腕下無數(shù)半透明的小足,將自己吸附在珊瑚礁表面上,然后把胃翻出來,貼在珊瑚礁上,同時分泌出消化液,將珊瑚蟲化為一頓營養(yǎng)豐富的“美味大餐”。幸虧今天參加自助餐派對的刺冠海星不多,否則它們一定會把這一大盆珊瑚吃得“面目全非”——要知道,刺冠海星食量驚人,一只刺冠海星如果“開足馬力”,一天能吃掉兩平方米的活珊瑚!
不知道什么時候,鸚嘴魚也來了。這是個奇特的家伙,因為長著鸚鵡嘴一樣的嘴巴而得名。鸚嘴魚本是沖著珊瑚上的藻類來的,可是它用堅硬的門齒啃來啃去,難免會啃進去一些珊瑚礁。不過,不用擔(dān)心,它絕對不會消化不良,因為鸚嘴魚的喉部有堅硬的咽喉齒,完全可以把吃進去的礁石磨碎,這些珊瑚礁被排泄出來時,哈哈,就變成了珊瑚沙。
各式海藻請君嘗
海洋動物并不都是“吃肉狂魔”,它們中還有一小部分是素食主義者,因此這里還有各種海藻供應(yīng)。據(jù)悉,供應(yīng)的海藻種類豐富,大的是巨藻,有幾百米高;小的呢,肉眼幾乎看不見。海藻生長的位置也各不一樣,有的長在珊瑚礁上,有的長在巖石上,有的長在貝殼上,有的長在其他海藻上,有的在海洋中漂浮,還有的干脆長在動物身體上。但它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利用陽光制造食物,是當(dāng)之無愧的“初級生產(chǎn)者”。而以它們?yōu)槭车膭游镆膊簧佟?/p>
長著小腦袋的臭肚魚,早就成群結(jié)隊地游到巖石或珊瑚邊上,開始啄食附著在上面的藻類。臭肚魚的牙齒排列得十分細(xì)密,就像梳子一樣,而為了有較長時間消化植物纖維,臭肚魚的腸子也變得細(xì)長。
海膽則趁機“摸”到巨藻的根部,打算從巨藻的根部開始啃起,這可太糟糕了,因為巨藻要依靠根部緊緊抓住礁石或海底,一旦根部被毀,巨藻就難免會被海浪沖走。如果放任海膽胡吃海喝,一只海膽就能吃掉30 多米的巨藻。因此,自助餐必須限定海膽的用餐時間。
同時前來用餐的還有“鎧甲”護身的綠海龜。它已經(jīng)告別了童年,放棄了磷蝦等美食,開始了吃素的日子,這里供應(yīng)的各種海草和大型藻類,都是它的最愛。
吃泥沙竟然是吃有機碎屑?
注意,就在特別安排的潮間帶(漲潮時被水淹沒,退潮時露出水面的海邊稱為潮間帶),有另外一些食客正在大快朵頤。它們的食物令人不忍直視——竟然是黑黝黝、黏糊糊的泥沙!再看看食客,圓球狀的甲殼,猶如藍(lán)紫色的小光頭,再仔細(xì)看看,它的雙眼極其細(xì)小,細(xì)長的步足與螯腳呈白色,步足與頭胸甲相接處為紅色,相當(dāng)艷麗,像顆紅寶石,原來是和尚蟹呀!這會兒,它正用湯勺一樣的雙螯仔仔細(xì)細(xì)地刮取泥沙呢,還一邊刮一邊向口器里送。它的口器也不停蠕動,好像把吃進去的泥沙又吐出來了。泥沙好吃嗎?你也想嘗嘗嗎?和尚蟹能用口器把泥沙和有機食物分開,然后吃下有機質(zhì),泥沙則被弄成圓泥球吐出來。
除了和尚蟹,有同樣口味的食客還有大鱗鮻。它的幼兒時代是在海水中度過的,稍大一點兒才移居到紅樹林區(qū)。大鱗鮻身體嬌弱,卻對美食有獨特偏好。它挖食海底的泥沙等碎屑,再經(jīng)由鰓蓋把過濾后的非有機物殘渣排出來。
專為寄生蟲、黏膜等而來
還有一些食客十分美貌,它們長相相似,淡藍(lán)色的身子上都有一條從頭到尾逐漸加寬的黑色縱帶??捎腥さ氖?,它們不吃珊瑚,不吃海藻,不吃泥沙,似乎對各種美食都毫無胃口,卻對來訪的食客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在它們跟前搖頭擺尾。而某些食客,尤其是那些吃肉的家伙,也表現(xiàn)得特別配合,它們將鰭張開并停止不動。
哈哈,說到這兒你一定知道了,它們就是傳說中的“魚醫(yī)生”——裂唇魚。要知道,有一些寄生蟲會住到海洋動物的體內(nèi)或者體表上吃喝拉撒睡,整得海洋動物痛不欲生。不過,這些寄生蟲卻是裂唇魚心儀的食物,裂唇魚很樂意用尖嘴一口一口地吃掉那些可怕的、討厭的家伙。而那些吃肉的海洋動物,牙縫里經(jīng)常會塞有食物殘渣,這也是裂唇魚的美食,只要海洋動物張開嘴,裂唇魚便會一頭鉆進去,逐一清除。如果有海洋動物傷口膿腫或組織壞死,裂唇魚也可以將傷口上的寄生蟲一一清除。反正對裂唇魚而言,這些“壞家伙”都能填飽肚子。當(dāng)然,最美味可口的還是海洋動物的黏膜。只要有機會,裂唇魚總想偷偷啃上一口??上?,海洋動物對此可是十分不滿,它們一旦被咬,便會馬上離去。裂唇魚對此表示遺憾,遺憾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