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月
火地島在南美洲的最南端,與南美大陸僅僅隔著一條不太寬闊的海峽——麥哲倫海峽。1520 年,航海家麥哲倫航行至此,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條海峽。他站在船頭,望向一座島,島上的居民正聚在一起燃起堆堆篝火,于是,愛起名字的麥哲倫先生給這座島起了個名字——火地島。
實際上,火地島是一片群島,其中最大的那座主島叫大火地島,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火地島。今天的火地島為兩個國家共有,大約三分之二屬于智利,另外三分之一屬于阿根廷。不過,阿根廷雖然占的面積比較小,但卻最先在火地島上建立了一座城市——烏斯懷亞,并且這座城市如今也成了火地島的主要景點之一。
“烏斯懷亞”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有人說是“向西深入的海灣”,也有人說是“觀賞落日的海灣”,總之,這座城市建在山坡上,面朝大海,城市腳下就是平靜的海港,五彩繽紛的房子背靠著美麗的雪山,這樣的景象倒是很像北歐的童話小鎮(zhèn)呢!
火地島的許多居民經(jīng)營著山地牧場,主要養(yǎng)羊。伐木業(yè)、漁業(yè)也是這座島上的優(yōu)勢產(chǎn)業(yè)。烏斯懷亞的街道雖然不寬,但是十分干凈,店鋪多,生活氣息很濃,最棒的是港口一側(cè)還開了各種各樣的餐廳,在這里我們能吃到鮮嫩的羊肉和深海魚蝦,還有剛打撈上來的大螃蟹。
餐廳老板驕傲地跟我們說,烏斯懷亞這座城市雖然不大,但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凡是從南美洲出發(fā)前往南極的人,無論是科考還是旅行,必定要在烏斯懷亞港中轉(zhuǎn)補給。
火地島西部和南部的一大半土地實際上都屬于智利,這些土地基本上都是崎嶇的山地,是南美大陸安第斯山脈的余脈。站在烏斯懷亞的街巷中,那座能望見的雪山就歸智利管轄?;鸬貚u的群島之間有一條“天然水道”,叫比格爾海峽,這是一條從東部的大西洋,跨過阿根廷、智利兩國到西部太平洋的水道。比格爾海峽景色優(yōu)美,海浪不大,其周邊小島上有數(shù)不清的動物。從火地島起航前往南極洲的游船,必定要經(jīng)過這里,因為在踏上南極大陸之前,誰不想看看可愛的胖海獅和小企鵝呢?
與烏斯懷亞只相隔一條比格爾海峽的沿海地區(qū),似乎也有人生活居住,這里屬于智利,叫威廉斯港。2019 年5 月,智利政府將威廉斯港的居住區(qū)升級為“市”。從此,威廉斯港便代替烏斯懷亞成為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不過,威廉斯港的發(fā)展水平不及烏斯懷亞,這座最新的地球最南端的城市還在努力宣傳自己。
從烏斯懷亞出發(fā)向北不遠,是火地島著名的自然保護區(qū)。在這個自然保護區(qū)里,我和飄逸水母見到了400 米懸崖之下的暗湖,沿著徒步道穿過一片森林,見到了幽藍的法尼亞諾湖,房屋掩映在綠樹間,看起來像仙境一樣。
火地島國家公園中最受歡迎的,肯定就是貫通其間的小火車了。這列彩色的小火車從北面的營地一路南下,沿途盡是雪峰、湖泊和森林的美景。而最讓人震驚的是,這列長長的火車軌道竟然與眾多罪犯有關(guān)。
19世紀(jì)末,阿根廷實行“火地島移民計劃”——將大量身強體壯的罪犯遷移到火地島上搞建設(shè)。他們在這里砍伐樹木、搬運石頭,卻只能用牛拉車的方式把樹木、石頭運送到工地。20世紀(jì)初,鐵軌和小火車終于取代了昔日的運送方式,火地島隨之加快了建設(shè)速度。所以說,我們今天坐的小火車,原本是運送石料、木材和大量“罪犯工人”的。
小火車的終點站是一座貼滿了各種紀(jì)念貼紙的鐵皮屋,門口放著一只大郵筒,這里被稱為“世界盡頭”郵局,所以有很高的人氣。
經(jīng)營者是一位很有趣的老爺爺。按照火地島國家公園的規(guī)定,公園的土地上是不允許建郵局的,所以老爺爺把郵局小屋建在了伸到海中的木頭棧橋上。為了吸引游客,他還刻了一枚印章,就像紀(jì)念郵戳一樣,我也來蓋一個留作紀(jì)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