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垚
位于上海市徐匯區(qū)淮海中路1843 號的宋慶齡故居,不僅是宋慶齡從事國務活動的重要場所,更是她心中“可愛的家”。宋慶齡為何要把這里稱作“我可愛的家”呢?因為她本身就是一位熱愛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人,她愛讀書、愛美食、愛音樂,興趣十分廣泛。
整潔的直發(fā)向后梳,在腦后挽成一個發(fā)髻,宋慶齡長期保持著這樣的發(fā)型,不曾改變。宋慶齡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這種發(fā)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
宋慶齡每天都會坐在梳妝臺前,用專門的梳妝用具來梳頭。一把象牙梳子,一根用來挑頭路的骨鉆,這些都是她心愛的嫁妝,用了一輩子。
宋慶齡曾說:“時尚和服飾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宋慶齡愛穿旗袍,她的旗袍一直緊跟甚至是引領時尚。從最初的“倒大袖”(袖子寬大且下大上小的旗袍)到后來風靡一時的“掃地旗袍”(下擺長可及地,能蓋住腳面的旗袍),她都穿過。秋冬時節(jié),宋慶齡經(jīng)常穿厚呢面料的長袖旗袍;夏天來臨,宋慶齡則偏愛穿香云紗面料的旗袍,它質(zhì)地輕薄、爽滑,不粘皮膚。
關于著裝,宋慶齡從不追求華美,她的旗袍大多樸素,裙擺也都是低開衩的。宋慶齡生活節(jié)儉,不輕易做新衣服。如果以前的旗袍穿著瘦了,她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寬一些再穿。
你知道宋慶齡最大的愛好是什么嗎?是閱讀。她曾說過:“我最大的樂趣就是,閱讀可以找到的各種雜志和書籍?!彼拈喿x面很廣,上海寓所中就有藏書數(shù)千冊,包括文學、政治、法律等多個領域,涉及中、英、日、俄等多種語言。
在自己留下的財產(chǎn)中,宋慶齡最為看重的就是她的數(shù)千冊藏書。早在1974 年,宋慶齡就給上海寓所的藏書找好了新主人——摯友鄧廣殷。因為她認為鄧廣殷跟自己一樣喜歡讀書,對書的珍惜超過其他任何東西。
宋慶齡去世后,鄧廣殷先生將這些書全部捐給了國家,由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珍藏。他希望這些藏書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護和利用,讓宋慶齡的“遺產(chǎn)”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宋慶齡喜愛美食,尤其偏愛上海菜。據(jù)她的保姆回憶,宋慶齡喜歡吃糯米,還會囑咐她在雪里蕻上市的時候腌上滿滿兩大缸,經(jīng)濟又方便。
1962 年春節(jié)時,宋慶齡連吃了三天水筍紅燒肉。在她家的春節(jié)菜單上,我們還能看到上海普通人家過年常吃的白斬雞、糖醋小排骨、辣白菜、炒年糕、糯米圓子……其中唯一有點兒特殊的是豬肉餃子。原來,這是宋慶齡為了照顧寓所里來自北方的工作人員而特意加上的。
宋慶齡愛吃美食,也愛做美食。在宋慶齡的藏書中,竟也有不少菜譜。偶爾下廚,做上一兩個拿手菜和親友分享,是宋慶齡生活中的一大樂事。有一次,攝影師陪宋慶齡來到昆明,宋慶齡想著她從沒吃過自己炒的菜,就親自為她炒了一道青椒鱔魚絲,攝影師吃完贊不絕口。她們一共在昆明住了36 天,宋慶齡做了36 道菜,沒有一次重樣,可以說是廚藝了得。
1951 年的冬天,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來宋慶齡家里做客,宋慶齡非常熱情地為他們煮了咖啡。據(jù)王光美回憶,宋慶齡煮的咖啡香極了,宋慶齡還答應要把煮好咖啡的秘訣傳授給她。
平時,你們都會如何放松自己的心情呢?對于宋慶齡來說,“音樂是最好的消遣”。宋慶齡對音樂的喜愛得從她的孩提時代講起。宋慶齡小時候,每到晚上,一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她的父親會用男中音一首接一首地給孩子們唱歌。
宋慶齡上海的家里收藏有五百余張唱片,既有西方經(jīng)典《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也有極具東方特色的《黃河大合唱》等。為了能聽到鐘愛的老唱片,宋慶齡還會請國外的朋友幫她代購。約翰·施特勞斯的《維也納森林》、珍妮·麥唐納的《當我們年輕快樂的時候》以及舞蹈音樂《耶蘭達》等,都在她的代購清單上。
宋慶齡還彈得一手好鋼琴,不過,她從不在外人面前表演。宋慶齡住過的地方,一般都有鋼琴相伴。她有時一連彈上幾個小時仍覺得意猶未盡。據(jù)宋慶齡的秘書回憶,宋慶齡彈得最多的曲子是《藍色多瑙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
宋慶齡充滿愛心,不僅愛國,而且愛家。她用熱愛和樂觀擁抱世界,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