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京艷
從初中寫身邊事的狹義記敘文到高中寫復雜的廣義記敘文,高中生需要提升的不僅僅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借助故事反映自己視野、胸懷和思想深度的能力,以及對故事的設計能力。例如,面對以“但是還有你”為題寫一篇記敘文的作文題,一位學生這樣寫:小宇中考前的懈怠致使他沒能考上理想高中,因此上高一后他一度無心向學。這天,父母跟他談心(文章主體部分是母子之間的對話描寫)后,小宇振作起來。結尾點題:人生會有低谷,但是幸好還有你——父母的支持與幫助。作為一篇高中記敘文,這篇文章無論是認知水平,還是對故事的設計,都是失敗的。那么,一篇質量上乘的高考記敘文應該具有哪些特質呢?
1.有意義,這主要體現(xiàn)在故事的選材、立意方面,應通過講述的故事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態(tài)度,體現(xiàn)對社會、歷史、自然、生命、哲學的思考。如,同樣是以“但是還有你”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不妨比較一下以下幾個選材、立意角度。(1)家庭和學校角度:在心靈低谷時,但是還有你——父母、老師、朋友等的撫慰、支持、幫助。(2)社會角度:在外遇到困難時,但是還有你——社會上陌生人的幫助,讓人心生溫暖和希望;在環(huán)境惡化時,但是還有你——致力于打造青山綠水的治沙者、造林者;在災難面前,但是還有你——或臨危受命,或自覺自發(fā)沖在前面的人,如大火中沖在前面的消防員等;在人心浮躁、很多人追求安逸享樂的今天,但是還有你——堅守在冷清、貧瘠、艱苦的地方,奉獻自我的人,如大國工匠、扶貧者、戍邊戰(zhàn)士等。(3)文化角度:在傳統(tǒng)文化漸行漸遠的今天,但是還有你——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這些選材、立意的角度,從家庭、學校,到社會、文化,哪種角度更容易展現(xiàn)出情懷和認識高度,一目了然。要讓故事有意義,首先要打破“親身經(jīng)歷”的局限,跳出個人生活的小圈子,從更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取材,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將現(xiàn)實生活與自己的思想情感結合在一起。
2.有意思,即故事有設計,包括構思巧妙(情節(jié)有波瀾、有沖突、有新意),描寫生動,引人入勝。如一位學生在寫作時巧妙運用擬人的手法,全文以“我”(圓明園十二生肖馬首銅像)的視角見證在國際拍賣會上,何鴻燊是如何拍下馬首送歸國家的。文章通過細節(jié)想象復原了當時的情景,開篇就是“6910萬港元!第三次!成交!”,倒敘手法的運用,引人入勝。
3.有意味,即對題目內(nèi)涵挖深掘透,由實入虛,由表層義到深層義,最后虛實結合,契合自然。就如同以“但是還有你”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你”可以是“實”的人、事、物,也可以是“虛”的愛、溫暖、真情、希望、信仰,等等。如,一位學生寫“但是還有使命”:大漠風沙,偏僻荒蕪,但是還有對敦煌文物的熱愛與使命,讓常書鴻幾十年固守在昏暗的陋室,守護著祖國的千年傳承。相比較而言,“虛”一般比“實”更能直擊材料核心,提升文章主旨。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2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