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鳳
摘要:目的:探究對股骨頸股骨折患者實行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股骨頸股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簡單隨機化分組方法分為對照組(25例)與觀察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觀察組采用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下肢腫脹程度、疼痛情況與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發(fā)生率。結果:對比兩組患者下肢腫脹程度,觀察組較佳,(P<0.05)。對比兩組患者疼痛情況,觀察組較佳,(P<0.05)。對比兩組患者DVT發(fā)生率,觀察組較佳,(P<0.05)。結論:對股骨頸股骨折患者實行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腫脹情況,減輕患者疼痛情況,減少患者DVT發(fā)生率,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股骨頸股骨折;DVT;疼痛;下肢腫脹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股骨頸股骨折是較為常見的骨科疾病,患者一旦發(fā)生該疾病,多通過手術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1]。手術方式能讓患者骨折的部位迅速復位,能提升患者的治療速度。但是,以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患者容易產(chǎn)生DVT,風險性較大。DVT的形成會提升患者血液粘稠度,減緩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導致其產(chǎn)生肢體腫脹疼痛等情況,影響患者治療的安全性[2]。故在治療過程中,應以科學的護理干預方式,對患者治療過程進行干預。常規(guī)護理干預下,護理人員單純的按照醫(yī)囑指導患者接受藥物干預等。但在該護理干預下,效果不佳。我院對患者實行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能以中醫(yī)方式對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干預,對于改善患者DVT情況,緩解患者疼痛情況有積極意義[3]?;诖?,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股骨頸股骨折患者為對象,分析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股骨頸股骨折患者共50例,收治時間(2020.1-2022.1),將患者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均實行手術治療方式。對照組25例,其中男性患者為13例,女性患者為12例,其年齡集中在32-59歲之間,均值(44.92±2.67)歲。觀察組25例,其中男性患者為14例,女性患者為11例,其年齡集中在31-60歲之間,均值(44.93±2.66)歲。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比。兩組患者均經(jīng)過檢驗確診為股骨頸股骨折,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并且所有參與其中的患者與家屬,均在完全知情的條件下,簽署相關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術后實時檢測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對患者的下肢進行固定,并定期檢查患者的皮膚以及肢體情況,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處理,為其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環(huán)境。針對患者可能產(chǎn)生的并發(fā)癥,輔助患者完成康復訓練。
觀察組: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①穴位貼敷:制作中藥貼敷配方,包括三七5g,芥子5g。將諸多藥材混合研磨成粉狀,并加入一定劑量白凡士林經(jīng)過慢火熬至變深黃色,外敷于沖門,足三里,上巨虛,豐隆,三陰交,保證中藥敷貼范圍為3cm×3cm左右,貼敷頻率:1次/日,每次保持四小時,并對相關穴位進行按摩。②中藥涂擦:選取醫(yī)院自制的跌打酊合劑,采用棉球將藥液充分浸濕,在腫脹部位避開傷口反復涂抹并按摩。③艾灸:保證患者仰臥體位,使患者的施灸穴位(足三里、上巨虛)充分暴露,并找到準確的施灸穴位,將艾條點燃,對患者進行熏灸,并與患者的皮膚保持3cm距離左右,結合患者的實際感受,使患者感受到文人無灼痛,治療時間:20min/次,1次/日。④中藥藥熨:選取中藥藥材天南星、三七、紅花、大黃、白芷、赤芍、草烏、吳茱萸各5g,肉桂、干姜、細辛、玄參、川穹15g,威靈仙25g,將諸多藥材充分混合,打磨成粒狀,并將其分裝在布包內,使其浸沒在400ml陳醋中保持二十分鐘。并將其加熱,保持藥物溫度(60°-70°),手戴手套拿藥包在患者的大腿與髖部腫脹部位來回熨燙,預防燙傷,剛開始藥包比較燙,不能直接敷于患者皮膚,等藥包溫度到40°后,可直接敷于皮膚上,保持熱敷時間為20min/次,2次/日。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下肢腫脹程度、疼痛情況與DVT。
①下肢腫脹程度:術后1d與7d分別測量患者下肢腫脹情況,以下肢膝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下5cm為測量點,反復測量三次,取均值,最終確定腫脹情況,測量結果越低護理效果越佳。
②疼痛情況:以VAS評分評價患者疼痛情況,滿分10分,分值越低護理效果越佳。
③DVT發(fā)生率:觀察兩組患者中發(fā)生DVT的患者數(shù)量以及其所占比例,所占比例越低護理效果越佳。
1.4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采集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5.0軟件統(tǒng)計分析。涉及計量與計數(shù)內容應用(±s)、%表示,并以t、χ2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以(P<0.05)表示有意義。
2.結果
2.1下肢腫脹程度
下肢腫脹程度對比:術后1d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術后7d,觀察組明顯較低(P<0.05),見表1。
2.2疼痛情況
疼痛情況:術后1d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術后7d,觀察組明顯較低,(P<0.05),見表2。
2.3 DVT發(fā)生率
對照組患者DVT為4(16.00%)例,觀察組患者DVT為0(0.00%)例。兩組患者對比,觀察組患者數(shù)量明顯較低,且具有較高統(tǒng)計學差異(χ2=4.348,P=0.037<0.05)。
3.討論
股骨頸股骨折是骨折的一種,患者經(jīng)過手術治療方式后,需要較長的臥床休息時間,在恢復過程中,患者的下肢活動受到限制[4]。并且患者的手術創(chuàng)傷的影響下,也會影響其下肢功能。患者長期臥床導致下肢血液流動速度變慢,讓其血液持續(xù)處于高凝狀態(tài),最終導致DVT的生成。DVT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下肢腫脹以及疼痛等,嚴重者還會形成壞疽[5]。如果血栓脫落,則會阻礙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以及流動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動脈血栓的產(chǎn)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為此,應采取科學的護理方式,改善患者的DVT癥狀。
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下,實施中藥貼穴位、中藥涂擦、艾灸、中藥藥熨干預,將諸多藥材準確適用,發(fā)揮出各自功效。在術后恢復期對患者進行中藥護理干預,使用紅花、當歸等活血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防止患者產(chǎn)生DVT癥狀。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下肢疼痛情況以及下肢腫脹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DVT的發(fā)生率也較低。說明實行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能預防下肢DVT的發(fā)生。中醫(yī)將DVT歸類于脈痹癥狀,認為產(chǎn)生該癥狀的原因是患者血瘀。腫脹是患者術后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減輕腫脹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術后疼痛感。中醫(yī)認為四肢骨折后筋脈受損、筋脈失養(yǎng),氣血運行受阻。取紅花、紫草、赤芍、當歸進行中藥涂擦以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目的。并且,護理人員以中藥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起到活血的作用,可以消除患者的下肢腫脹情況。在艾灸及中藥藥熨作用下,能加快患者下肢血液流動的速度,擴張患者的血管進一步預防DVT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股骨頸股骨折手術患者實行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患者下肢DVT發(fā)生率,能減輕患者的下肢疼痛情況以及下肢腫脹情況,故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蔣惠琴. 對手術后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中醫(yī)特色護理對預防其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20,18(21):189-190.
[2] 劉虹,陳萍. 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下肢腫脹、疼痛及DVT形成的影響[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2):325-327.
[3]車鋒敏,傅雙. 個案管理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2,7(3):171-173.
[4]竇晨浩,李天華,楊淑紅,等. 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學特征研究[J]. 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22,24(3):262-266.
[5]黃泳梅,吳惠冰,李桓. 中醫(yī)特色康復護理對股骨頸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6):1055-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