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紅脈穗螟寄生蜂寄主選擇研究

      2022-05-30 03:13:56呂朝軍鐘寶珠李朝緒張楚毓趙建超
      生物安全學(xué)報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蠟螟卷蛾寄生蜂

      呂朝軍, 鐘寶珠, 李朝緒, 凌 青, 張楚毓, 趙建超

      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熱帶油料作物生物學(xué)重點實驗室,海南 文昌 571339

      紅脈穗螟Tirathabarufivena(Walker)是檳榔ArecacatechuL.、油棕ElaeisguineensisJacq.等棕櫚作物的重要害蟲,可通過為害花絮和心葉造成作物產(chǎn)量損失(黃山春等,2008; 周亞奎等,2012; Muhammadetal.,2018; Zulkeflietal.,2015),目前針對該蟲的防治仍以化學(xué)防治為主(潘潤東等,2021)。近年來隨著種植戶綜合防治意識提升以及消費者對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要求的提高,生物防治技術(shù)在紅脈穗螟防治上的應(yīng)用逐漸被重視,如細點扁股小蜂ElasmuspunctulatusVerma Hayat (甘炳春等,2011a,2011b,2013)、墊蚹螋ChelisochesmorioFab.(鐘寶珠等,2014)、昆蟲病毒HaNPV(甘炳春等,2010)、昆蟲病原線蟲(鐘寶珠等,2021a)、綠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呂朝軍等,2014)等均對紅脈穗螟具有防治潛力。

      近年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褐帶卷蛾繭蜂BraconadoxophyesiMinamikawa、周氏嚙小蜂ChouioiacuneaYang (海南種)對紅脈穗螟具有一定的寄生能力,其中前者寄生紅脈穗螟幼蟲,后者寄生紅脈穗螟蛹(鐘寶珠等,2021b)。目前,針對這2種寄生蜂的規(guī)模化繁育技術(shù)研究還較少,其中,呂朝軍等(2020)篩選出對褐帶卷蛾繭蜂繁育效果較佳的接種器材60目養(yǎng)蟲管,林玉英等(2008)分析了褐帶卷蛾繭蜂的室內(nèi)種群生命表,而對這2種寄生蜂的寄主優(yōu)化選擇、最佳接種比例等均有待闡明。為此,本文選擇了4種常用試驗昆蟲為供試寄主,研究了這2種寄生蜂對它們的寄生效果和最佳接種比例,以期為紅脈穗螟寄生蜂的規(guī)?;庇峁﹨⒖?。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褐帶卷蛾繭蜂成蟲和蜂繭均采自海南屯昌南坤鎮(zhèn)檳榔園;周氏嚙小蜂(海南種)成蟲采自海南陵水縣椰子園。米蛾Corcyracephalonica(Stainton)、大蠟螟Galleriamellonella(L.)、黃粉蟲TenebriomolitorL.、大麥蟲Zophobasatratus(Fab.)均為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椰子研究所自繁自養(yǎng)。其中,米蛾、黃粉蟲和大麥蟲采用麥麩飼養(yǎng),大蠟螟采用人工飼料(吳艷艷等,2010)飼養(yǎng)。

      試蟲飼養(yǎng)、寄主選擇試驗和接種比例試驗均在室內(nèi)開展,繁育溫度為(26±1) ℃,濕度70%~75%。以自制60目網(wǎng)管(φ30 mm,長75 mm)為褐帶卷蛾繭蜂繁育器材,以指形管(φ15 mm,長100 mm)為周氏嚙小蜂繁育器材。

      1.2 試驗方法

      1.2.1 寄主選擇 由于本試驗中4種寄主的個體差異較大,操作中會出現(xiàn)寄生蜂麻痹寄主死亡而不產(chǎn)卵,及寄主著卵量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因此,在保證充足寄主前提下,本研究以寄生蜂單雌繁蜂數(shù)為標準篩選最佳寄主。各處理寄生蜂均選擇新羽化交配的雌蜂2頭,接種米蛾數(shù)量為20頭,大蠟螟、黃粉蟲和大麥蟲數(shù)量均為10頭。寄生6 d后剔除未寄生的個體,持續(xù)觀察被寄生的寄主,直至新的寄生蜂羽化為止,統(tǒng)計新羽化寄生蜂個體數(shù)并計算單雌寄生蜂所產(chǎn)后代個體數(shù)。每處理重復(fù)3次。

      1.2.2 接種比例選擇 褐帶卷蛾繭蜂:大蠟螟5齡幼蟲為寄主,蜂蟲比分別為3∶1、2∶1、1∶1、1∶2和1∶3。其中:3∶1處理中每管30頭蜂、10頭寄主;2∶1處理中每管20頭蜂、10頭寄主;1∶1處理中每管10頭寄主、10頭蜂;1∶2處理中每管10頭蜂、20頭寄主;1∶3處理中每管10頭蜂、30頭寄主。試驗重復(fù)3次。統(tǒng)計各處理寄生蜂寄生率、單雌蜂繁蜂數(shù)及單寄主出蜂量。

      周氏嚙小蜂:以黃粉蟲初蛹(1~2日齡蛹)為接種寄主。接種方法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同褐帶卷蛾繭蜂。

      1.3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Excel 2010進行繪圖,所得數(shù)據(jù)均用平均數(shù)±標準誤表示,差異顯著性比較采用鄧肯氏新復(fù)極差檢驗法(DMRT法)。

      寄生率/%=被寄生寄主數(shù)/寄主總數(shù)×100;

      單雌繁蜂量=各處理總出蜂數(shù)/各處理接種雌蜂數(shù)量;

      單寄主產(chǎn)蜂量=各處理總出蜂數(shù)/各處理接種寄主數(shù)量。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寄生蜂寄主選擇

      褐帶卷蛾繭蜂可寄生米蛾和大蠟螟幼蟲,以大蠟螟處理組的單寄生蜂繁蜂數(shù)最多,平均(30.83±5.45)頭,其次為米蛾幼蟲處理組,以黃粉蟲和大麥蟲為寄主接種褐帶卷蛾繭蜂,均未看到寄主被寄生的現(xiàn)象(圖1A)。表明供試的4種昆蟲中,大蠟螟適宜用來繁育褐帶卷蛾繭蜂,而黃粉蟲和大麥蟲無法作為褐帶卷蛾繭蜂的繁育寄主。

      供試4種昆蟲蛹接種周氏嚙小蜂后,寄主均出現(xiàn)被寄生的現(xiàn)象,但以大蠟螟和黃粉蟲蛹為寄主的后代寄生蜂數(shù)量較多,單頭寄生蜂平均繁蜂數(shù)分別為(37.50±1.80)和(44.83±7.78)頭,顯著高于米蛾處理組和大麥蟲處理組(圖1B)。從寄主飼養(yǎng)難易度和飼養(yǎng)成本的角度考慮,以黃粉蟲蛹為周氏嚙小蜂繁育寄主為宜。

      2.2 寄生蜂與寄主接種比例選擇

      2.2.1 褐帶卷蛾繭蜂 結(jié)果(表1)表明,隨著蜂蟲比的降低,大蠟螟的寄生率下降,其中:蜂蟲比3∶1處理組,寄生率最高(93.33%);蜂蟲比1∶3處理組,寄生率僅為31.11%。各處理的寄生蜂單雌產(chǎn)蜂數(shù)比較結(jié)果表明:蜂蟲比3∶1處理組的出蜂數(shù)顯著低于其他處理,僅為8.97頭;蜂蟲比2∶1、1∶1、1∶2和1∶3處理組單雌寄生蜂出蜂數(shù)分別為17.30、22.37、22.70和21.93頭,且之間無顯著差異。隨著寄主數(shù)量的增加,單寄主出蜂數(shù)呈現(xiàn)下降趨勢。因此,從寄主被寄生率、單雌出蜂數(shù)及單寄主繁蜂數(shù)等多方面考慮,以蜂蟲比1∶1和2∶1接種最佳。

      2.2.2 周氏嚙小蜂 不同蜂蟲比處理后,周氏嚙小蜂寄生情況見表2。結(jié)果表明,在3∶1和2∶1處理中,寄主均被寄生蜂寄生,隨著黃粉蟲蛹比例增加,寄生率下降。單雌產(chǎn)蜂量中,3∶1處理組出蜂量最少(平均45.91頭),而以1∶1處理組最多(平均89.13頭)。在黃粉蟲單蛹出蜂數(shù)中,以3∶1和2∶1數(shù)量最多,分別為137.73和148.60頭,之后隨寄主增加,單蛹出蜂數(shù)呈現(xiàn)下降趨勢。從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以2∶1的蜂蟲比進行周氏嚙小蜂的接種,無論寄生率還是寄生蜂的后代數(shù)量均較高。

      圖1 褐帶卷蛾繭蜂(A)和周氏嚙小蜂(B)以4種昆蟲幼蟲為寄主的單雌繁育后代數(shù)量Fig.1 Number of offspring per B. adoxophyesi (A) and C. cunea (B) female larvae of four species of insect as hosts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 Th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表1 蜂蟲比對褐帶卷蛾繭蜂寄生效果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ratio of wasp and host on parasitism of B. adoxophyesi

      表2 不同蜂蟲比接種對周氏嚙小蜂寄生效果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 of wasp and host on parasitism of C. cunea

      3 討論

      在天敵昆蟲的規(guī)模化繁育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寄主選擇問題,選擇適宜的寄主可以在保障天敵獲得最大量后代的同時大幅降低繁育成本。研究顯示,花絨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Fairmaire)寄主選用大麥蟲蛹繁育出的后代成蟲的體長、體寬、體質(zhì)量均值都比原寄主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幼蟲繁育出來的大(姜嫄等,2021),而黃粉蟲蛹、大蠟螟幼蟲無法繁育出花絨寄甲成蟲(王志華等,2018),其中黃粉蟲蛹由于表皮硬化過快導(dǎo)致花絨寄甲初孵幼蟲無法寄生(鄭華英等,2016)。徐秀倩等(2019)在中華甲蟲蒲螨PyemoteszhonghuajiaYu, Zhang & He 替代寄主研究發(fā)現(xiàn),麻天牛ThyestillagebleriFaldermann的寄生率最高為99.33%,且產(chǎn)品成品率高達96.00%,顯著高于黃粉蟲初蛹和大麥蟲初蛹,且所需培養(yǎng)時間短。本研究中,供試4種昆蟲幼蟲僅大蠟螟和米蛾可以被褐帶卷蛾繭蜂寄生,其中以大蠟螟為寄主產(chǎn)生的后代要高于米蛾。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褐帶卷蛾繭蜂在確定寄主時,會先麻痹寄主,之后用產(chǎn)卵器在蟲體表面反復(fù)試探,同時伴隨用口器清潔寄主體表的行為。由于繁育飼料的不同,米蛾采用麥麩飼養(yǎng),大蠟螟則選擇人工飼料飼養(yǎng),導(dǎo)致米蛾體表的粉塵遠多于大蠟螟,褐帶卷蛾繭蜂在清理米蛾體表時所用時間高于大蠟螟,同時大蠟螟體型要大于米蛾,且大蠟螟飼料中含有蜂蜜等甜味物質(zhì),可能是褐帶卷蛾繭蜂易于選擇大蠟螟進行寄生的原因。供試的4種昆蟲蛹均可繁育出周氏嚙小蜂,但繁蜂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其中以黃粉蟲和大蠟螟蛹的效果較好。

      在寄生蜂繁育過程中,適宜的蜂蟲比對于接種的成功率和繁育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王志華等(2018)研究表明,大麥蟲作為花絨寄甲幼蟲替代寄主,最佳接蟲比為1∶5,此時化蛹率達70.40%,羽化率達94.03%。麥蛾繭蜂與印度谷螟幼蟲按6(對)∶20 (頭)接入時,子代羽化成蜂數(shù)最多(87.5頭),且雌蜂比例最大(黃衍章等,2016)。楊文波等(2018)和代平禮等(2005)發(fā)現(xiàn),以黃粉蟲初蛹為寄主,不同蜂蟲比對管氏腫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 et Wu繁蜂量、寄生成功率等指標有較明顯的影響,蜂蟲比2∶1時各項指標達到最佳。吳偉等(2008)在管氏腫腿蜂和川硬皮腫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的寄主接種試驗中發(fā)現(xiàn),以松墨天牛幼蟲為寄主,蜂蟲比3∶1時2種腫腿蜂感染率、寄生率、產(chǎn)卵量和出蜂量等均最佳。本研究中,綜合寄生蜂的寄生率、單雌繁蜂數(shù)和單寄主出蜂數(shù)等因素,褐帶卷蛾繭蜂和大蠟螟幼蟲以蜂蟲比1∶1、2∶1接種最佳,而周氏嚙小蜂和黃粉蟲以2∶1的蜂蟲比進行接種效果較好。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褐帶卷蛾繭蜂和周氏嚙小蜂麻痹寄主的數(shù)量要遠遠高于最終選擇寄生的寄主數(shù)量,其最終選擇寄生的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蠟螟卷蛾寄生蜂
      杉樹杉梢小卷蛾防治技術(shù)要點
      豐臺區(qū)槐小卷蛾的監(jiān)測調(diào)查與防治
      大蠟螟的非凡聽力
      知識窗(2019年9期)2019-10-09 03:28:34
      巧用寄生蜂防控中蜂巢蟲
      蜜蜂雜志(2019年12期)2019-06-16 06:17:00
      寄生蜂適應(yīng)性生殖行為策略的研究進展
      大蠟螟營養(yǎng)成分分析與評價
      大慶地區(qū)六種卷蛾的初次記述
      2013 年拉薩市青稞田寄生蜂對蚜蟲的寄生率調(diào)查
      西藏科技(2015年3期)2015-09-26 12:11:03
      獨行殺手寄生蜂
      青海省兩個新記錄種——松皮小卷蛾與灰翅小卷蛾初報
      德化县| 乐东| 旬阳县| 兴安盟| 广州市| 双峰县| 正镶白旗| 大厂| 绥化市| 贺兰县| 穆棱市| 阿鲁科尔沁旗| 淳化县| 舞阳县| 博野县| 绥宁县| 无棣县| 鸡东县| 晋江市| 兴山县| 申扎县| 工布江达县| 崇州市| 新化县| 靖州| 莲花县| 易门县| 彭泽县| 乌拉特前旗| 绥滨县| 德江县| 阜康市| 施秉县| 临沧市| 托里县| 江北区| 通州市| 化德县| 廊坊市| 城固县|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