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俊
盛夏七點鐘的陽光落在拙政園對面的橋堍上,“阿要買梔子花哎,白蘭花”。拎著竹籃賣花阿婆們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簾,淡粉底色、黑紅相間的線條組成的小格子布衣衫干凈利落,腰際系一青布竹裙,腳著紅色花布鞋,手挽竹籃,托起一盤香氣襲人的白蘭花、玳玳花、茉莉花。
蘇州人的話音,“梔子”兩個音一個樣,都發(fā)“嗞”音,這樣的叫賣差不多承繼了一個世紀,我打小就是聽著這樣的賣花聲長大的。
阿婆托起姑娘粉嫩的手,在她的手臂上戴上一串玳玳花。阿婆慈祥地笑著,看著這粉嫩的手,阿婆是否會想起自己十六七歲時的模樣?
蘇州的“三花”多栽種在虎丘、長青一帶,而今,原栽地種植已不多,今年夏季太湖“三花展”茉莉花、白蘭花、玳玳花6000棵,其余夏季花鏡草花5000余棵,全出于“馨?!す锰K十二娘”花娘之手。
每年的九月底到十月份,適合種子萌發(fā)?;ㄞr(nóng)采集到種子后,將干癟、不飽滿的篩選掉,浸泡在草木灰水中1-2天,輕輕搓掉外面的種皮,清水洗凈晾干。然后將種子播到用腐葉土、粗沙、粗糠灰、基肥混合的土,再覆蓋一層細土,就這樣種下了一顆種,埋下了一個希望。
馨海花卉的老總、花娘王巧珍說起了白蘭花的栽種。
——白蘭花生長的旺盛時期通常在第二年的五六月或七八月,這時每半個月左右要給白蘭花施一次花肥。澆水不用過勤、過量。秋季每月澆兩三次透水,冬季里每個月澆一兩次透水就可以了。白蘭花根系肉質(zhì),怕積水,不耐干,不用天天澆,用小噴壺給葉片上噴噴水即可。適當(dāng)修剪,有利促生新枝條,還要注意防蚜蟲等危害。
——白蘭花喜光,夏季可放置在有遮陰的花棚下,遮蔽強光,特別要避免中午的強光直曬。搬入室內(nèi)之后,要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養(yǎng)護。
——白蘭花不耐寒,白天室內(nèi)溫度維持在12度以上,晚間不低于6度。
巧珍是個行家,她在管理上,始終嚴把質(zhì)量關(guān),所以她帶領(lǐng)的團隊,從茶花展,到太湖三花展,到菊花展,梅花展,一年四季中標承接的大型花會一個接一個,扮靚了吳中大地。
白蘭花的花期長達180天,由春至秋,最盛是在夏日,七月成熟后,一直香到中秋后,國慶后。白蘭花的花香高于桂花的十倍,院子里種幾盆白蘭花,門前有棵桂花樹,整個兒夏季、秋季都香氣襲人。“賣花哎——梔子花,白蘭花”的叫賣聲穿越了整個兒夏天,一直接到丹桂花飄香的日子。
愛美的姑娘買一串白蘭花,或一朵或兩朵,掛在胸前的紐扣上,簪佩于身上發(fā)間,以及隨手攜帶的小包上、玩物上、手機上,一路行走一路飄香……
據(jù)載,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蘇州人就開始大量種植“三花”了。白蘭花以其淡雅的清香走進了文人墨客的詩文。
風(fēng)姿綽約的詞女李清照告訴我們,宋代山東章丘也有白玉蘭,不知是明水湖水澆灌而成,還是姑蘇城外大運河船運過去的。
李清照詞《減字木蘭花·賣花擔(dān)上》:“賣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p>
詞作展示了一幅齊魯大地賣花的溫馨場景,年方十八新婚不久的詞人,在賣花人的擔(dān)子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跡,讓花顯得更加楚楚動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花插在云鬢間,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李清照留下了一個讓人難以作答的選擇題,花美還是人美,她想要的答案應(yīng)該是花美人更美。
“醉里吳音相媚好”,吳地文人周瘦鵑對于吳音之魅力深諳其道,他說:“吳儂軟語,原已歷歷可聽,而‘一聲聲喚最圓勻,那無過于喚賣白蘭花的蘇州兒女了。”他的小令《浣溪紗》更是對虎丘山下賣花聲聲場景的絕妙描?。骸吧峭弈標葡?,鶯聲嘹嚦破喧嘩。長街叫賣白蘭花。借問兒家何處是?虎丘山腳水之涯,回眸一笑髻鬟斜。”既有長街叫賣“鶯聲嘹嚦”吳儂軟語的聲之美,又有賣花女“一笑髻鬟斜”甜美的形之美。
白蘭是華南最常見的行道樹、風(fēng)景樹之一。周瘦鵑《揚芬吐馥白蘭花》一文中說他曾到廣州,“瞧見兩旁種著的行道樹,都是白蘭花,不覺歡喜贊嘆”,因為白蘭在他所居“蘇滬一帶,只能種在盆子里,嬌生慣養(yǎng)”,故盛贊此“南國之花”。史丹妮撰文的《花·時間》筆記說,那是“嶺南人嗅覺上最詩意最可親的鄉(xiāng)愁”。
白蘭另一處栽種較多的地區(qū)是西南。在西南白蘭被叫作緬桂花,可能是傳說此花最初從靠近緬甸的西南傳入而命名。汪曾祺的《覓我游蹤五十年》回憶抗戰(zhàn)時他就讀西南聯(lián)大,客居昆明:“院里有一棵很大的緬桂花樹,枝葉繁茂,坐在屋里,人面一綠。花時,香出巷外?!蔽闹袑懛繓|老太太讓養(yǎng)女搭了梯子上樹摘,拿到花市上賣,因為怕房客亂摘她的花,就主動用白瓷盤裝了一些,給各家送去,“這些緬桂花,我們大都轉(zhuǎn)送了出去。曾給蕭珊、王樹藏送了兩次。今蕭珊、樹藏都已去世多年,思之悵悵。”緬桂花寄托了汪曾祺的思鄉(xiāng)情,也記錄了汪曾祺五十個春秋過后對文友的思念之情。
“喚賣白蘭花的蘇州兒女”都成了今天的“賣花阿婆”,她們早已不再叫賣,特別的花香已經(jīng)招徠了遠近的客人,小姑娘居多,她們已經(jīng)把自己打扮發(fā)揮到極致,唯獨缺一點誘人的香氣,法國香水似乎過于濃烈,尤其不適于清冽的夏日的早晨。白蘭花、玳玳花、茉莉花那一股微微的、隱隱的、淡淡的、濃濃的,會在無聲中灑了一地的香氣,是姑娘們的最愛。
白蘭花小而修長,寸把長,條狀,潔白如玉,香氣濃郁?;ㄞr(nóng)們用細細的鉛絲彎成一個扣狀,鉛端正好插兩枝花。阿婆們會在籃子底下下鋪一層濕毛巾,放上白蘭花,再蓋一層濕毛巾,避免水分的走失,賣掉幾朵再從濕毛巾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幾朵擺放出來。或者把白蘭花放在手心里的濕手帕中,露一半蓋一半。也有裝在用麥秸編制的花籠里的,麥秸花籠小巧,精致,透氣,一般一個麥秸花籠放一枝,香氣幽幽地透過麥秸的孔隙散發(fā)出來。
玳玳花、茉莉花成小小的團狀,瓣厚蒂小,潔白素凈,橙香味?;ㄞr(nóng)用細鉛絲一朵一朵串成手串,或者一串一串串成滿滿的一圈,前者戴在手腕上,后者像胸針一樣可以別在胸前。
“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玳玳花、茉莉花更多地用于制作花茶?;ú枋菍⒉枞~和茉莉鮮花、玳玳鮮花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
茉莉花被傳唱最多的是歌曲《茉莉花》?!昂靡欢滠岳蚧ǎ靡欢滠岳蚧?,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它唱響了大江南北,太湖流域的蘇州、無錫,蘇北大運河重鎮(zhèn)揚州,都造就了本地唱響《茉莉花》的民歌手。
今年夏季,位于太湖之畔的太湖新天地·悅家,一場花展帶游客賞三花的前世今生,游園中設(shè)置了多處“三花”展示區(qū),與園內(nèi)盛開的地栽草本花卉狐尾天門冬、菲油果、百子蓮、穗花婆婆納、千日紅、夏堇等融為一體。陽臺園藝魅力、網(wǎng)紅打卡區(qū)和手工制作區(qū),更是凝聚著園藝設(shè)計師們的無限創(chuàng)意。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