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斐
“讀寫共生”概念最早由黃厚江老師提出,是其“本色語文”“共生教學”理念的重要組成?!白x寫共生”強調讀寫關聯(lián),教學中通過讀寫間不斷往復介入,在信息輸出輸入過程中實現(xiàn)言意共生,以促進語言能力提升及言語生命成長發(fā)展。“綜合性學習”是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語文課程特色教學內(nèi)容。所謂“綜合性”,顧名思義是對語文知識、語言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整合,融聽說讀寫為一體,是溝通課程內(nèi)外、銜接書本與實踐的綜合學習行為。筆者看來,“讀寫共生”不僅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將“讀寫共生”融入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有助于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錘煉核心素養(yǎng),更有助于語文讀寫水平的提升。
綜合性學習涉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這四方面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盡管理論界在研究時對四者均采取一視同仁態(tài)度,提出共同發(fā)展主張,實際教學中因受考核測評等因素影響,四者的教學意義與作用遠非一致,存在較大差別。實踐中,讀寫的教學意義與作用遠大于聽說,已成為教師們普遍共識。課堂中,讀寫居于核心地位,占據(jù)大部分教學時間,處于教學中心,所謂“抓住讀寫就等于抓住了素養(yǎng)”等說法,均體現(xiàn)讀寫在語文教學中重要地位。因此,在綜合性學習中滲透“讀寫共生”理念,將讀寫融合當作教學旨要,通過恰當處理讀寫關系來促進語文實踐、提升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重要使命。
盡管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內(nèi)容編設中也滲透對讀寫方面的教學結合,如七年級上冊《有朋自遠方來》中通過閱讀資料、小組交流、成果展示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將“邀請函”“發(fā)言稿”“朋友介紹”等寫作融入其中,很好體現(xiàn)了讀寫融合學習關系,但某些綜合性學習在編排中并無明確提示,缺乏“讀寫共生”理念指引,教師容易陷入讀寫割裂、有讀無寫或讀寫失聯(lián)等教學誤區(qū)。下面以部編教材為例,就“讀寫共生”理念下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策略談幾點思考。
(一)讀寫共生,重視表達
“讀寫共生”強調閱讀與寫作的緊密關聯(lián),強調在閱讀情境中構設寫作環(huán)節(jié),在寫作過程中深化閱讀行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借助主題、活動等來介入語言學習,實際操作中教師應用好其中語言素材,圍繞讀寫組織教學,以凸顯語言表達,提升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
以部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教學為例。教材編排了“故事會”“朗誦會”“展示會”等三個活動來引導學生領悟家國情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實際教學中,針對“故事會”這一實踐活動,有教師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體現(xiàn)讀寫共生、注重表達的教學策略。(1)收集愛國人物故事。通過小組分工方式,框定1—2名愛國人物,如岳飛、屈原、霍去病,錢學森、鄧稼先、聞一多等,通過對他們深入挖掘,發(fā)掘人物背景與愛國事跡,提煉愛國主義精神。(2)編寫愛國人物故事。從收集來的英雄事跡中精選一到兩篇有代表性故事,引導學生進行故事改編與加工,要求在描述中加入細節(jié)描寫、人物心理揣摩、人物表情動作刻畫等,以重點突出,契合主題。(3)宣揚愛國人物故事。引導學生為改編的愛國人物故事起個響亮標題,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大聲朗誦宣揚,要求聲音洪亮,語言生動,可適當加入動作,以求把故事講得生動感人。(4)評比愛國人物故事。小組之間互相點評,借鑒修改,通過評優(yōu)選優(yōu)方式激勵學生學習參與。上述教學設計可謂綜合性學習“讀寫共生”教學樣本,(1)(3)環(huán)節(jié)重在閱讀,(2)(4)環(huán)節(jié)重在寫作,以讀促寫、以寫助讀,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綜合性學習對“讀寫共生”理念的真實貫徹。
(二)讀寫共生,聚焦專題
專題學習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顯著特征,也與語言教學規(guī)律不謀而合。認知心理學認為:言語能力的獲得不僅取決于神經(jīng)元的信息刺激,更與信息關聯(lián)知識的密度與強度相關。西方發(fā)達國家在語言教材設計中,常借助主題教學方式,展開多形式、多角度的讀寫訓練,以實現(xiàn)讀寫融合共生教學效應。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以聚焦專題,讀寫融合,促使對學生言語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以部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為例。教學中,教師可將“孝親敬老,從我做起”列為專題,引導學生圍繞上述主題展開系列讀寫學習。有教師針對上述主題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1)閱讀相關文本,邊讀邊寫。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教師推薦文本書目,供學生分組研討使用,閱讀過后寫下讀后感受,推薦書目有《詩經(jīng)·小雅·蓼莪》、《說文解字·老部》節(jié)選、《禮記·祭義》節(jié)選、畢淑敏《孝心無價》等。(2)漫畫鑒賞與描繪。引導學生觀看漫畫《百善孝為先》,觀后寫出觀后感,并結合個人感受,動手創(chuàng)作一幅漫畫,表達對孝親理解,抒發(fā)真情實感。(3)詩詞賞析與仿寫。教師提供“描寫‘孝的古詩詞”,讓學生從中選擇1—2篇,從詩詞內(nèi)容與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鑒賞,寫一篇賞析文章,并結合日常所見所思,仿照其中詩句進行仿寫。(4)開展“親情作文”征集活動。要求學生以《寫給父母的話》《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今天,我為爸爸做頓飯》《媽媽,您辛苦了》等為題,抒發(fā)對父母的愛與感恩,表達真情實感,并對征文展開評比?!靶⒂H敬老,從我做起”專題歷時一周,主題學習中既有文本閱讀,也有小組交流,既有漫畫鑒賞描繪,又有古詩詞賞析仿寫,還有主題征文寫作評比等,主題活動形式多樣,充分體現(xiàn)“讀寫共生”綜合學習特點,為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與核心素養(yǎng)構建打下堅實基礎。
(三)讀寫共生,貫穿項目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深化改革,強化實踐,要在真實情境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能力;通過探索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來加強知識間內(nèi)在關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梢?,項目式學習在當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將項目式學習引入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團結合作與勇于創(chuàng)新中構建讀寫情境,發(fā)展語言能力,也是“讀寫共生”理念下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新方向。
以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教學為例。針對“小說人物大家談”教學活動,可將其轉化為項目式學習,設定“怎樣才能寫出人物特點”項目任務。在此基礎上,首先,將項目進行任務分解:①小說人物特點有哪些?②什么樣的人物特點才吸引人?③用什么方法才能寫出人物鮮明特點?④語言使用與人物特點間的關系。將班級學生按照任務分成四組,每組各自認領項目子任務制訂研究方案。其次,項目合作探究。小組展開合作探究,教師提供小說名錄及代表章節(jié)供研究參照。再次,項目成果展示。小組完成相應研究項目并在班集體前進行限時成果匯報。最后,項目成果轉化。結合“怎樣才能寫出人物特點”研究結論,自主創(chuàng)作一篇作文,師生依據(jù)評價表格進行評價,促使學生修改完善。項目學習的進展過程,既是“讀寫共生”的實踐過程,也是生生、師生之間充分交流、相互促進的教學過程,體現(xiàn)項目引領語言實踐、讀寫融合教學的創(chuàng)新嘗試,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了更多教學可能。
“讀寫共生”,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理念。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寫是讀的成果和升華,閱讀促進寫作,寫作又可以提高閱讀能力,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交融。“讀寫共生”的視角下,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以不斷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協(xié)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