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平平
想象類習作是統(tǒng)編教材中的重要寫作內容,對接新課標對第二學段在表達方面提出的目標要求。有鑒于此,統(tǒng)編教材在三年級下冊安排的習作單元訓練專題就是神奇的想象,指向表達的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是“發(fā)揮想象寫故事,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象世界”,這樣的目標最終落到了習作《奇妙的想象》上。對于以想象為重點的習作,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大膽想象中創(chuàng)造出神奇的效果,并把這種神奇意味的想象寫清楚呢?
在統(tǒng)編教材中,想象類習作貫穿整個小學階段。仔細梳理,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學段,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寫話”是“看看下面這幅圖,小老鼠在干什么?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xiàn)了誰?接下來會怎樣?快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吧!”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寫話”是“看圖,想一想:小蟲子、螞蟻和蝴蝶用雞蛋殼做了哪些事情?它們有什么有趣的經(jīng)歷?把它們這一天的經(jīng)歷寫下來吧!”雖然都屬于看圖想象,但這是寫作起步階段的要求,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水平。在第二學段,三年級上冊安排的是《我來編童話》,三年級下冊安排的是《奇妙的想象》和《這樣想象真有趣》;四年級上冊安排的是《我和_____過一天》,四年級下冊安排的是《我的奇思妙想》。這一學段的想象類習作訓練,要求學生與童話故事的表達相結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童話為范例,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在第三學段,五年級上冊安排的是《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五年級下冊安排的是《神奇的探險之旅》,六年級下冊安排了《變形記》和《插上科學的翅膀飛》。這一學段的想象類習作訓練,繼續(xù)要求具有神奇的特點?;谏鲜鍪崂恚覀兛梢园l(fā)現(xiàn),想象類習作在想象的思路與角度方面的要求都不一樣,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以習作《奇妙的想象》為例,習作要求中出現(xiàn)的關鍵字有“奇妙”“無窮”“大膽”“創(chuàng)造”。其中,“大膽”指向想象的不設限制,“奇妙”指向想象的強烈吸引力,“無窮”指向想象的豐富,“創(chuàng)造”指向想象的前所未有,學生可以不拘形式地寫。再結合第二學段在表達方面的要求,教師可以確定本次想象類習作的教學目標:在一個想象的故事中,寫清楚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內容。
從習作訓練上看,三年級整體上還屬于起步階段。對于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說,盡管小學生的想象力看起來好像十分豐富,似乎寫自己的想象也有寫不完的內容。但是,想象力的豐富和寫自己的想象之間是無法畫上等號的。如果教師不進行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可能會卡住,無法從思維中“長”出哪怕一星半點的枝葉來。所以,學生進行想象類習作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適宜的情境中消除習作要求的限制,激發(fā)其想象的興趣,自由地想象。
在本次習作中,教師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想象島”為抓手,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想象島”的動畫圖片,配上島主的音頻:“小朋友們,我以想象島島主的身份邀請你來想象島參觀。來到想象島,你不僅會產(chǎn)生無窮、豐富的想象,而且還能夠把想象變成現(xiàn)實。怎么樣,夠不夠刺激呢!”隨著學生發(fā)出的歡呼,教師順勢推出在上島之前了解“想象島”的要求:想象島的最大特色是住的地方都是故事屋,每個故事屋都有自己的主題,如“最好玩的國王”……還有很多故事屋等著你去確定主題呢!現(xiàn)在,你想不想馬上就去“想象島”呢?你會選擇哪個故事屋住下來呢?這樣的情境,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興趣,又能促使學生選擇想象的方向,進入習作狀態(tài)。
在教學《奇妙的想象》時,教師應考慮三年級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還有限,很有必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表達支架,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這一想象習作。
首先,搭建范例支架。教師可以在精讀課文《宇宙的另一邊》的學習中提取“反著想”的方法,對接習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讓學生從中感知“反著想”的方法和妙處;再從《我變成了一棵樹》中提取“順著想”的方法,對接《一支鉛筆的夢想》,讓學生從中感知“順著想”的路徑。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這兩種范例進行比較,看看自己更喜歡哪一種想象的思路和方法,并在初試身手中嘗試運用,看看自己能否做到“順著想”或“反著想”,再把這種想象方法帶到想象島,開展更豐富的想象。
其次,搭建圖表支架。本次習作中的圖表支架,可以使學生想象的方法得到更具體的體現(xiàn)。無論是“順著想”還是“反著想”,它都有開始和結束,只要將開始和結束用簡單的流程圖體現(xiàn)出來,就成了圖表支架,只是“順著想”和“反著想”的箭頭方向有區(qū)別。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圖表支架,目的是幫助三年級學生在進入“想象島”找到更多合適的想象點。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想象主題,開展一系列想象,然后記錄系列想象中那些大膽的、奇妙的,就能夠達成把想象寫清楚的目標。
想象類習作重點指向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但學生的想象力既不是一成不變的,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教師在持續(xù)培養(yǎng)中不斷發(fā)展起來的。對學生想象類習作及時開展評價就是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重要路徑。
首先,在初試身手中開展評價。初試身手中有兩項訓練內容,一項訓練是用手指印作畫,想象誰的更新奇。教師的評價應該聚焦學生畫出的內容有沒有新奇的因素。另一項訓練是接龍編故事,教師的評價應該聚焦學生編的故事是否有新意,能否突破別人的思維套路。
其次,在初稿完成后開展評價。學生獨自完成了“想象島”上的想象后,教師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評價活動,主要采用讀一讀、說一說、評一評的方式進行,具體標準有兩項:一是想象是否具有大膽、奇妙等特點,二是想象的內容是否寫清楚了。通過互動評價,學生明白自己初稿的優(yōu)點和不足,對不足之處進行修改,提高習作質量。
總之,在習作《奇妙的想象》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該習作在整個想象類習作中的位置,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興趣,讓學生寫出真正具有想象力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