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莉
英語是初中教育階段新開設的一門外語學科,對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的學習難度,因而英語學困生的現(xiàn)象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是非常普遍的,如何有效促進學困生的轉化,這是目前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重點探究的課題?;诖?,本文主要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視角,對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在我國社會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當代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盡快實現(xiàn),教育人員必須要承擔起對每一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責任,讓學生在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可以獲得全面化、個性化和持續(xù)化的發(fā)展。初中英語在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啟蒙上起著重要作用,為了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將教學工作的中心放在全體學生的身上,其中就包括學困生,讓學生都可以得到英語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方面的發(fā)展。多元智能理論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智力發(fā)展理論,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智力是多元化,可以相互轉化的,通過將學生弱勢智力向優(yōu)勢智力轉化,能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此,初中英語教師將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困生轉化相結合,促進學困生的順利轉化,讓學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及特征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
加德納最初是這樣對“智力”進行定義的:智力是當人們遇到難題或危險時,在大腦中所形成問題解決方案幫助其自身擺脫困境或危險的能力。智力水平較高的人,在一種方案不成功時,會立馬想到另一種方案去解決。通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加德納認為之前的“智力”定義過于狹窄,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并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力和弱勢智力,比如,運動員的肢體運動智能會比較強、音樂家的音樂智能會比較強等。同時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論中還提到人的多元智能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也是人類得以獲得全面發(fā)展的關鍵。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征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和定義,我們可以將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征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多元性。在多元智能理論中將智力分化為了語言、運動、邏輯、內省等九種智力要素,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二是獨立性。在多元智能理論中認為人的多元智力要素是相互獨立的,在對不同領域的問題解決時,人們會使用不同的智力結構;三是文化性。在多元智能理論中認為人的每一種智力的產生必然是基于某種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而人的智力水平則對這一文化背景下的價值標準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四是差異性。在多元智能理論中強調雖然人的不同智力要素是相互獨立的,但卻以不同的方式在人身上共同作用,不同智力要素的組合和作用的不同,也促使人在智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并讓每個人都形成了優(yōu)勢智力和弱勢智力,當優(yōu)勢智力的作用越大時,人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就會越強;五是相互轉化性。在多元智能理論中認為人的智力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開發(fā)的,并且各智力要素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實現(xiàn)相互轉化,并在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下,得到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非常好動,上課不能認真聽講,英語學習成績不理想?;谶@種情況,教師需要依照這類學生的智能特點,基于加德納的身體運動智能模式,在英語教學中,適當融入一些適合他們智能特點的英語教學方式,使他們能在英語教學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恢復自信,產生英語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三)什么是學困生
學困生就是在班級中,經常出現(xiàn)違反道德原則,或者是出現(xiàn)了嚴重過錯的學生。這一類學生往往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就是思想覺悟比較低,不能遵守紀律,也不能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需要依據(jù)多元的智能理論開展教學,一般來說,人們往往容易使那些在語言智能與邏輯數(shù)理智能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的學生稱為學困生。這些學困生往往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出現(xiàn)缺乏自信,缺少學習興趣與動力的情況,導致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下降。
二、利用多元智能理論轉化初中生英語學困生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英語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和積極性是非常低的,由于長期無法取得讓自己、家人和教師滿意的成績,再加上受到家長或教師的責備、批評,會促使部分學困生產生自暴自棄、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還會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進而給學困生的英語學習和心理健康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而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及時干預和糾正,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智力,消除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弱勢智力,幫助學困生順利轉化,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讓學生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發(fā)展。
(二)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困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實現(xiàn)對學困生的轉化是目前初中英語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但學困生的轉化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需要教師采取合適的方法,并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和幫助學困生逐步提升,慢慢轉化。而多元智能理論的合理引入和應用,要求教師在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智力水平和特征進行分析,并針對每名學困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個性化的轉化方案,促使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去減弱或消除弱勢智能,實現(xiàn)對學困生的順利轉化。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三)有助于教育規(guī)律的探究
每一名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必然是有原因的,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學習能力較弱,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家庭原因,還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教師的原因等。在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幫助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對學困生的成因及特征進行分析,并對癥下藥,制定出有利于學困生轉化的教學策略或輔導方案。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吸取教訓和總結經驗,逐步摸索出學困生成功轉化的教育規(guī)律和教學方法,為自己及其他教育工作中的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三、初中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因素
由于英語本身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再加上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式,導致他們在英語學習上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水平不佳,如果他們一直沒有對自己的學習方法或策略進行調整,則會逐漸成為英語學困生。另外,由于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在課前不會主動預習,在課后也很少會主動復習,因而在課堂上難以跟上教師的講課節(jié)奏,長期處于“托尾燈”的狀態(tài),這類學生也極易成為學困生。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心理素質不行,在英語學習中一旦遇到困難,就容易產生退縮、畏懼等心理,對自己缺乏信心,最終演變?yōu)閷W困生。
(二)教師因素
教師是學生英語學習道路上的指引者,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都會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由于部分英語教師不注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課堂教學中依舊采取灌輸式、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氛圍枯燥、壓抑,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此一來,會使原本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更加不愿意學習英語,最后成為學困生。
(三)家庭因素
英語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引入的時間較短,而對多數(shù)學生的父母而言,他們在接受教育階段是沒有英語學科的,如果他們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那么英語水平是非常低的,甚至部分學生的家長從未接觸過英語。因此,對孩子的英語功課,家長難以進行輔導,學生在課后遇到學習難題,也不知道向誰請教。并且由于家長的英語水平較低,在家庭中難以形成英語學習范圍,導致學生缺乏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這也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造成影響。
四、多元智能理論下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一)改變對學困生的偏見
在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智能優(yōu)勢。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因為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行,就全盤否定學生。在英語教學中也同樣如此,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落后觀念,不能因為某些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不高就對他們抱有偏見,這樣會嚴重傷害到學生的心靈,并打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這對學困生的轉化是沒有益處的。為此,教師必須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學會從多角度去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并分析出學生的優(yōu)勢智力和弱勢智力,通過為學困生提供優(yōu)勢智力發(fā)揮的契機和場所,讓學困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另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因為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上的滯后性,就對他們忽視,應用平等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名學生,讓學生都可以有表達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比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并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
(二)加強學習指導,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初中階段的學生為十幾歲的青少年,他們的心智尚未發(fā)展成熟,情緒容易波動,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感性化、情緒化,這也使部分學生遇到難題后,就會產生厭煩、抵觸、逃避等學習心理。并且多數(shù)初中生都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這也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顯得比較被動,所得到的英語學習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而在對學困生進行學法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則需要結合每名學生的智能特點和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制訂具體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針對成因是學法不當?shù)膶W困生,教師在對這類學生進行轉化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定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并對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方法等進行合理選擇和安排,讓學生在明確目標和方法的指引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靈活調整自身的學習方案,保證學習效果,實現(xiàn)成功轉化。
(三)因材施教,促進個性化發(fā)展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人的智力所多元的,由于每個人的優(yōu)勢只能和弱勢智能不同,人所呈現(xiàn)出的智力水平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對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教師也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并充分尊重學生的智能差異性。同時教師也需要讓學困生意識到這一點,自己英語學習成績不好并非因為自己的智力水平不行,只是沒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作用到英語學習上而異,讓學困生相信通過對學習方法或策略的調整,必然也可以在英語學習上獲得成功,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最好不要將學生按照學習成績的好壞進行分層,這樣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應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發(fā)現(xiàn)每一名學困生的智能組合情況,并通過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引導學困生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智力,并不斷強化優(yōu)勢智力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消除弱勢智力帶來的不利因素,促進學困生的順利轉化。比如,有的學困生在英語考試中獲取的成績往往不理想,但他們的英語發(fā)音卻非常標準。可見,該學困生的優(yōu)勢智能在語言上,教師在對該學生進行轉化時,就可以通過制定個性化的輔導方案,引導該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利用自己語言表達的優(yōu)勢,提升對英語語言的感知能力,實現(xiàn)順利轉化。
(四)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是加強學生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從而讓學生能獲得更加全面、均衡的發(fā)展。作為每個學生都需要具備自身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潛質與方向,教師也需要應該將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作為教育最終的目的,并且基于不同的視角以及不同的層面,對待不同的學生,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得到相對平等的發(fā)展的空間與學習途徑,并且使學生能朝著“合格(弱勢)+特長(強勢)” 的人才方向發(fā)展,將強勢智力發(fā)揮出來,建立多元的智能評價觀。教師需要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更加積極與和定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并且盡量減少消極以及否定的評價態(tài)度,可以進一步鼓舞學生,使其具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自信心,讓他們更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為過程中,合理運用引入和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可以促進學困生的順利轉化。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和研究,并在充分了解學困生英語學習困難原因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智力水平和認知特征,合理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出自身優(yōu)勢智力,降低自身的弱勢智力,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對英語學困生的順利轉化。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