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釗
批注閱讀其實是一種歷史悠遠的讀書方式,是對傳統(tǒng)評點讀書法的繼承和發(fā)展。當我們在書中遇到關鍵之處或疑惑之處時,可借助勾畫、圈點的方式加以標注,這便是批注閱讀。批注閱讀既讓學生擁有閱讀的自主性,還可以提高教學實效。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批注興趣
興趣不僅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更是激發(fā)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核心要素。如何調動學生的批注閱讀積極性呢?教師可依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通過備受學生喜愛的動畫展示、榜樣模擬、角色扮演、對話互動等路徑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深度對話。
例如,《那個星期天》一課,教師就可以利用批注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授課。學生對批注閱讀沒有多少興趣怎么辦?教師可以進行相關指導。“同學們,學習有時讓我們充滿了壓力,面對繁重的課業(yè),我們有時會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到周末,我們就像脫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那么請你說一說,你是如何度過星期天的呢?星期天又會發(fā)生哪些精彩的故事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本講述的同樣是一件發(fā)生在星期天的故事。請同學們利用批注閱讀的方式閱讀文本,將那些觸發(fā)你聯想的、引起你共鳴的句子畫下來并展開批注,讓我們看看作者是如何度過星期天的,和你的星期天有哪些區(qū)別嗎?”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很快激發(fā)了學生的批注興趣。
案例中,教師通過語言渲染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懸疑”情境,讓學生產生共鳴,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批注興趣。當然,教師還可通過其他途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展開批注,這樣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策略進行引領,示范批注方法
想要提升批注閱讀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批注方法。掌握了批注方法后,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更容易捕捉自己想要的信息。對此,教師可采取科學的策略,向學生示范具體的批注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為一篇文章做批注,怎樣從文章中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從而獲得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例如,《匆匆》一課,教師便可指導學生通過批注閱讀的方法深入體會這篇散文的語言之美,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內涵。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教師可為學生進行批注示范。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修辭手法,看看作者在描寫時間時用了哪些修辭。此時,教師可以從文中挑選一個經典的句子,如“燕子去了……有再開的時候?!苯處熢谂赃叺呐⑹牵骸白髡咄ㄟ^排比的方法寫出了萬物更迭,時光流轉,為后文的情感表達進行鋪墊?!痹偃?,在“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后面進行批注:“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日子在歲月的長河里是如何消逝的?!逼浯危處熆蓮妮^為觸動人心的句子著手,在旁邊留下感想式批注。如在“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這一句后面,教師留下的批注是:“我們應該如何度過自己這珍貴的一生,如何度過每一天才能避免自己白白走這一遭呢?”通過教師的成功示范,學生對批注閱讀產生了很多想法,漸漸地便可以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進行個性化批注。
三、精心設計問題,提升學生的批注實效
要保障批注閱讀教學的順利實施,教師就要根據相關的文本內容精心設計批注點,在批注點的基礎上提問,讓學生通過問題深入文本,對文本建立初步印象,再指導學生基于宏觀角度展開批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批注不再是隨意而為,而是立足一個高度。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文本的中心問題以及關鍵點展開深入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快速地、精確地抓住文本核心,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對文本展開深入賞鑒。
例如,《蝴蝶的家》一課,為了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發(fā)現“蝴蝶的家在哪里”這一問題的答案,教師從如下角度展開提問:第一,以自己的方式閱讀文本,你有哪些疑問,請將你的疑問批注在文本的相關處。第二,誦讀課文,對文章建立整體印象,在閱讀中想象文章內容,同時以簡短的方式概括每一段的段意,并在段尾處進行批注,用精簡的語言概括文章的核心內容,并在標題旁進行批注。第三,作者在找尋蝴蝶的家的時候,其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你可從原文中的哪些詞句看出來呢?請試著將其圈點出來,并在一旁批注你的想法。通過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探索意識被激發(fā),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展開了文本的探索之旅。
四、提升批注實效,相互交流批注感受
批注閱讀可以充分彰顯學生對課文的鑒賞力和理解力,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同樣有積極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彰顯此種閱讀模式的有效性呢?課堂互動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對批注閱讀究竟是敷衍了事還是認真對待?學生是否與作者產生了心靈層面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思想是否產生了碰撞的火花?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得到答案。在課堂接近尾聲之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交流,讓學生直抒胸臆,展示自己的批注內容。這樣既可以促進信息的流通和傳播,也可以幫助學生深化閱讀體驗,讓學生知道自己在批注閱讀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手指》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堂接近尾聲之際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交流,讓學生自由互動,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個性化批注。在交流時,學生的討論以及批注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上:第一,你最喜歡哪個手指?理由是什么?如果讓你保留自己最喜歡的手指,去掉其他的手指,你愿意嗎?為什么?第二,你從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現在還堅持之前的觀點嗎?第三,豐子愷先生對五根手指之間的關系有哪些獨特的認識?你是從何處發(fā)現的?學生圍繞文本展開深入討論和交流,也不斷展示自己在閱讀中留下的各種批注。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聆聽并分析其他同學的回答,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涵也產生了更加多元化的理解。如此一來,學生的思維在無形中就得到了提升,對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在實施批注閱讀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具體的方法,教師還需要給予學生自由討論和交流的時間。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入,更加多元化,從而提高他們批注閱讀的能力。
綜上所述,批注閱讀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模式,是學生與作者、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有效方式。通過批注閱讀,學生既可享有學習的自主性,也可以感受閱讀世界的精彩與魅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踐行新課改的要求,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批注式閱讀引入語文課堂,提升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文章通過四個角度深入探討了批注閱讀的有效應用方式,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構建更加富有活力的小學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