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靜
“嘀嘀?!蓖砩希谧x書,手機響了,是小凡媽媽發(fā)來的微信短消息:“陳老師好,這么晚打擾您了。剛才小凡在做作業(yè),突然說了句‘我語文課上舉手,老師一次都沒有喊過?!庇羞@回事嗎?我回憶著。孩子的媽媽又補充了一句:“他有點傷心,老師你別介意啊?!?/p>
每個孩子都期盼老師能把目光投向自己,可我并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重視,內心有些自責。我回復:“今后我會注意的。孩子的表現(xiàn)欲需要呵護,代我向小凡道歉。”
小凡媽媽接下來的話更讓我內心不安:“他說不要發(fā)信息給老師,不好意思,我偷偷發(fā)的,也不知道他怎么突然跟我這么說了一句。我說班上那么多學生,老師不可能都照顧到,你繼續(xù)踴躍舉手,老師一定會看見的?!边@說明什么?說明孩子在試圖說服自己、說服家長,以便維護老師,這樣的孩子懂溝通,也懂得尊重。
我也感動于小凡媽媽。她努力維護師道尊嚴,并鼓勵孩子繼續(xù)努力,孩子的上進心沒有受到一絲傷害。想到這兒,我回復小凡媽媽:“說明孩子很在意自己能不能得到老師的關注,我感到很高興。請您放心,今后我一定對小凡多加關注。”
由小凡媽媽的短信,我想起畢業(yè)以后剛來到學校工作時發(fā)生的一件事。
那天,一位學生家長闖進我的辦公室,嚷道:“老師,我女兒被同桌打了。你真是太差勁了,學生都管不了。”看著他盛氣凌人的樣子,我一時有些氣惱,也毫不客氣地回復他:“哪有你這樣做家長的,還沒有調查就隨便罵人。”
和我搭班的李老師,是一位有著20年教齡的語文老師。事后李老師找我談心,有一句話我銘記至今,她說:“靜,你想想,家長和老師的目標一致、方向一致,怎么可能走不到一起呢?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我們只有和家長攜起手來,才能更好地培育我們的學生?!?/p>
那天我才明白,家校共育,不該是家長“剃頭挑子一頭熱”,而是教師和家長的雙向奔赴,甚至需要老師多一點思考、多一分理解、多一些耐心。教師的頭銜不是一種權威,而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教師應該愛孩子,也應該善待同樣愛孩子的家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合力,更好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這么多年來,我一直記得李老師的教誨,一直把教書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記在心,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體察每一位學生,對接好每一位家長。我相信,以真摯的愛,真誠的心,以及有個性的課堂風格,一定能吸引學生,溫暖家長。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