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昆宇 王?!堚?/p>
[ 作者簡介 ]
宋昆宇,男,江西吉安人,中共吉安市委黨校,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黨史。
王希,男,江西吉安人,中共吉安市委黨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原理。
張怡瓊,女,江西吉安人,中共吉安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學。
[ 摘要 ]
黨史學習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溫暖人心,而伴隨著數(shù)字科技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黨史教育正不斷地朝著信息化的方向邁進。本文以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效果的重要意義作為出發(fā)點,指出并分析現(xiàn)階段信息化黨史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終立足于優(yōu)化黨史教育、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參與的“廣度”之目標,提出完善黨史學習教育信息化的諸多策略,使每一名國人在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學習紅色知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讓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
[ 關鍵詞 ]
信息化;黨史;教育效果;完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9.026
1 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黨史教育效果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黨史教育是一本內(nèi)容豐富的“教科書”,通過黨史教育能夠全面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幫助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所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深刻地詮釋了黨史學習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以及深刻地闡明了黨史學習教育的相關具體要求,為全國黨史學習教育進行了全面化、系統(tǒng)化的工作部署,所以說開展黨史教育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尤其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可以說為開展持續(xù)化的黨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智慧化的黨史教育已經(jīng)走進人們的視野并成為宣傳黨史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在此視角之下,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黨史教育效果則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既可以滿足全面從嚴治黨的切實需要,又能展示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提升黨史教育效果一以貫之地體現(xiàn)出加強黨的建設這一光榮傳統(tǒng),通過信息化載體廣泛地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傳遞為什么能的思想密碼,讓每位國人能夠真正地通過學習黨史達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重要目標。另一方面,提升黨史教育效果有利于找準初心使命,有助于促使廣大黨員干部以學習的方式扎實地推進黨史教育的落實,激發(fā)起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愛國熱情。而以信息化的途徑可以高效地獲得黨史的知識、增加黨史知識的獲取渠道以及增加黨史教育資源的共享,同時在新時代能夠更加珍惜黨的歷史、更加深入地研究黨的歷史、更加認真地學習黨的歷史以及更加全面地宣傳黨的歷史,以便在黨史中不斷汲取到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煥發(fā)出繼往開來與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萬丈豪情。鑒于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提升黨史教育效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而在智慧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氛圍中學習黨史教育知識。
2 現(xiàn)階段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黨史教育效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黨史學習教育的情況進行實際調(diào)研,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很多宣講人員在黨史教育中運用信息化載體的效果不佳,存在一些制約信息化宣傳學習效率的問題,但在整體上仍有不斷提升的進步空間,為了更好地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之策,現(xiàn)將上述問題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2.1 部分宣傳人員不能較好地運用信息化方式開展黨史教育
黨史教育事關重大,而在向受眾傳授黨史知識的過程中則需要宣傳人員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以便順利地開展黨史教育工作。然而,通過對現(xiàn)階段黨史教育的情況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部分宣傳人員未能較好地運用信息化方式開展相關工作,這就很容易導致黨史教育的形式和內(nèi)容無法適應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暴露了一些宣傳人員對信息化教學促進黨史教育工作不加重視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這個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將會嚴重制約黨史教育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有效推進。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宣傳人員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度不高,學習研究熱情較低,也就是沒有把信息化教學方法擺在應有的重要位置。再者,一些年齡較大的同志在鉆研信息化教學設備上比較吃力,也導致相關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力。
2.2 一些黨史教育的形式缺乏針對性與創(chuàng)新性
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雖然大多數(shù)黨史教育的宣傳者也會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展示相關內(nèi)容來烘托學習的氛圍,實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如果深入探究可以看出,很多宣傳者對利用信息化方式講解黨史教育知識并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掌握程度,同時在闡述的過程中缺少一定程度的針對性,忽略了黨史教育受眾的個體差異,這就導致千人一面等影響黨史教育效果的實際狀況。與此同時,有些宣講者在開展黨史教育時選擇的內(nèi)容相對陳舊,形式上又不免有生硬與刻板之嫌,經(jīng)過長時間深思熟慮的原創(chuàng)的優(yōu)秀的黨史教育作品的數(shù)量遠遠不足,這種黨史教育缺少創(chuàng)新性的局面其實已經(jīng)在影響實際的宣傳效果,導致一些接受者無法真正地了解和理解黨史教育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這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實現(xiàn)黨史教育的初衷。因此只有有效地調(diào)整黨史教育的方式方法,才會不斷地加強黨史教育效果。
2.3 一些黨史教育學習活動結束后缺少考核檢驗機制
在黨史教育學習活動結束后,應當積極地考核和檢驗黨史教育的學習效果。然而,通過實際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很多單位部門在結束教育學習活動后,缺乏相應的考核和測驗機制。這就非常容易導致一部分黨員干部在學黨史的過程中敷衍了事,缺乏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也會使黨史教育活動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一些人員僅僅是因為有黨史教育活動才應付學習,而沒有一個監(jiān)督和測評的鞭策機制,這就與黨史教育的初衷相悖。就好比學生上學一樣,其不僅要有平時的學習過程,更要有期中和期末考試等測驗手段,這樣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者的問題所在,也讓學習者在無形當中有適當?shù)膶W習壓力,從而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學習黨史知識。但現(xiàn)有的考核測驗機制不健全或者形同虛設的考評模式阻礙了黨史教育的有效推進,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這個問題。
3 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黨史教育效果的策略
3.1 增強宣傳人員運用信息化載體開展黨史教育的綜合能力
針對部分宣傳人員不能較好地運用信息化方式開展黨史教育的問題,應當從增強宣傳人員黨史教育的信息化綜合能力入手,使相關工作人員在利用信息化進行黨史教育的過程中更加努力工作,也更能把相關信息化教學工作做到得心應手。具體而言,要對宣傳人員的信息化綜合能力相對薄弱的情況進行“對癥治療”,著力從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視角出發(fā),為宣傳人員的綜合能力提高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培訓條件。有關單位和領導同志應當準備相應的培訓經(jīng)費,定期聘請黨校的黨史教學專家,特別是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取得突出成就的工作人員,為黨史教育宣傳人員進行專門的信息化培訓講座,解決部分宣傳人員的急難愁盼問題;有條件的可以進行一對一輔導講座。解決問題的重點和比較困難的地方在于宣傳人員關于電腦課件的使用,以及電子化平臺的黨史教育內(nèi)容創(chuàng)作、發(fā)布、互動、跟蹤和信息反饋等全流程方面的操作指南。要讓黨史學習教育與信息化服務做到真正地相融相促,以便在今后的宣講過程中能夠第一時間為受眾提供全面且便捷的黨史教育。
3.2 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信息化形式以便激發(fā)學習熱情
針對一些黨史教育的形式缺乏針對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實際問題,首要的解決之策就是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與方法,通過微信、微博以及??瘜诘榷喾N信息化途徑宣傳黨史教育,更好地起到激發(fā)廣大受眾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目的。第一,依托網(wǎng)絡傳播黨史,在此種情況下,學習黨史的方式可以劃分為“集體學習+自主學習”“帶頭學習+分享學習”等多樣化的方式,主要就是起到集思廣益、增強黨史學習效果的作用。還可以以黨史教育內(nèi)容中的幾個關鍵詞、歷史照片或者百年歷程時間線等作為切入點,制作出動態(tài)美觀的黨史短視頻,開設“紅色留聲機”“黨史天天學”“黨史周周聽”等專欄,將內(nèi)涵豐富的黨史教育信息進行及時地推送,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黨史教育的全覆蓋。第二,打造情景式、沉浸式的可視化黨史教育形式,主要就是把具有一定抽象性的黨史知識融入受眾周邊的景與物之中,也就是用生動又具體的環(huán)境不斷地傳遞出紅色基因。比如,利用裸眼AR技術能夠讓受眾在線上便捷地游覽嘉興、井岡山、延安等眾多革命圣地,直觀地感受“五四運動”與喚醒民眾、首譯宣言與傳播真理、醞釀建黨與各地響應等建黨的歷史,領悟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以及長征精神等寶貴的精神財富,讓黨史教育真正地“動起來”與“活起來”,以此增加黨史教育的實際效果。第三,采用“宣傳+網(wǎng)絡”的方式呈現(xiàn)紅色家書的內(nèi)容,即通過“微課堂”“微故事”等形式展現(xiàn)“紅色家書里的家國情”,引導受眾不斷地傳承紅色基因與厚植家國情懷,以廉潔家風等黨史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又如,以圖文并茂、詩畫結合的方式展示出《王泉媛不忘初心“尋黨書”》《趙一曼烽火母愛“絕筆書”》等紅色家書中革命烈士對黨的忠誠之情以及對子女深深的掛懷之情,讓受眾在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黨史教育的精神洗禮。
3.3 利用多種途徑考核檢驗黨史教育學習效果
針對一些黨史教育學習活動結束后缺少考核檢驗的問題,應當多措并舉做好黨史教育學習效果評估。結合上文所述內(nèi)容,各級單位需要制定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培訓方案,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培訓的效率和效果。在信息化培訓結束后,也可以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信息化黨史教育工作競賽,對運用信息化開展黨史教育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人員進行一定的物質(zhì)和精神獎勵。這樣一來,既能檢驗培訓效果如何,也能讓宣傳人員重視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單位黨組織要把自己作為主動檢測黨史教育活動學習效果如何的主動發(fā)起者,而不是被動接受上級的檢查,或者是為了應付考核而被動做出相關準備工作。這種變客為主的思想是一定要建立起來的,這樣才能為采取多種途徑考核學習效果打牢基礎。有了這個正確的思想前提,就要多動腦筋,想出適合自己行業(yè)組織的廣大黨員學習需求的考核辦法。比如,單位黨組織可以會同兄弟單位黨組織一起研究和設計考察題目,通過網(wǎng)絡在線答題的方式進行測評。在軟件上實行黨員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實名認證的方式登錄答題系統(tǒng),以便在線統(tǒng)計黨員的答題情況和每個人的分數(shù)。在題目的設計上,應當以選擇題為主,適當考慮中老年黨員操作系統(tǒng)困難的情況,在軟件上設計大字體和簡便操作方式,讓他們答題時不再困難。在答題結束后,實時統(tǒng)計黨員參與答題的相關數(shù)據(jù),然后根據(jù)不同黨員的答題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還有一個測試途徑就是隨機隨時考核,要為黨員發(fā)放黨史教育簡易口袋書,使其加強日常學習,然后組織上可以隨時抽查黨史學習情況,針對黨員反饋的情況隨時調(diào)整教育學習工作進度和策略。
4 結論
總之,在信息化背景下探討提升黨史教育效果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盡管現(xiàn)階段仍存在部分宣傳人員不能較好地運用信息化方式開展黨史教育、一些黨史教育的形式缺乏針對性與創(chuàng)新性、一些黨史教育學習活動結束后缺少考核檢驗機制等常見問題,但通過采取增強宣傳人員運用信息化載體開展黨史教育的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信息化形式以便激發(fā)學習熱情、利用多種途徑考核檢驗黨史教育學習效果等有效策略,就一定能夠搭乘信息化之風將黨史教育氛圍推動到新的高度,從而更好地啟發(fā)受眾的愛國精神,在黨史教育中使其心靈受到觸動、思想得到升華以及精神更加振奮,從而真正地做到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以及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
參考文獻
[1]王強. 信息化背景下黨史教育特色品牌的樹立傳播——以淄博黨史為例[J]. 黨史博采(下),2020(5):63-64.
[2]陳曦,紀宗玉,顏慧智. 學好百年黨史 賡續(xù)紅色血脈[N]. 中國縣域經(jīng)濟報,2022-02-17(012).
[3]孫坤. “學習強國”平臺助推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研究[J]. 林區(qū)教學,2022(1):18-21.
[4]李煒瑋. 把握青年思想脈搏 講好百年黨史故事[J]. 辦公室業(yè)務,2021(24):20-21,47.
[5]王坤倫,孟占興. 以史為鑒 聯(lián)通未來——中國聯(lián)通高質(zhì)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J]. 企業(yè)文明,2021(12):27-29.
[6]李睿,劉雪梅,永慶. 加快黨史材料管理信息化進程[J]. 黨史縱橫,2014(1):56-57.
[7]銘記光榮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四川省經(jīng)濟和信息化廳學黨史主題教育紀實[J]. 中國無線電,2021(5):19-20.
[8]方開燕,王婕. 內(nèi)容科技賦能黨史黨建傳播[J]. 新聞戰(zhàn)線,2021(14):19-22.
[9]懷進鵬.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凝聚眾心向黨、自立自強的科技力量[J]. 機關黨建研究,2021(6):4-7.
[10]劉燕,劉龍飛. 黨史教育與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形象塑造[J].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21(6):84-89.
[11]王陽. 全媒體視角下高校黨史教育的途徑探索[J].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21,3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