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我們常說,孩子就是祖國的花朵。在精心培育“一朵花”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是不可分割的“教育命運共同體”。家校共育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讓孩子的幸福成長成為每一個參與其中的教育者共同的事業(yè)。
在探索家校共育的過程中,有這樣幾個案例讓筆者印象深刻:
案例一:“媽媽的擁抱”
女生小芳是個沉默寡言、悶悶不樂的孩子。班主任余老師了解到,她的父母已離婚,父親經(jīng)商失敗,母親對她不聞不問,家庭極其貧困,因此她非常自卑。得知這一情況后,余老師立即將她的家庭情況向學校領導作了匯報,并到她家進行了家訪。學校通過教育基金會幫助孩子解決了學雜費問題。
在后來的學習生活當中,余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著小芳,每天給她一個“媽媽的擁抱”。漸漸地,小芳變得活潑開朗,愛笑、愛說話了,有了小學生該有的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學習成績也提高得很快。
其實,教育學生的最佳時機有很多:興趣點、興奮點、情感點、求異點、矛盾點、敏感點、低潮點……余老師正是抓住小芳的低潮點做足文章,幫她走出霧霾,迎來了陽光。
案例二:“不給他貼標簽”
一年級的劉同學,平時在學校的表現(xiàn)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臟”。上課的時候,他會在桌面上亂畫,隨意撕本子,弄得滿地都是紙屑,給打掃衛(wèi)生的值日生增添了不少麻煩,在背地里被班上的同學們貼上了一個標簽——“小邋遢”。
作為班主任,卜老師及時制止了同學們給劉同學貼標簽、起外號的行為,通過仔細觀察,卜老師發(fā)現(xiàn),喜愛畫畫的他經(jīng)常找不到自己放在亂糟糟的書包里的圖畫本,只能拿課桌和作業(yè)本來進行創(chuàng)作,撕下來的紙屑不小心掉在地上,他也不會主動去撿起來扔進垃圾箱。在和劉同學爸爸媽媽溝通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認為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從來不讓他干家務。卜老師告訴劉同學的父母,孩子在家的時候不能做“小皇帝”,應該讓他從整理自己的小房間、收拾書包、整理學習用具等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因此,在學校的時候,卜老師也會帶著他一起勞動,整理教室、打掃包干區(qū),會牽著他的小手一起給桌子“洗洗臉”,一起撿起地上的紙屑,并告訴他勞動的意義及學習的重要性,并且鼓勵他從愛勞動做起,爭取成為一個愛學習、守紀律的好孩子。漸漸地,劉同學改正了不講衛(wèi)生的壞習慣,卜老師用她的愛心和耐心,幫助他甩掉了“小邋遢”這個標簽。
教育家蘇霍姆林基曾指出:“勞動不僅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智力發(fā)展,是一種思維和語言的修養(yǎng)?!辈防蠋熀托⒌墓适伦屛覀兛吹?,即使是一個微小的行為習慣,從學習到生活,從學校到家庭,只要教師和家長多些耐心、共同參與,就會讓學生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勞動教育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性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案例三:“知識是用來分享的”
教師是教育學生的主力軍,家長是后勤部隊。沒有后勤的支援,主力軍是無法取勝的。所以,合理利用好家長資源,把家長請進來,讓學生走出去,用好課本以外的知識,這些對學生們來說也是充滿了吸引力的。
五年級的依依同學,她的爸爸是一位農(nóng)業(yè)學博士,學識淵博的他也是我們學校的熱心家長。上個學期,依依爸爸主動向班主任居老師提出,發(fā)揮自己的學科特長帶領班里的同學們進行小課題研究。依依爸爸利用周末的時間帶著同學們走進了耕地質量保護站的展覽大廳,帶領同學們參觀了土樣保存庫,讓同學們了解土樣的保存環(huán)境,給同學們講解土壤類型和結構的相關知識,帶領同學們觀察土樣的顏色與分布特征,最后還利用網(wǎng)絡土樣數(shù)據(jù)平臺,給同學們演示了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運用高科技手段科學施肥和合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經(jīng)過依依爸爸的講解,同學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僅僅是書本上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同學們在自己的研究報告中寫到:“農(nóng)民可以依靠互聯(lián)網(wǎng)來更合理地開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未來我們還將實現(xiàn)機器人種田,將人力解放出來從事更多的研究創(chuàng)新,相信未來中國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會更加美好,老百姓也會越來愈富裕?!?/p>
一次小小的親子課堂活動,能架起溝通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橋梁,也可以利用家長們的專業(yè)特長與資源,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家庭和學校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明確教師和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的作用。這就是發(fā)揮家校共育的優(yōu)勢,分享給孩子們的快樂和成長。
在實施家庭教育實驗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家長朋友,他們不僅有愛,更有智慧,有了他們的參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互動才會更加多元化。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是家庭教育的引伸,是家庭教育的補充,是家庭教育的完善,是連接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樞紐。而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鏈條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實現(xiàn)整體的育人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