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 —————— 辰辰(初二學生)
媽媽 —————— 晨曦(初中教師)
本欄插圖 / 劉小英
幾歲的你,正處在花季雨季,迷茫時,請和父母對對話,他們都是過來人。
女兒的話
我是大家公認開朗樂觀的人,可是沒幾個人知道,開朗樂觀的外表下的我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心結(jié)。
以前我最討厭的是信息技術(shù)課,我對電腦一點兒都不感興趣。起初還好,等到實操任務(wù)開始以后,我就瀕臨崩潰了,因為老師發(fā)的任務(wù)單,每個字我都認識,但湊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無從下手!常常下課了我還沒完成任務(wù)……看到別人輕松搞定一切,我的心理陰影別提有多大了!
雖然后來我也能勉強搞定電腦了,但這只是其中一樁,每當面對新手任務(wù)時,比如上網(wǎng)課,我都會陷入這種“無能”的狀態(tài),做事效率低到我自己都難以忍受的地步。
真是羨慕那些很快就能上手搞定一切的人!我這到底是存在什么心理障礙呢?
媽媽的話
你這種狀態(tài)我也觀察了好長時間,一開始以為你是拖延癥,逐漸才發(fā)現(xiàn),你感覺煩心,是因為曾經(jīng)熟悉的一切脫離了你的掌控。
其實很多人包括我在內(nèi),在面對新手任務(wù)時,都會感到一段時間的不適應(yīng),并非只有你才這樣。大多數(shù)人在面對新手任務(wù)時總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夠迅速調(diào)整適應(yīng)好。不過現(xiàn)在看來,你的不適應(yīng)好像時間有點長。
以你學習計算機為例,確實你本來對這些電子產(chǎn)品不感興趣,但以你的學習能力,完成老師設(shè)計的實操任務(wù)并不費力,就算一開始不適應(yīng),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習,也不會效率仍然如此低下,更不會讓你一直討厭。
我認為,根本原因是你一開始對自己要求太高了,希望自己能夠表現(xiàn)得完美,因此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錯誤。但這不太可能!于是你就患得患失,陷入了“內(nèi)耗”之中,更加不敢大膽去嘗試了。
你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大大咧咧、沒什么心機的陽光少女,實際上,你心思細膩,做事總想要盡善盡美,為此不惜花時間和精力跟自己死磕。這對于你日常的學習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品質(zhì)??扇绻驗閾倪_不到完美預期,害怕犯錯,害怕失控,不敢探索,不愿意接受變化,趨于“保持現(xiàn)狀”,這也會成為問題。
其實作為年輕人,你對新事物是有好奇心的,與其他年輕人并無不同。可是為何你現(xiàn)在表現(xiàn)得像一個“古董”?面對新手任務(wù)時你為何總是害怕、拒絕的狀態(tài)?你煩躁的情緒從何而來?你想過嗎?
你看,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充滿各種問題和困擾;我們也是不完美的,會犯錯,會失控。但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從錯誤中取得進步。否則,如果一切都是完美的,人類社會就不需要進步發(fā)展,早早就停滯不前了!
不過,確實沒有人喜歡失控的感覺,要想不被這種糟糕的情緒牽著鼻子走,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跳出舒適區(qū),去學習,去嘗試,去探究更多的可能,從而不斷提升自己。
不知你踢過足球沒有?這種競技類很強的球類,給過我非常深刻的體驗。我上高中時,體育老師組織我們踢足球。一開始班內(nèi)男女生混合對壘,因為怕挨砸,足球所到之處,一幫女生驚叫著四散逃開……體育老師非常無語,便索性讓兩個班的女生對壘。我們班女生的集體榮譽感就一下子上來了,再也沒人擔心被球砸到,變防御為進攻,結(jié)果干翻全場!后來我無意中聽到一個外班男生跟我班男生說“你班女生真野蠻”,我不禁笑了,心里把這評論當作褒獎!
這段經(jīng)歷給了我一個重要的啟示:要不想被人追著打,就得主動出擊!
后來我就用這種態(tài)度去學習,去工作。還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我是非師范生,未經(jīng)職業(yè)培訓便站到了講臺上,拿著剛到手的語文課本,都不知道該講啥!我生怕自己誤人子弟,便只有在課下多多用功:認認真真地備課批作業(yè)批作文,還報了中文高教自考,并自費訂閱教育報刊,還常常厚著臉皮去聽同事的課。
其實當時并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我也只是努力想要做一個好老師而已。而且這些事因為是自己主動去做的,因此從未感到有多辛苦,反而樂在其中。雖然后來論專業(yè)水平,我的語文課還是比不上身邊那些真正的好老師,但是,在不斷主動出擊中,我擁有了足夠的底氣和強大的信心,因為我相信我的明天會比今天更好!直到現(xiàn)在,雖然我算不上是優(yōu)秀的老師,但是在我的學生眼里,我始終是他們最難忘的一個老師。
老百姓有句俚語:“眼是孬種,手是好漢?!苯拥叫率秩蝿?wù)邊學邊干就是,不要考慮太多!最好能化被動為主動,主動跳出舒適圈,在別人要求你之前,先想想自己能干什么,以及怎么能干得成?等做起來之后再考慮怎么能干得更好?這樣你就不會再陷入“無能”的死循環(huán)了!
責任編輯 / 陳土宏